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貓因緣
這是第一次以車長身份護持同學學習的玟卉想跟大家分享的公案。
上次上課中,我們也重新提及了這個公案,裡頭究竟有多少內涵是我們一時之間沒有看出來的?值得大家反覆思量~
出處:
<雜寶藏經>
昔拘留沙國有惡生王。詣園堂上見一金貓。從東北角入。西南角出。王時見已即遣人掘。得一銅盆受三斛。滿中金錢。漸漸深掘復得一盆。如是次第得三重盆。各受三斛。悉滿金錢。轉復傍掘經於五里。步步之中盡得銅錢。皆滿金錢。王雖得錢怖不敢用。怪其所以。即詣尊者迦旃延所。說其因緣。尊者答王。此王宿因所獲福報。但用無苦。王即請問往昔因緣。尊者答言。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毘尸佛入般涅槃後。遺法之中有諸比丘。四衢道頭施座置缽。在上教化而作是言。誰有人能舉財。著此堅牢藏中。若入此藏。王賊水火所不能奪。時有貧人。先因賣薪得錢三文。見僧教化歡喜布施。即以此錢重著缽中。發願而去。去家五里。步步歡喜。到門欲入。復遙向僧至心頂禮。發願而入。時貧人者。今王身是。緣昔三錢歡喜施僧。世世尊貴常得如是。三重銅盆滿中金錢。緣五里中步步歡喜。恒於五里有此金錢。以是因緣。若布施時。應當至心歡喜施與。勿生悔心。
音檔50B 19:33
廣論P118
【從輕微業起廣大果,此復當由說宿因緣發定解者,如《阿笈摩》說,牧人喜歡,及彼手杖,所穿田蛙,五百水鵝,五百魚龜,五百餓鬼,五百田夫及五百牛,所有因緣。並《賢愚經》說,金天金寶牛護因緣,當從《阿笈摩》及《賢愚經》,《百業經》等,求發定解。】
手抄搞 第七冊(p64)
那金貓因緣是怎樣一個因緣呢?佛世的時候,有一個地方,叫惡生王,你聽了這個名字就可以曉得這個人不大好,叫惡生王。那麼是誰呢?是大迦旃 延尊者去化度的。有一天他自己在王家的花園當中玩啊,一看見一個貓,這個貓從那個東南角跳到西北角,一看那個貓跳過去,金光一閃,欸,一看原來這個貓是金 子做的,金顏色的。那個金顏色的貓總沒有看見過吧!他馬上找,欸,不見了,一看一個洞,牠鑽到那個洞裡面去了。他是一個帝王嘛!哦,這個誰都沒有看見過, 然後叫人家把牠挖出來,一定要去挖挖,挖了半天,貓沒有挖到,「咔!」一下挖到一個銅,一個大的銅罈,好大的一個大銅罈。結果打開來一看哪!一銅罈滿滿的 都是金子,這麼個多!這個把它抬出來,抬出來一看,下面還有一罈;再抬出來,下面還有一罈,三罈。哇,這麼多金子!結果三罈拿完了,向前面又有三罈,啊, 繼續地挖,反正他是國王嘛,結果挖了五里路都是這個,都是這個!嗯,這個好 (p65) 啊!那個一大罈大得不得了,那個一罈這個容量我都忘記掉了,反正那個大罈裝幾合,一合就是十斗,有一石。你可以想一想一石的稻子穀子都一百多斤,一罈的金子,那不曉得幾萬斤,這麼多啊!結果五里路,這麼一排排得去。
平常他們遇見這種事情都要問那個教士或者婆羅門,那惡生王也信了那個迦旃延尊者,就問迦旃延尊者說:「我居然碰見了這種事情,這個好是壞 呀?」「哎,這個好的,這該你得的。」「那什麼因緣?」哦,原來這樣。原來當毘婆尸佛的時候,毘婆尸佛是誰?毘婆尸佛就是七佛之首。現在我們是賢劫,就是 賢劫之前是莊嚴劫,莊嚴劫最後一尊佛是毘舍浮佛,最後一尊佛,再下面推,尸棄佛,然後呢毘婆尸佛。所以從…… 平常我們說七佛、七佛,毘婆尸佛,毘婆尸佛離開現在是九十一劫。那麼那個時候說有一些出家人乞食,那個出家人在那個大街上面把一個缽擺在那裡,說這個是無 盡藏,誰去供養他的話,得到的福是無盡的。那麼那個時候有一個樵夫,樵夫就是山裡面打柴的啦!他跑到山裡面打柴,那麼拿了柴去挑到街上面,賣掉了以後換飯 吃。現在當然工業社會沒有的了,平常的時候,那生活很艱苦的,往往一擔柴,賣不了幾個錢。那一天就是換了三個銅板,他天天就是換到了,然後呢去吃。
那回來的時候,看見那地方,唉!他一想:我實在太窮了,人家廣興供養,我為什麼 (p66) 這 麼窮,就因為以前沒有供養過,所以如果再不供養,也不知道窮到什麼時候!今天遇見這個機會,他就要供養,所以他就捨掉了。他餓著肚子哦,這個不簡單喔!現 在我們吃得飽飽的,叫你少吃一點都捨不得。他是餓著肚子,把僅有的三個銅錢,丟在那個缽裡邊。然後一路回去歡喜:「哎呀,好!越想越歡喜,我以前從來沒有 種過那個善業,啊,真是歡喜!」結果從那個地方跑到他家裡五里路,他一直歡喜、一直跑,到了家了。然後到了家了,欸,想起來了:「哎呀,今天吃的東西沒有 了!」所以這個歡喜的心就停了,到那裡為止。從此以後九十一劫以來,他生生都生到天上,然後人間,永遠是這樣。這一世還感得這樣的果報,這一世還感得這樣 的果報,得到那麼多。
他說:你丟他的,供養三個銅錢,得到的什麼?就三罈。然後呢供養完了以後你一直歡喜,這歡喜什麼呢?隨喜嘛,他一路歡喜跑五里路,然後呢這 個五里路一直在增長,所以五里路一直這麼多。這個說明什麼?業的增長廣大。這一點不要小看哦!平常我們一點小小的事情就擺在腦筋裡面,成天上晚地去想那件 事情,這個惡業的增長廣大。所以我要告訴你們要思惟呀,碰到一點小小的事情就擺在那裡,對不起!你老在那個地方的話,那個都是你的地獄業,你什麼時候放不 下,什麼時候就在那個地方。反過來的話,你如果一天到晚想那個的話,那個就是好,造的善業,增長廣大。你們有空好好地去看看那些《賢 (p67) 愚因緣經》、《雜寶藏經》、《百業經》,說得清清楚楚,太多這種類似的公案,上面說得太多的,我也不能一一告訴你們,你們自己去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