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次 0336 (2021/06/17 ~ 06/20)
科判 道前基礎
章節 經典對我生命的偉大作用
標題 解決問題很簡單──依經典調心
音檔 5A 22:21 ~ 5A 23:42
廣論段落 P8-L10 ~ P8-L11 此論教授殊勝分四……極大罪行自趣消滅殊勝。
手抄頁/行 第1冊 P142-LL6 ~ P143-L4 ( 2016 南普陀版:P142-LL7 ~ P143-L4 )
手抄段落 說到這裡,隨便也提一下……這個我順便說明。
第二個問題:我們再觀察一下,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煩惱,我們是想用法的方式來解決呢?比如說想要去打開《廣論》看一下經典,或者《四家合註》看一下,看一下就會覺得生活中的那個煩惱的打擊力變弱了,還是我們仍然會採取跟別人吵架——不公平我就去吵架,當我心裡有怨氣我就去抱怨?我們還沒有學會用法來調伏煩惱。當發生什麼問題的時候,我們覺得什麼東西有用呢?是不是還是跟別人理論最有用?當我的某些東西好像被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的時候,我要去把我的待遇搶回來。沒有想到是不是可以控制一下自己的貪心呢?控制一下自己的執著呢? [00′52″]
〔心得〕
我們學教跟修行視為別別無關的第二個例子。
→ 在生活中遇到煩惱,沒有想到依靠法來解決。
→ 學經教是學經教,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還是靠老辦法。
〔心得〕
自宗:
經教上的辦法正是解決我們的問題、止住痛苦的最佳方便,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觀察。
不能在聽開示時,做一個閒漢聽法,認為自己不在所破之列。
但是學了經教之後,還是用原來的方式處理家裡的問題。比如說在疫情期間,我就收到一個女居士的信,她說很感謝因為有這個疫情,所以她能跟她的先生、跟她的小孩在一起過了很長的時間,一年多都在一塊兒待著。以前她非常堅定地認為他們家的矛盾都是她先生不學《廣論》、小孩不出家,因為這個問題導致的。她認為她自己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因為她是一個虔誠的居士,每天都非常善意,又很勤勉地拜佛呀、供佛呀、學《廣論》......。她認為她自己好像沒什麼問題,都是家人的問題。 [02′38″]
結果她說她聽到我們討論那個「照妖鏡」的問題,講完了之後她又不承認,她說:「應該我沒有照妖鏡,因為他們真的是不對!為什麼先生就不學《廣論》,這是不對的!為什麼小孩就不想出家呢?這也是不對的!這不是照妖的問題,而是本身就是妖。」所以她非常堅定地站在反方,她說她是不服氣的,覺得她心裡沒有照妖鏡,很如法的! [03′04″]
後來又往後學、學、學,研討到 125 講到 130 講的時候——應該是在 129 講——師父說:「我們平常遇到一點點事情就抱怨,講了很多道理。這個道理幹什麼?增長自己憍慢,然後還要造很多惡業,我們到底是學什麼啊?」那一段我們也討論了一下。她說她聽了那一段之後,突然心內猛醒,開始感受到原來這麼多年都一直在怪外境,一有事情發生都是外面的毛病,是不懂得看內心的。 [03′42″]
當她一開始看內心,她就突然發現這完全是她自心的過失,所以她就開始改變她自己!當她開始改變她自己,她發現家裡的矛盾原來不是因為她先生不學《廣論》,或者小孩不出家導致的,都是因為她自己的那個執著導致的,自己沒有調伏煩惱,結果家裡就弄得很多事情。現在學一學家裡的事情處理得越來越順,她發現:喔!佛法讓我們依據經典來調伏內心的方法,是最簡單的、最直接的能應用於生活的方式。 [04′16″]
讀了那樣一封信我是滿感動的,我覺得雖然「照妖鏡」這個說法被她駁回了,但是她繼續往後學的時候,她還是吸收到了師父講解的重點——就是要向內調伏,這也是戒律的精神。家庭的和睦乃至一個團體的和睦,像師父在這裡邊講的:我們的毛病都犯在這兒!然後講規矩,講規矩都是用規矩繩人、說別人,實際上我們佛門的規矩是每個人要拿法鏡來照自己,掃塵、除垢,除掉內心的煩惱的垢染,是要修行自己的。不是聽了一個很高的標準,然後到處覺得別人都不夠標準。這句話是好說的,但是要把它分分秒秒地用在自心的功夫上,那真的要下一番苦功的。 [05′08″]
〔心得〕
老師舉例子來說明,如果能夠觀察自心,是可以發現自己的邪宗。可以在經教當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 不要把法拿來當「照妖鏡」
→ 要以法來簡擇自心
→ 不是以規矩繩人,以很高的標準去看別人。
→ 要分分秒秒用在自心的功夫上。
〔心得〕
老師回扣前面兩個例子,勸勉我學習要有耐心,不要急求果報、效果。習氣的改變非一朝夕可成。然而在學法的過程當中,習氣肯定不會越來越嚴重,而是在一種被削弱的狀態。
我們功夫進展得慢,但是,只要持續學習,有一天會翻轉過來,改變原本的習氣。
所以在這一點上,還是希望大家能夠——有一句話叫「死盡偷心」,作一個老老實實的修行人。就是要根據經典來調伏自己的煩惱,一定要改掉遇到什麼事情就趕快抱怨別人的這樣的一個習慣。 [07′06″]
〔心得〕
死盡偷心 → 不要把問題歸到境上,要從境上去改變。
老實修行 → 根據經典調伏自己的煩惱。
〔心得〕
戒法為軌成出離之道。而所有的法寶都是廣義的戒學、攝為戒學。依法修持定能達到軌成出離之效果—解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