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些人,雖然不是由於貪心或氣憤發怒,卻胡亂、任意使用荒誕不合事實的憑據、事實,來斷定或誣指別人有過失,是因為他內心裡以為這件事是真實的而加以指摘,死後仍將會墮入極苦的世界中;何況是為了貪得自己的利益、生氣發怒、智慧不足等因素而隱蔽真實,以邪僻不正的想法、念頭,胡亂、任意使用荒誕不合事實的憑據、事實,來表明或斷定別人有過失?
舉例來說:提婆達多的弟子俱迦離,經常要挑剔舍利弗及目犍連的過失;當時,舍利弗和目犍連二人在結夏安居結束之後,到各國去遊歷。有一天,遇到下大雨,他們就到製陶的人家中去躲雨,睡在放置陶器的屋子裡。適巧,在屋中,原本就有一位婦女先住進去了,因為天色很暗,所以他們倆人並不知道。
這位婦女當晚做了一個婬穢的夢,而流出不清淨的體液,第二天早晨,她就到水邊去洗澡。當時,剛好俱迦離和弟子同行經過,看見這位婦女在洗滌穢物。俱迦離善於相貌,能夠知道行婬人的氣色,但卻無法分辨是夢中行婬或是非夢中行婬?
這時俱迦離回頭告訴弟子說:「這位婦女昨天晚上和人做不正當的男女關係。」於是他就問這位婦女說:「妳昨晚睡在什麼地方?」
這位婦女回答說:「我昨晚暫時借宿在陶師的家裡。」
俱迦離接著又問:「妳跟誰同住?」
這位婦女回答:「和二位比丘。」
這時,剛好舍利弗及目犍連從陶師的房舍中出來,俱迦離看見二人後,又見到女人行婬的氣色,於是就斷定他們二人一定是和這個女人行婬了。俱迦離心中原本就已經存有嫉妒二人的意念,後來又親自遇見此事,於是他就到各城市、村落去宣揚這件事。接著,又到祇樹給孤獨園廣為散佈這個不名譽的消息。
在這事情進行的時候,護持佛法與鎮國利民的大梵天王來到祇樹給孤獨園的祇洹精舍,想要拜會佛陀;而佛陀正在禪定的屋舍中住於寂然不動之境;其他的比丘也都各自閉門將心定於一處,沒有人意識到梵天王的到來。
梵天王心想:「我特別來拜會佛陀,而佛陀正進入將心止於一處的安定中。」於是就想暫時返回,但後來又想到:「過不久,佛陀就會由入定中出定。」因此,就暫時留下來。過了一會兒,梵天王就前往俱迦離的房子前面,敲他的門說:「俱迦離呀!俱迦離!舍利弗和目犍連的心既清淨、柔和又安詳,你不要譭謗他們呀!免得自己因口業,而遭受漫漫生死輪迴之痛苦喲!」
俱迦離追問說:「你是什麼人?」
梵天王回覆說:「我是梵天王。」
俱迦離又問:「佛陀曾提及你已經證得三果阿那含道,不再返至欲界受生了,為什麼還來這裡呢?」
於是梵天王在心中思考了一下之後,就說了一首偈語:
「想要衡量世間與出世間的一切萬法,不應該以形相來執取貪著而不願捨離;如果想要以邪見、邪行來測量無量的一切法,這粗野無禮的人就會被罪業覆蓋而墮落!」
說完偈語之後,梵天王就到佛陀那兒,告訴佛陀這件事。佛陀說:「很好!很好!這首偈語說得太好了!我將趕緊覆說這首偈語。」
於是,世尊把這首偈語又重說了一遍。
梵天王聽佛陀說完這首偈語後,忽然就消失,立刻返回色界初禪天。
這時候,俱迦離來到佛陀面前,以當時印度人最高敬意的禮拜方式,即以兩手承接佛陀的雙足,並以自己的頭面接觸它。向佛陀頂禮之後,再站到旁邊去。
於是佛陀就告訴俱迦離說:「舍利弗和目犍連的心清淨而柔軟,你不要譭謗他們,以免自己長夜受苦!」
俱迦離向佛陀說:「我對佛陀說的話不敢不相信。不過,我是親眼目涎得很清楚,我確實知道他們二人行婬。」
於是佛陀呵責了他三次;但,俱迦離都不接受,就起座離去。回到自己居住的房屋中,不久,他的全身就開始生瘡;起初像芥菜籽一般的大小,漸漸的,大得像豆子、像棗子、像
抖子,最後大得像瓜果,然後很快地潰爛敗壞。就像大火燃燒一般的疼痛。他放聲大哭,當天夜晚就喪失生命,墮入大蓮華地獄中。
《勸發菩提心集》卷2:「復有人。雖不貪瞋。而妄證人罪。心謂實爾。死墮地獄。況貪嗔癡惡心妄證。如提婆達多弟子俱迦離。常求舍利弗目犍連過失。是時二人夏安居竟。遊行諸國。值天大雨。到陶作家。宿盛陶器舍。此舍中先有一女人。在闇中宿。二人不知。此女人其夜夢失不淨。晨朝趣水澡浴。是時俱迦離偶行見之。俱迦離能相。知人交會情狀。而不知夢與不夢。是俱迦離顧語弟子。此女昨夜與人情通。即問女人。汝出在何處。答言。我在陶師屋寄宿。又問。共誰。答二比丘。是時二人從屋中出。俱迦離見已。又以相驗之。意謂。二人必為不淨。先懷嫉妬。既見此事。遍諸城邑聚落告之。次到祇洹唱此惡聲。於是中間。梵天王來欲見世尊。佛入靜室寂然三昧。諸比丘眾亦有閉房三昧。皆不可覺。即自思惟。我故來見佛。佛入三昧。且欲還去。即復念言。佛從定起亦將不久。於是小住俱迦離房前。扣戶而言。俱迦離俱迦離。舍利目連清淨。汝莫謗之而長夜受苦。俱迦離問。汝是何人。答言。我是梵王。問言。佛說汝得阿那含道。何以故來。梵王心念而說偈言。無量法欲量。不應以相取。無量法欲量。是野人覆沒。說此偈已到佛所。具說其事。佛言。善哉善哉。快說此偈。爾時世尊復說此偈。梵天王聽佛說已。忽然不現即還天上。爾時俱迦離到佛所。頭面禮佛足。却住一面。佛告俱迦離。舍利目連清淨人。汝莫謗之而長夜受苦。俱迦離白佛言。我於佛語不敢不信。但自目見。了了定知。二人實行不淨。佛如是三呵。俱迦離亦不受。即從座起去。還其房中。舉身生瘡如芥子。漸大如豆如棗如[木*奈]。轉大如瓜。翕然爛壞如大火燒。叫呼嘷哭。其夜即死。入大蓮華地獄。」(CBETA, T45, no. 1862, p. 385, b16-c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