行政事項


2012年8月12日 星期日

三種律儀


三種律儀

廣論 p.67, 音檔33B

三士之名,攝決擇曰:「復有三士,謂有成就正受非律儀非非律儀所攝淨戒律儀,亦有成就正受聲聞相應淨戒律儀,亦有成就正受菩薩淨戒律儀。其中初者為下,第二為中,第三為勝。」

【師父說明律儀與非律儀】
  那麼在這個地方關於律儀非律儀我簡單的解釋一下。律儀通常也就是說這個是戒律;那麼為什麼稱它為律儀,為什麼稱它為非律儀非非律儀所攝淨戒律儀呢?這個律儀普通就是指戒善,他這個能夠發最善的上品的無表業的,換句話說,這種一定是最好的善淨之業。那麼另外一種叫非律儀或者叫不律儀,那是一定感得上品的惡業。所以上品的善業它一定會超勝、生天,最起碼的話一定保持人身,如果我們以這功德迴向淨土的話,那一定會往生,這就是戒,所以你真正得到了這個戒體只要如法去做的話,往生那穩得不得了。

【師父舉三種例子來說明不律儀-惡戒】
  同時那不律儀的話一定墮落,什麼是不律儀?我們叫惡戒,這個概念我們不大清楚,這個地方簡單說一下。通常有三種狀態可以說,第一種這個出生的家庭,譬如說,出生的家庭像我們這裡不大有,印度它這個是家族傳下來的,譬如說他那個是婆羅門種、剎帝利種、檀陀羅種,或者殺豬的、宰羊的,他這職業本身就是祖上傳下來的,就該這麼做。所以換句話說,這一種是專門講殺生的,殺豬宰羊就這個樣,所以他那個概念從小當中就應該這麼做。其實我們現在這裡還是有這種,譬如說有很多外道,他覺得就要這樣做的,我在印度聽見過這麼一個,他那個宗教的說法,就是說告訴我們去殺人,殺人他不是說強盜這樣幾個人先一付好面孔,看見一個陌生人來了,他就很親善的來幫忙你,你相信他了,然後他帶你到每個地方去,然後幾個人圍上來把你弄死,把你的東西通通拿去,而且因為他是一個宗教,所以那個政府簡直沒辦法他,到現在這種還有,這個宗教就有這麼力量,這種就是惡律儀的一種。
"
"【師父舉三種例子來說明不律儀-惡慧】
  還有一種就是我們現在,因為受了世間的這個不正確的說法,譬如說,我們現在說這個東西,很多動物天生來就該我們吃的,那麼你就要去,拿了這種概念,以及我們往往就是一種錯誤的概念,顛倒的概念,拿著概念覺得要那麼做,那麼我們舉一個比喻吧!就是這宋朝有一個很有名的一戶人,梁山泊,宋江那夥人,他可不是說我在這做強盜,他打出來那個招牌叫什麼?替天行道,那他的確是,然後呢在社會上這個俠義覺得還很那個的,他專門什麼?專門就是做這個,你說他一無可取嗎?他好像還很講道理,說他講道理嗎?那都像你這樣的話,那個國家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就是這種人,受了這種概念,他就這樣去做,那麼在這種情況這個叫惡律儀。

【師父說明「非律儀非非律儀」】
  那麼還有一種,好的也好、壞的也好。這個地方,單單指好的就是說,他並不是有特別的這種戒善,而是說他本身譬如說我們世間的人覺得這個事情該做這個好的,那世間大部份人道德操守,道德標準覺得該這樣去做的。
  那麼通常呢我們說戒善跟性善,就是屬於性善他也認真的這樣去做,或者就算是那個戒善的話,這個戒不是跟出世很強有力的,這種就是非律儀非非律儀所攝淨戒律儀。譬如我們世間上來說,仁義禮智信;乃至於說我們受五戒,這個五戒有兩類,假定說你為了出世而受這個五戒的話,這個五戒就屬於淨戒律儀所攝最起碼的根底,我們不瞭解這個特質,就這樣隨隨便便做的話,實際上也沒有得到這個真正的內涵,這種情況都是做好的,但是呢實質上不夠,那麼這種就是在這個裡頭。所以這個說明瞭什麼?說第一類那就是得到人天果報,這樣,第二類的話決定是出世的,所以聲聞相應的。第三類呢,走大乘菩薩的,所以三士這個的名雖然不同,內容是一樣。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六
「律儀所攝業者。謂或別解脫律儀所攝業。或靜慮等至果斷律儀所攝業。或無漏律儀所攝業。不律儀所攝業者。謂十二種不律儀類所攝諸業。何等十二不律儀類。一屠羊。二販鷄。三販猪。四捕鳥。五罝兔。六盜賊七魁膾。八守獄九讒刺。十斷獄十一縛象。十二呪龍。非律儀非不律儀所攝業者。謂除三種律儀業及不律儀類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