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項


2020年2月10日 星期一

全廣II 第193講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辨識名義及所說法
廣論段落   P2-L3 ~ P2-L5 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是謂此中所詮諸法。

備註  阿喀慧海大師《廣論講說誦授傳承筆記》

  在阿喀慧海大師《廣論講說誦授傳承筆記》中,有這樣一段,說:「『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這句話,是指一切佛陀成佛的密意扼要,用世間的話來講,這些內涵的關鍵就是令有情解脫。最初止息惡趣,安置於善趣;安置於善趣後,以四攝法依次引導於六度等;最後安置於無住涅槃的事業,即是佛陀的密意關鍵,以及事業的關鍵。這一切,《廣論》都收攝其中。」 [0040]

〔心得〕
LR P59LL3
  第二思惟暇滿利大者。為欲引發畢竟樂故,若未清淨修習正法,僅為命存以來引樂除苦而劬勞者,旁生亦有,故雖生善趣,等同旁生。弟子書云﹕「猶如象兒為貪著,深阱邊生數口草,欲得無成墮險,願現世樂亦如是。」
   總之修行如是正法,特若修行大乘道者,任隨一身,不為完具,須得如前所說之身。

  這裡邊也再度講了一下:「『二大車之道軌』,並不是他們互相不了解」——深見派不了解廣行派,不是這樣的,「而是就開啟事業之門而分的。」「『往趣一切種智地位勝士法範』,這邊暫且不說不想趣往佛地的人,如果是決定欲往佛地者」,就是決定要成佛的。那麼請問:趣往佛地的方法在哪兒呢?你們現在的答案是什麼?本論都有,對吧!「趣往成佛的辦法本論都有。即便是下士夫,趣行於彼道的方法」,下士夫的,就是想要不墮落惡趣的,想要來世得人天身的,比如說想要長相莊嚴、財富豐饒、有廣大的眷屬和朋翼等等,還有廣大的智慧、廣大的辯才,這些本論有嗎?能讓你成為這樣的人的方法,本論有嗎?「本論是有的。」對不對?「若是中、上士夫的趣行道理,本論也無不攝集。如果不是這三種士夫,那就不能算入希求一切智智者的行列了。」然後這位善知識這樣講,說:「傑仁波切在此處只是溫和的講法,其實這一句話是將重大關鍵講得很清楚的。」 [0204]

〔心得〕
暫且不說不想趣往佛地的人。
è  如果不想趣往佛地的人,就不是本論的所化機。

  問大家一個問題:說《廣論》所有的次第都有,那麼比如說經懺呀,還有什麼除天災呀、降雨什麼,這個法有沒有?消除大火的祈雨的方法,《廣論》有沒有?不是所有次第都有嗎?那你們認為有沒有呢? [0225]

  聽一聽大善知識的回答,說:「大部分人會認為《廣論》不具備經懺、除天災等許多儀軌修法。其實並非不具備,因為這一切的根本都依賴於心,而心又依賴於悲智力,所以那些法出生的方便在本論都是有的。」祈雨的儀軌是有,但是如果沒有修行的話,祈雨會靈驗嗎?那他的修行是靠什麼修來的?還是靠修行本論的內涵,對不對?很多很多功德,是要靠修習菩提道次第然後才能夠成就的,因為這是一切佛語扼要的修持,可以令我們成佛的法在這裡都有。成佛應該是最難的吧!最遠的都有了。 [0315]

  那麼,我問大家一個問題:讓你免除心煩意亂的法,《廣論》有嗎?止息你的悲痛的法,《廣論》有嗎?讓你不再沮喪的法,《廣論》有嗎?不再沮喪、不再悲哀,能夠對生命正向作意,能夠有希望,這是屬於此世的快樂還是來世的快樂呢?好像被攝入此世的快樂,對不對?那麼此世的快樂更容易得到,還是來生的快樂更容易得到呢?此世已經有人身了,而且還是個不錯的人身,具有善根,對佛法具有信心,能夠長年累月地堅持聽聞道次第的法,聽聞很多佛法,這是非常有善根的一個人。那麼達到此世的平靜容易呢?還是得到來世的人身容易呢? [0413]

  當我們心裡邊有煩惱,或者有各種問題的時候,我們是會向《菩提道次第廣論》去求解決的方法呢?還是去到其他地方找解決的方法呢?因為宗大師說一切佛語的扼要都在這裡邊,三種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都在這裡邊。如果我們要希求來世暇滿人身的那個法,會不會在《廣論》裡呢?那麼在《廣論》裡邊,是怎麼樣的法呢?從發心到加行要怎麼修?親近善知識的第一個法類,是不是可以不墮落惡趣?對吧!皈依三寶也可以不墮落惡趣,出離生死那個出離心更可以,菩提心更可以。所有的法修成的最低起點,都一定是來生不墮落惡趣——最起碼的利益就是不墮落惡趣。 [0510]

〔參考資料〕
LR P113
隨作何事,有何所須,皆當供養啟白三寶,棄捨世間諸餘方便者。謂隨作為何種所作,隨見何等緊要重事,應依三寶及興隨順三寶供養,於一切種,不應依止不順三寶邪道等儀,一切時中應當至心歸憑三寶。

〔心得〕
所有的法修成的最低起點,都一定是來生不墮落惡趣——最起碼的利益就是不墮落惡趣。
è  我想得到學習佛法最起碼的利益嗎?我有希求後世能夠得到人天身嗎?我有生起共下士道的心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