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次 0296 (2021/01/28 ~ 01/31)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 P5-L4 ~ P5-L7 成就金剛乘律儀者……犯罪不染尊。」
入門段落 第1冊 P120-L1 ~ P121-L5 成就金剛乘律儀者......不越制限」。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一起學《廣論》的時間。今天我們要繼續學習阿底峽尊者的功德——「成就金剛乘律儀者」。前兩次我們學習了別解脫律儀和菩薩律儀的功德,現在我們要把書翻到《四家合註入門》的 120 頁,阿底峽尊者成就金剛乘律儀者,看上面的第一段。 [00′33″]
〔心得〕
總讚瑜伽中尊 à 自見天具金剛心,瑜伽自在獲中者。
自見天 à 觀見自身即天,生起次第
金剛心 à 金剛心,圓滿次第
特讚如理護三昧耶,不越制限 à 修密護禁
現在我們看一下《四家合註》仁波切的講記。接下來,在具足別解脫律儀以及菩薩律儀的基礎上,宣說具足金剛乘律儀的持守。再唸一下原文:「成就金剛乘律儀者,如《讚》中云:『尊入金剛乘門已,自見天具金剛心,瑜伽自在獲中者,修密護禁我敬禮。』成就觀見自身即天生起次第,及金剛心圓滿次第三摩地故,總讚為其瑜伽中尊」,「尊入金剛乘門已」,就是說阿底峽尊者進入了密乘聖教之門。由於能如生起次第所說,視自身為本尊,所以具足了生起次第的證德。「金剛心」,就是指圓滿次第的三摩地。「瑜伽自在獲中者」,就是獲得一切圓滿次第的功德、三摩地,並且對圓滿次第的瑜伽獲得自在。由具足生圓二次第的一切功德而作禮讚。 [03′51″]
在這裡邊說:「瑜伽自在獲中者」,我們現在看這個《讚》中的幾個詞義的解釋。像這個「獲中者」的藏文原文為阿哇都帝巴,常人非常容易誤解,以為是阿底峽尊者的上師阿哇都帝巴。但是根據如月格西解釋,阿哇都帝巴是指住於中道者;一般而言,住於中道者有諸多的解釋,此處讚歎尊者為修持密法能夠不墮二邊,住於中道。仁波切認為此處「中」是指中脈,修習圓滿次第而淨化中脈者稱為「獲中者」。這有兩種解釋。總之,不能認為此處在說阿底峽尊者的上師。 [04′47″]
〔心得〕
獲中者
如月格西:指住於中道者, 讚歎尊者為修持密法能夠不墮二邊,住於中道。
仁波切:修習圓滿次第而淨化中脈者
〔心得〕
生起次第:觀見自身即天,天即「本尊」。觀見自己的身就是本尊。
圓滿次第:金剛心有緊密不分之義。融合智慧、方便二者直到緊密不分。
再接下來看,說在密法中,最主要的就是必須要守護密乘的誓言與學處,如果能持好密乘戒——持好灌頂的時候所受取的律儀和誓言——就算未慣修本尊法,十六生內也能成佛。「特讚如理護三昧耶,不越制限」,就是說能如理地守護在灌頂時承許的所有的密乘戒,毫無違犯。 [06′18″]
這個部分大家可以觀察一下,自己是不是對於密法是這樣看待的?比如說談到密法的部分,我們可能會覺得得到一個灌頂是比較重要的,大家可能會非常非常想要學很多灌頂。但是此處就上師所解釋的,密法最主要的是必須守護密乘的誓言與學處,就是密乘的戒律,還有誓言。然後說如果能夠持好密乘戒——持好灌頂的時候所受取的律儀與誓言,就算本尊法修得不是很習慣、不是很熟練,十六生內也能成佛。所以這件事我們可以自己觀察一下自己的見地。說十六生內也能成佛,密法速疾,說是很快的,但是它快在哪兒呢?是不是我們因為得到灌頂而快呢?或者我們本尊法修得很熟練,儀軌啊什麼、怎麼觀想啊,各種手印都非常地熟練,但是卻對誓言和學處馬虎,甚至都忘了,這樣的話,是不可能會得到它速疾成佛這樣的一個功效的。 [07′42″]
〔心得〕
他宗:只重視灌頂
自宗:密法能夠速疾成佛的原因,不在於得到灌頂或本尊法修得很熟練。最主要的是必須守護密乘的誓言與學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