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項


2019年10月3日 星期四

全廣II 第158講


講次  0158  (2019/10/03 ~ 10/06)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音檔  3A 27:42 ~ 3B 00:24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手抄頁/  1 P78LL5 ~ P79L3 ( 2016 南普陀版:第1 P78LL5 ~ P79L3 )
手抄段落    那麼現在大師就把真正的中心......是他造論的宗旨。




  那麼現在大師就把真正的中心告訴我們,說主要的是能夠把圓滿的教法留在世間,你們能夠圓滿地學固然好;其他的人你只要得到了,不管你得到了以後,自己用的用在哪裡,哪一部分都得到好處。所以他把這個圓滿的教法解釋,他自己本身也看見了這個事實,了解了這個道理,他心裡面是非常歡喜。有這個圓滿的教法,整個的那個弊端可以救,整個的佛法可以興,而這個正是佛菩薩一向的他的志願,一向的作法。所以他說:「故我心意遍勇喜。」啊,真歡喜啊!真歡喜啊!這歡喜的情況是遍而勇,遍而勇!這不是說這樣地淺淺的、小小的,因為諸佛菩薩的心量本身這個狀態就是這樣。那麼,這個是他造論的宗旨。 [0124]

 

  在這一小段,大家可以繼續聽到師父非常非常地歡喜。師父說:「現在大師把真正的中心告訴我們」,那麼可以想像中心是什麼?「主要的是能夠把圓滿的教法留在世間」,這句話熟不熟?因為師父一直一直地教誡我們要把法留下來,把圓滿的教法留在世間,他最最在意的事情就是把法留下來——把圓滿的教法留在世間。 [0158]

〔心得〕
老師看到 師父如同宗大師一般,傳持教法的心願。

  所以師父接著說:「能夠圓滿地學固然好,其他的人你只要得到了,不管你得到了以後,自己用的用在哪裡,哪一部分都得到好處。所以他把這個圓滿的教法解釋,」這個「他」是指誰啊?「他自己本身也看見了這個事實,了解了這個道理,他心裡面是非常歡喜。」誰呀?宗大師,對吧?說:「有這個圓滿的教法,整個的那個弊端可以救,整個的佛法可以興。」注意!為什麼師父這樣地歡喜圓滿的教法?這樣辛苦地把這個法一定要徹底地留下來呢?就是因為整個的弊端都是可以救的,整個的佛法都是可以興起來的。 [0254]

〔心得〕
師父傳持教法的目的。改變所有的弊端,讓整個教法興起來。
à 菩薩的發心

〔參考資料〕
LR P208L8
雖未聞法由見菩薩正法將滅,便作是念而發其心,謂念如是正法久住,能滅無量有情大苦,我為令此菩薩正法久安住故,定當發心。
LR P208LL1
第三謂由不忍大乘聖教遷滅,於佛妙智發欲得心。此中由見聖教不滅則能滅除有情大苦,亦緣除苦而發其心,然其發心主要因緣,是由不忍聖教寢滅,若不爾者,則與下說依悲發心有重復過。

  興起來是什麼意思啊?就是聞思修啊!僧俗二眾很興盛地學習佛教啊!這樣的話,正是佛菩薩一向的他的志願,一向的作法。」注意!師父講完了這個時候,突然講到這一句話。不知道你們會不會覺得是突然?我會覺得是突然。講到「我心遍勇喜」這個偈子,講到圓滿的教法要留下來,整個的弊端都可以救起來,整個的佛法都可以興旺,接著直接說道:「正是佛菩薩一向的他的志願,一向的作法。」佛菩薩一向的志願是什麼?令佛法可以全部興盛,然後可以救度蒼生。 [0344]

〔心得〕
老師為什麼會覺得 師父講「正是佛菩薩一向的他的志願,一向的作法。」是很突然?
什麼是「突然」?
è  看到 師父在文字背後的心意。
è  為什麼我不覺得「突然」,只是覺得很順?因為我看不到 師父背後的心意。
為什麼 師父會「突然」講出這句話?為什麼我不會講這句話?
è  師父隨時在觀 宗大師的功德,看到佛菩薩的行誼。
è  因為在 師父的心續中自然流淌著佛菩薩的志願,承襲累劫累世的菩薩行。祂是如此自然而然的顯現出菩提心、菩提願和菩薩行。

為什麼師父會用「一向」?因為佛菩薩的發心是生生世世要利益一切眾生,這種發生是貫穿生死的。

〔參考資料〕
LR P210L4
三從四力發心者。謂由自功力欲大菩提,是名自力,由他功力希大菩提,是名他力,昔習大乘,今暫得聞諸佛菩薩稱揚贊美而能發心,是名因力,於現法中親近善士,聽聞正法,諦思惟等長修善法,名加行力,依此四力而發其心。

  注意!還有一個:「一向的作法。這個作法是什麼意思呢?(破他宗)當我們看到弊端,我們有時候會選擇抱怨,有時候選擇哀嘆,然後無能為力,甚至會去說別人的過失——因為某某人所以才有這樣的弊端,我們並沒有意識到我們對這個弊端擁有什麼樣的一個責任。會想要拯救這個弊端或者改善這個弊端嗎?比如說看到哪裡做得不好的地方,我們會想:把它做好就是把佛教興旺起來嗎?(立自宗)師父說這正是佛菩薩的作法。作法是什麼呢?就是弊端是可以救的。請問佛菩薩用什麼來救這個弊端呢?整個的弊端哦!師父說:「整個的那個弊端可以救!」什麼弊端呢?用什麼來救呢?就是用圓滿的教法。用圓滿的教法怎麼救呢?就是要有人講圓滿的教法,有人聽受圓滿的教法,並且依照所聽受的來結合內心的這樣一個修行。 [0452]

