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次 0199 (2020/02/24 ~ 02/26)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整體道次修心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4692-130199
從我們的心續來看,僅僅生起皈依三寶的這樣的念頭,說:「我要皈依三寶!」這樣還是不夠的;在皈依三寶之後,我們還應該做些什麼呢?必須要如實地修學業果的道理。盡可能地行善、斷惡。如果我們能夠努力地行善、斷惡的話,來生才有可能獲得增上生的機會。為什麼?因為心續裡惡太多了,對不對?你要用很大的力量去造善業。 [00′40″]
上述講的就是以下士道的角度,來調整我們聞法的動機。總攝來說,一開始我們一定要思惟念死無常;透過思惟念死無常想到此生不能久住,而且生命不是斷滅的,它是無限的生命,所以一定會有來生。那麼來生決定我得一個什麼樣的身體的決定因素,到底是什麼?是善業和惡業,對不對?決定去惡趣的就是惡業。如果不想要墮落惡趣受苦,我們就必須要提起皈依三寶的正念。而且在皈依三寶之後,內心要生起強烈的定解——我要按照三寶所告誡我的方式,如實地去修行。 [01′41″]
〔心得〕
我是否生起下士道的發心?
雖然承許了理路,但是,在心續當中、在起心動念的當下,在遇境時,希求後世之心是否生起?
什麼叫如實地修行呢?有人說:「你修行這麼多年,你有神通嗎?你沒有神通的話,你就沒有修行。」是這樣嗎?還有人說:「你有見到什麼嗎?」有人是這樣看有沒有修行的。但是真實開始修行是什麼?對於過去所造的惡業心生懺悔!因為修行是要救拔惡趣的,救拔我們來世墮落惡趣苦的這種修行哦!所以對過去所造的惡業心生懺悔——這是對過去的;對於將來三門有可能造作的惡行,內心當中要生起什麼?那兩個字——防護。這是對惡業,對不對?對過去已經造的一定要去懺悔,讓它不要感果!就像種一個什麼東西,我們中間要去干涉它,讓它不要結出果實。所以不知道諸位有沒有常常地憶念三十五佛,或者禮拜三十五佛懺悔? [02′44″]
〔參考資料〕
LR P70
道炬論說,為發通故,修奢摩他者,僅是一例,覺𡁮於餘處亦說為發毘鉢舍那,故為生觀亦應修止。
道炬論說,為發通故,修奢摩他者,僅是一例,覺𡁮於餘處亦說為發毘鉢舍那,故為生觀亦應修止。
〔心得〕
《道炬論》
如是勤清淨
菩薩諸律儀 便當能圓滿 大菩提資糧
福智為自性
資糧圓滿因 一切佛共許 為引發神通
如鳥未生翼
不能騰虛空 若離神通力 不能利有情
具通者日夜
所修諸福德 諸離神通者 百生不能集
若欲速圓滿
大菩提資糧 要勤修神通 方成非懈怠
從《道炬論》的偈頌來看,
1.
不管是否能引發神通,都可以圓滿大菩提資糧。
2.
若能由修止而引發神通,則能快速的圓滿大菩提資糧。
3.
引發神通是過程,不是目的,不能以此來做為是否有修行成就的判別。
那麼對於將來三門有可能造作的惡行,內心怎麼樣能夠生起防護呢?這個其實還是要念死的。因為不念死的話,我們就會覺得:我本善良!在很多人中都是善人,我心中怎麼會有很多惡行,會造作很多惡業呢?我們會對於惡業的觀察太過粗糙,無法判別自己可能像牛毛、像雨絲那樣細的惡業的念頭,或者還有一種等起等等。這個要不是念死、不是怖畏惡趣的話,我們無法提起強猛的心力防護自己,就會心處在一種浮浮泛泛的狀態,像師父說的。為什麼那樣聽法會墮落惡趣?今天也有一個理由,對不對?因為聽法就是要截斷那個惡趣的,但是如果浮浮泛泛,根本提不起強猛的心力和正念來對治的話,那惡業的續流是遮擋不了的。 [03′49″]
〔心得〕
三門造作善惡業由心而起。
聽法之後,要善於觀察、思惟。如果觀察不到自己心中的念頭,就無法判別正在造作何種業?觀察業相是學習上很重要的修行功夫。
所以早晨聽聞正法,一天頭腦都相對清醒很多。在貪瞋癡的境界面前,我們就會止足,知道此處危險,不可以再往前跨越;一旦跨越,就會造作像掉進深淵那樣的惡業,所以會對我們的內心有相當的防護力。 [04′12″]
〔心得〕
