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次 | 0359 (2021-09-06 ~ 2021-09-08)
標題 | 走上圓滿解決一切問題的路
音檔 | 5B 24:37 ~ 5B
26:43
廣論段落 | P9-L2 ~ P9-L3 此中諸菩薩所欲求事者……故須學習彼等諸道。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59-L2~P159-LL1 ( 2016 南普陀版:P159-L4~P160-L3
)
手抄段落 | 在這個地方……都要學。
我們可能學這一段的時候,要再再地觀察一下自己,說:「此中諸菩薩所欲求事者,謂是成辦世間義利,亦須遍攝三種種性所化之機,故須學習彼等諸道。」師父把這一段話,說菩薩要求的就是真正地要圓滿解決一切問題。這個我們可以跟我們自己的心胸去稍稍對一下,雖然天天發心、天天喊發心,但是在我們遇到當下的一個煩惱的時候,我們就會心陷在這個當下的煩惱裡。陷在這個當下的煩惱裡之後,請問我們忙的是道的主體還是道的支分呢?如果不是被發心所攝持的話,那就是已經偏了,對不對?甚至此生的、現法的利益,這是道的主體嗎?為什麼不是?如果他就是求現法的,那就成了他的主體了。道的主體和道的支分,是不是根據心而確立的?01:55
師父在帶著我們學習的時候,他示現了一種那樣的行誼,那種行誼就是遇到任何困難都在這上面放一個:「我要希求一切智智!」我說的是在困難中。因為困難是什麼意思?就是你解決不了的問題、你現在解決不了的問題。有些人會選擇著急啊、痛苦啊、哀嘆啊,或者有些人放棄、有些人還憂鬱。那麼師父在每一個不能圓滿、也不能解決的這個問題,或者矛盾下,都去想:我要希求一切智智!現在之所以不能解決的原因,是因為我沒有那樣的修行,不是事情真的解決不了,因為可能交到一個菩薩的手裡就解決了,佛陀就解決一切問題了。03:26
〔心得〕
困難是我現在解決不了的問題。
→ 我現在解決不了的問題,不代表這個問題不能被解決。因為有人解決了這個問題—佛、菩薩。
→ 重點在於,這個問題值不值得花時間去解決?我想不想解決?
我的意思是有人覺得菩薩乘比較累、學得比較多,但是因為他學得比較多、想要幫的人比較多,所以他遇到事情的時候他解決事情的解決之道也多;他在困難面前反擊的彈跳力,也都有各式各樣的彈跳的方式。所以學這麼多就意味著,我們有更多的武器去對付貪瞋癡煩惱,我們有更多的方式去達到離苦得樂。因為在前面師父還講了一個:到美國去是坐飛機、還有的人是走路,這樣還是以前講過的問題,就是你要不要發心的問題。師父在此處的所詮絕對是你要走大乘,你了解了之後,你應該都走大乘,不是說你要學佛法。那學佛法包括很多呀!聲聞乘、獨覺乘,甚至還包括人天乘。所以也可以知道道的正體就是菩薩乘、就是大乘。05:11
記住師父那句慷慨激昂的誓言!當時我們學到這一句話的時候其實都滿驚訝的,因為好像師父不太怕嚇到我們,說:「佛法大乘行者真正要求的是圓滿解決一切問題。」這個命題一放,很多人就不敢吭聲了,說:「這太嚇人了,這怎麼能圓滿地解決一切的問題呀?」佛法大乘行者、佛陀不就是這樣嗎?就這樣做的。所以這是一個很壯麗的、難以企及的理想。05:50
要是人類聚在一起想的話,有一個人他想到了,他說他要去實踐一條圓滿解決一切問題的理想。假如人在一起開會,有人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命題,你覺得這現實嗎?我們覺得不現實、覺得不想走的原因是什麼?前面第一段的──「沒有正確地了解」,然後師父說:「了解了之後都去走。」所以一聽到這個命題直接的反應就是:「不可能的!怎麼可能圓滿解決一切問題?」那麼不可能的不願意走,後來攔你也攔不住,非常興致勃勃地走上這條路的基本原因就是要什麼?聽聞、正確地了解。在這個《廣論》,你看在這麼前面、這五卷帶子裡,師父只要有一點點空地,馬上就插一個牌,說:「請走大乘!這大乘很好啊,請走大乘!」在任何、任何的字裡行間都踴躍著對大乘的歡喜心,勸導我們、引導我們走大乘,只要有機會就開始講這件事情。06:57
〔心得〕
從原本認為不可能、不願意走,變成攔也攔不住,非常興玫勃勃地走上這條路的原因在於依止善知識,正確地了解。 師父為了讓我正確的了解,只要有機會就會提醒我要發大乘心。
首先我們會評估這個目標的可行性。請問:如果可行的話,我們願意圓滿解決一切問題,還是只解決局部的?這個問題是不是苦惱啊、痛苦啊?快樂誰去解決!解決快樂幹什麼呀?快樂不需要解決吧!對不對?一定是苦惱的、痛苦的、不圓滿的,我們覺得有缺憾的,甚至是極為痛苦的東西。所以如果能夠圓滿解決問題,誰不去解決!那麼選擇不圓滿解決一切問題的人,是沒聽說過吧?或者聽說了覺得不可能!如果有個導師他走成了這條路,那我們為什麼不去圓滿解決生命的一切痛苦呢?達到完全沒有苦的那種境界呢?08:08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一個小朋友剛上幼兒園的時候,他的父母親可能就要求他說:「你以後要上大學呀!你要讀那所名校啊!你要怎麼、怎麼樣……。」讀幼兒園都就唱歌兒、擺凳子啊、來回跳跳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想那麼遠的東西?一個小孩上一年級的時候,你要告訴他:以後學這些要幫助社會呀,要報效父母親啊、要報效自己的國家呀!都是要這樣講。為什麼要這樣講?就是那個小孩一開始就要朝著這樣的目標下去。所以大乘法對我們佛弟子來說就是這樣,一旦朝著那麼高遠的目標行進的時候,我們是越來越沒力呢?還是越來越有力呢?大家可以想一想。是不是不會滯留在當下的每一個困難裡呢?因為我們的目標是那麼大的!大家可以想一想。09:00
我會認為從一開始就發心的這件事真的是很神奇,需要我們去考慮考慮!09:09
〔心得〕
從一開始就要樹立宗旨,大乘發心;才能走於道之主體,而不迷亂於支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