〔參考資料〕
LR P214L3
增上意樂及以發心,為果之理者。
()由其如是漸修其心,悲心若起,便能引發為利有情,希得成佛即此便足,何故於此添增上心?
()欲令有情得樂離苦,慈悲無量聲聞獨覺亦皆有之。若自荷負一切有情與樂拔苦,則除大乘決定非有,故須發此心力強勝增上意樂。是故僅念一切有情,云何得樂?云何離苦?非為滿足,須自至誠,荷此重擔,故當分辨此等差別。
……
又說獨一愛子落不淨坑,如母之悲,聲聞獨覺亦皆共有,故依悲愍,當發荷負度眾生擔增上意樂。如是若發度有情心,然我現時不能圓滿利一有情。又非止此,即使證得二羅漢位亦僅利益少數有情,利亦唯能引發解脫,不能立於一切種智。故當思惟無邊有情,誰能圓滿此諸有情現前究竟一切利義,則知唯佛方有此能,故能引發為利有情,欲得成佛。

〔心得〕
雖然我還沒有能力講圓滿的教法,但是,我仍然可以救圓滿的教法。因為,我可以發願聽受圓滿的教法,並且依照所聽受的來結合內心而修行。

  (斷諍)所以並不是對著弊端哀嘆,也不是把造成這樣的原因一直推給別人,自己好像什麼責任都不負,就只負責批評。佛菩薩一向的作法不是這樣的,而是直接跳起來把這件事解決。而解決的方式是如此地完美,就是要傳持圓滿的教法,很多的弊端就解決了,整個佛教也會興旺起來。所以悲心和智慧和力量都是極致地圓滿。 [0524]

  在這樣的狀態下,說:「我心意遍勇喜。」然後師父說了兩遍:「真歡喜啊!真歡喜啊!」歡喜地又說:「遍而勇,遍而勇!」講兩遍。「這不是一個淺淺的、小小的」,又出現了——歡喜心!又開始為我們介紹佛菩薩,「因為諸佛菩薩的心量本身這個狀態就是這樣。」什麼狀態呀?「遍勇喜」!記得《入行論》有偈子吧?「有情若解脫,心喜如大海。」我們的內心又何嘗高興得像大海那樣遼闊無邊,一浪、一浪,像海浪不停息的那樣的歡喜心;但是有情若解脫的話,菩薩就會產生那樣的歡喜心。所以這裡邊再度地說到了諸佛菩薩的心量。 [0616]

  前面說到了u諸佛菩薩的志願v諸佛菩薩的作法,此處又講到w諸佛菩薩的心量本身的狀態就是這樣。所以師父一直在給我們介紹佛菩薩怎麼做的、佛菩薩的志願是什麼、佛菩薩的心量是什麼樣。為什麼要一直這樣介紹?就是讓我們心生渴仰,能夠嚮往這樣的生命境界,能夠把自己從只關注自我的苦樂,只關注幾個人的苦樂,甚至只管自己這樣一個我愛執的爆發狀態,慢慢地引生到嚮往佛菩薩的生命境界,很渴望能把所有有情的離苦得樂擔在自己身上那樣的一個責任感。所以,很想擁有那樣的一個責任感,為了這樣的一個願心或者行心而心潮澎湃。有沒有感覺到師父講這一段心潮澎湃?他為佛菩薩的志願所激動、為佛菩薩的心量所歡喜,這個感受可以透過師父的語調直接地傳遞過來。 [0730]

〔心得〕
老師在這一講依照經論去檢擇,觀師長的功德。
分別從諸佛菩薩的志願、諸佛菩薩的作法和諸佛菩薩的心量三個角度觀宗大師和師父的功德。

  我也在師父身邊的時候親眼看到,比如師父捧到《般若經》、捧到《廣論》那種全身心恭敬的樣子,都是雙手捧著,非常非常非常珍重的樣子。講到大師教法的時候,師父常常都會非常非常地歡喜,有的時候也是很感動!我也跟在師父身邊,看到師父在頂禮宗大師、在頂禮三寶的時候那個虔誠的樣子。尤其是比如講到菩薩戒的某一段,師父通常說他講到菩提心的時候是沒法休息的,因為實在是太歡喜了!哪天講了哪天都沒法休息。 [0811]

〔參考資料〕
LR P208L6
初從四緣發心道理者。若見諸佛及諸菩薩難思神力,或從可信聞如是事,依此發心,謂念所住所修菩提有大威力。

  所以這個一向連貫的師父對於佛菩薩的那個心量、佛菩薩的志願、佛菩薩的作法,充滿了渴仰和充滿了實踐的力度。師父在前面這樣走著、這樣示現著、這樣引導著我們,那麼你我要怎麼辦呢? [0832]

〔心得〕
至尊恩師如是修,欲解脫者如是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