晨起發願、聽聞正法的重要性。在一天的開始,讓心住在正念當中,遇境時能夠觀察到自己的心續,讓心住在正念之中。
〔參考資料〕
《入行論》護正知品
33. 為護心意門,安住正念已,正知即隨臨,逝者亦復返。
34. 心意初生際,知其有過已,即時護正念,堅持住如樹。
如果我們能這樣努力地去對過去的惡業進行猛利地懺悔,對將來要造作的惡業進行防護的話,我們是不是來生有機會再一次獲得增上生呢?絕對是有機會的!為什麼?因為我們得到這個暇滿人身,它能得到的最下的利益就是來世不墮落惡趣。我們遇到善知識了、遇到正法了,那麼還差什麼?就差我斷惡修善的力量。如果我這個力量跟上,那麼這個暇滿人身直接給我的一個非常大的助力,就是我完全可以截斷三惡趣,我不墮落三惡趣!這就是作為人、得到這個暇滿人身,我們能夠得到的最初的利益。 [04′56″]
想一想,我們常常會因為人際關係、因為錢、因為什麼什麼,開始心情非常非常不好,覺得非常非常地沮喪、非常非常地失敗。那個時候是不是也沒有想起暇滿義大呀?儘管說這一生我好像很多事情都不成功,但是我成功地得到了暇滿人身,對吧!成功地值遇了宗大師教法,也成功對三寶生起了信心。就算人際關係不好,或者事業失敗,或者身體有病了,或者遇到親人離開了。但是我能夠截斷三惡趣的這種機會有沒有因為這些失去呢?是沒有的!能感覺到我們得到這樣一個人身,它所擁有的強大的力量嗎?這個力量足以阻斷三惡趣哦!如果我們好好修行的話。 [05′55″]
那這到底是一個什麼寶物啊?你在世間可不可以找到一個寶物,拿到這個寶物之後就可以不墮落三惡趣?那個寶物在哪裡呢?不是說萬兩黃金、不是說多少豪宅,而就是什麼?暇滿人身它所具有的能力。而這個能力就是我們現在具有的,如果我們不用它,不把這個能力發揮到阻斷惡趣的這個最關鍵的幸福上,讓它白白地消失,有什麼事比這更愚蠢、更瘋狂嗎?我們常常覺得:我是瘋子!我說了什麼話、我做了什麼事......,但是在可以截斷惡趣的機會面前,我們卻如聾如盲,把大把的機會都流失掉,好像覺得人生沒有意義,一點也不珍惜這個人身,當一些現實的安樂遭到阻撓之後,我們就陷入憂悲苦惱,然後一蹶不振。想一想:即使現世很不順,我們依然能夠為來世阻斷惡趣,這個人身會發揮極大的效用,所以它真的是個寶! [07′06″]
照鏡子的時候能想到人身寶嗎?能想到這個鏡子裡的人,我看他有時候生氣、有時候沮喪、有時候覺得驕傲等等,各種複雜的想法雲集起來的這個暇滿人身的隨順人身,可以具有阻斷惡趣的力量!想一想會不會欣喜若狂呢?會不會在地上跳起來呢?你會不會兩眼發光呢?你會不會覺得人生希望無窮?我居然手中攥有阻斷惡趣的力量,真的、假的?不管我此生多麼失敗,我還是擁有這種機會!我活著一天努力修行,比如說念一句三十五佛、念一句佛名,就可以淨化那麼多的惡業。這個心、這個人身到底具有怎樣非凡的力量,可以為我的來生創造無窮無盡的幸福,我們有探索清楚嗎?我們對此有好奇嗎?我們對此有熱忱嗎?我們對此有真誠嗎?我們對此有毅力嗎? [08′09″]
〔參考資料〕
暇滿人身寶 得已應善修
摘自日常師父開示
廣論錄音帶第三十二卷
能從惡趣到善趣的,是少之又少,再說同樣得到人身又具足暇滿的,比例更少。在幾十億人口中,有幾個信佛的?信了佛以後,真正了解佛法的又有幾個?了解佛法且能如理修行的,更是絕端稀少。所以於有暇身勸取心要就更重要,因為一切法由此引生,因此要殷重修行,殷重不是單單念一下就算了,而是要真正如法修持,不可放逸。想到自己這麼差,無常又迅速到來,就要珍惜暇身,勵力修,所謂「暇滿人身寶,難得而易失,得已應善修,莫令空無果。」
想一想,這是何等振奮人心的消息,就在經典裡佛陀會一再地提醒我們,善知識會一再地提醒我們:我們手中握有這樣的良機,如果用心成辦的話,完全可以阻斷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的苦,這個機會就在掌中!就在你、我的手中!就在每天流逝的這些憂悲苦惱、芝麻綠豆的煩惱,把我們自己攪得天翻地覆、烏煙瘴氣的這種當中哦!就埋藏著這樣的機會。 [08′4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