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音檔 新版 02 26:00 ~ 28:12
廣論段落 P1-LL1 今勤瑜伽多寡聞……復乏理辯教義力
手抄頁/行 鳳山寺版:第1冊 P44-L3 ~ P45-L4
手抄段落 我所以特別講這件事情......越纏越緊。
師父說:佛法告訴我們這樣是業,所以清楚這件事所以發生是以前造那個業,在那個業沒有對治之前,它一定會發生。如果我們去了解這一切的話,認真地去觀察就會發現,實際上當很多不愉快的事情發生,我們不由自主地去抱怨別人或者抱怨環境。(邪執一)這個抱怨的來源是什麼呢?我們會認為是這個境或者是別人使我痛苦,不是因為我過去的苦因使我痛苦的。所以很顯然,一直是向外找造成生命痛苦的原因。一直是向外找的話,因為找錯了,所以這個因一直就拿不掉,拿不掉就一直痛苦。那麼佛陀來告訴我們這個道理,說這個苦果——現在感受的苦,是從不善生的、是從過去的因生的,淨化那個不善,就不會生苦果了;種下善因就會感樂果。(邪執二)一下子要說種下善因會感樂果,會不會說:「看那個人那麼善良,這一生好像也不怎麼樣,好像很倒楣的樣子。」我們又把它局限在此生去看,善因好像馬上就會感果,總是不能在一個前後世的相續裡邊看待因果成熟的這件事情。 [01′23″]
〔心得〕
有兩種邪執
1.
生命的痛苦是因為外境造成的。
2.
局限在此生去看因果,希望善因馬上就會感善果。
在這一段,師父又再強調一下:我們到底能不能對這件事用那麼長的時間軸去看這個事物的因到底是什麼?我們不習慣這樣向後去找,為什麼呢?因為都忘記從哪裡來。如果不學教典,不藉借教理之燈的照耀去看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的話,我們是很難進行這種理性的觀察的。所以師父這個提醒,如果是你的話,你會不會覺得很困難?但是如果有居士做到了、有出家人做到了,那麼為什麼我就不能朝著這樣的思路去想呢?這樣去串習、串習、觀察、觀察久了之後,你這條思路就很熟了,熟了之後就會朝這個路去看。就像一條路你走熟了之後,你就會常常去走那條路,這是一樣的,思路也是一樣的。 [02′18″]
〔參考資料〕
LR P15L9
聽聞集云﹕「由聞知諸法,由聞遮諸惡,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又云﹕「如入善覆蔽黑暗障室內,縱然有眾色,具眼亦莫見。如是於此中,生人雖具慧,然未聽聞時,不知善惡法。如具眼有燈,則能見諸色,如是由聽聞,能知善惡法。」
在這一段讚歎了這個同學之後,師父又觀察說那個果成熟了,在成熟果的時候又繼續造業。造業的時候,師父說當我過去的比如說什麼原因,現在感得我被傷害;當我被傷害的時候,師父講了幾個字:「你採取什麼態度?」看了這句話,不知道大家怎麼想?「我採取什麼態度?」你會不會想:「我能採取什麼態度?有選擇嗎?」當我們感覺到自己被傷害之後,有幾種反應,有一種反應是什麼?直接反擊,對不對?因為那個傷害我的人,或者那個環境是什麼,我就反擊它就好了。有一種反應是感覺到傷心極了、絕望,就產生對自己的不諒解,或者對他人的不諒解。 [03′02″]
但是這都不是一個積極解決問題的方式。積極解決問題的方式是什麼?就是我必須要知道:不可能是別人莫名其妙地傷害到我,所以我們還是去尋找為什麼?我應該採取什麼積極的態度改善生命。比如說當我同樣地還擊那個傷害我的人的時候,如果是懷著瞋心的話,那就造了很大的惡業,這個輾轉下去是沒有窮盡的。用這樣的方式去還擊,那我們還擊別人讓別人痛苦,別人會老老實實待著嗎?他會再還擊回來,所以你還會感到痛苦。這樣子你還擊我、我還擊你,你還擊我、我還擊你......,就是一個沒有窮盡的輾轉,越來越強、越來越強,就纏繞在這裡面。必須得有一方能夠理性地觀察,在對方強烈的態度和激烈的言詞下,怎麼樣拋開情緒的困擾,去看到事物的真正的原因。 [04′02″]
〔心得〕
1.
對境的態度有二
一、不是積極解決問題的方式,二、積極解決問題的方式
初中分二,一、直接反擊,二、感到傷心極了,絕望,對自、他不諒解。
2.
直接反擊只會造下更多的苦因,而未來會感得更多的苦果,輾轉於輪迴之中。
3.
必須有一方能夠理性地觀察、拋開情緒的困擾、看到事物真正的原因。
à能夠做到這一點的自然是有修學佛法的我。
看到真正的原因之後,我們或許是會感受痛苦的,在感受到痛苦的時候,我們會知道「這是我感受到痛苦了」,但是我們不會想去報復別人,我們會想到:在感受痛苦的時候,其實我也可以得到內心的成長,我也可以在這個時候訓練對真理的認知和熟悉度,甚至訓練我作師所喜。被傷害的時候,我能不能行善呢?我的心是不是被傷害了之後,就只能選擇報復、造惡業?我還是有另一條路?我還是可以行善,我的心還是自由的。萬一被傷害之後就永遠失去了飛翔的能力,癱在地上就只能造惡業,這就是很辛苦的。 [04′46″]
〔心得〕
心是自由的,因為不被煩惱所縛的緣故。
如果被煩惱所縛,就失去了飛翔的能力。
師父在這裡面給我們講業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業是如此地靈動的一件事情,不是像一個釘子把你釘在那兒不能動,它是非常靈動的。為什麼?因為你的心是靈動的,你聽了真理的召喚之後,你就會自然地朝著那個可以飛翔的角度去努力試飛呀!像小鳥在試飛的時候,一開始牠都從一個高處好像掉下來一樣。牠媽媽帶牠飛的時候,有的鳥就從那個窩裡掉下來就在地上跑,好幾天你會發現:欸,花叢裡怎麼一隻鳥在那蹲著?牠長得很大,以為是一隻大鳥,看牠那個毛都鬆鬆的、絨絨的,黃嘴還沒有退掉,就知道這是一個小鳥從窩裡掉出來。為什麼掉出來的?牠學飛,飛不上去了,就發現牠躲在花叢裡睡覺。當然牠媽媽還會來找牠,過幾天還要繼續教牠飛。有的鳥很快就飛了,有的鳥就好像學了一個多禮拜還不會飛。有的鳥學了好像兩個禮拜,然後發現怎麼還在花叢裡蹲著呀?最後牠還是飛起來了,因為發現牠在屋簷上蹲著了,就知道牠飛上去了。所以這有一個練習飛翔的過程。 [05′54″]
〔心得〕
老師以小鳥練習飛翔的諭來說明如何讓心擺脫煩惱的束縛,使心能夠靈動、自由。
每個人都可以學會飛翔,只是每個人需要的時間不同。
在練習學飛的過程需要有人指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