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次 | 0364 (2021-09-23 ~ 2021-09-26)
標題 | 體會《釋量論》的精采
音檔 | 6A 03:22 ~ 6A
04:34
廣論段落 | P9-L4 釋量亦云……不現彼難宣。」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64-LL2 ~
P165-L6 ( 2016 南普陀版:P164-LL2 ~
P165-L7 )
手抄段落 | 說到這兩個偈子……簡鍊到絕頂。
師父在介紹《釋量論》,對吧?師父用什麼樣的詞句介紹的?首先是「天書」,對吧?天書!天書,又「絕頂精采」。我一直都覺得天書就是給天人看,不是給人類看的,所以叫天書。人類是怎麼發現天書的精采呢?難道是在我們人類中的天人嗎?接著出現了二勝六莊嚴,對吧?陳那、法稱兩位大論師。然後師父說:「他真正精采的地方」,注意!是什麼?你們回答。01:59
(法師:「把這個世間的理則,這個學問,透過這個佛法,然後把它變成功佛法當中最主要的一門學問,就是用世間的理則,說明世間的錯誤,說明成立佛法的正確。」)
這段話深奧否?深奧。如果沒有學過《釋量論》,看到這段文字會覺得非常地驚訝,因為用世間的理則就是成立世間是對的,對不對?不可能用世間的理則來成立世間錯的。02:21
〔心得〕
為什麼世間的理則却是說明世間的錯誤?
世間的理則,方法是正確的。但是,世間的道理卻不全然是正確的。世間的理則可以證成世間正確的部份,如在科學的部份。但是,世間有許多錯誤的地方,可以用相同的方法證明是錯誤的。
但是,如同 師父所說的,佛法是最科學的,因為佛法究竟的道理是可以禁得住最符合科學精神的世間理則的驗證。
所以這似乎是獨闢蹊徑的、讓有情能夠迅速地鍛鍊抉擇慧的一件事情,對吧?會讓我們看看我們的心到底可以淬鍊出什麼結論來。在這一個ཆོས་ཅན(事例)、在大家都共識的一件事上,看看論式會推導出什麼東西;而我們沿著這樣去推導的話,看我們能出現什麼?就是由可見推不可見,對不對?02:45
〔心得〕
由可見推不可見
→ 由己經證得的經驗,推導出當未證得的經驗。如因類學,以正因來成立一個正確的立宗。
所以覺得是很神奇的一本書!他天書就「天」在──我在人間能夠讀懂天書,我用平常這些共許的量則,能夠去成立一個完全是深不可測的事情。這樣的話,我覺得會極大地引起我們這些想要學習真理的人的興趣。你們呢?這段文字用這麼簡要的幾行字介紹《釋量論》,我還是覺得下面那段話我很想把它用來讚美師父。03:21
我現在補充一下上一段,我再講一下。就是「用世間的理則,說明世間的錯誤,說明成立佛法的正確。」雖然在沒有學習的時候,你很難想像《釋量論》是什麼樣子,但是在靠近師父學習的時候,會發現師父就用眼前這所有的事情,來解釋佛法的深奧和質樸。跟在師父身邊,你會覺得他在每一件事上沒有一點點浪費的內容,從早到晚的事情隨便抓了一件,可以解釋任何道次第。比如說什麼都可以解釋空性、什麼都可以解釋菩提心、什麼都可以解釋暇滿,只要師父想詮釋,就可以在當前的那件事裡詮釋任何道次第,而且就是那種提起一個念珠的一個珠子,可以把整個道次第串一遍。04:13
注意!所以,可以說在修行人的生命裡發生的事情沒有小事!因為這一件小事,你就可以證明世間的錯誤,成立佛法的正確,每一件小事是這樣的。但是凡夫的心恰恰是什麼?世間的量則就證明,我們就是像事相上顯現的那樣去感受,然後就停在感受,沒有在這個事相上裡讀出更深的東西。一旦我們學了經論,回到事相上的時候,事相上也是完全通不到經論的,它中間就是有一堵牆。那麼這一堵牆誰來拆呢?一定是善知識帶我們穿越那個佛教的教理和實際生活中間的隔閡,對不對?05:01
〔心得〕
修行人的生命裡發生的事情沒有小事。
→ 沒有經過觀察,總是浮浮泛泛的過日子,每天就匆匆的過去,從來就不覺得生命發生的事情沒小事。為什麼會覺得發生的事都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因為沒有的事相上去體會佛法的教理。我需要善知識的引導才有機會穿越所佛法的教理和實際生活中間的隔閡。
所以從早晨起來,大家想一想:早晨起來的第一個動作應該是什麼?那你就看師父最想要做什麼──要提起心力來,應該要發心吧?對不對?要讓第一剎那就憶念發心,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我們連一秒鐘都不願意浪費,這一秒鐘就隨順著發心。所以一個睜眼睛的動作,你可以想很多,你可以想很多、很多!甚至有人一睜眼睛就可以懺悔在夢裡犯的錯誤,在一睜眼的一剎那:「啊,生有、死有、中有中,唯您是皈依!」馬上就憶念上師,所以他是不浪費時間的。05:41
〔心得〕
修行即生活,生活即修行。從早晨起來的第一個動作,就可以看到自己是否做到在生活中修行的二十四小時修行。老師在這邊教導我一天從皈依開始。
師父講《釋量論》的精采,是讓我們去體會這種精采,怎麼樣體會呢?就是要跟著善知識學習《釋量論》。那麼現在在我們僧團的五大論的學制裡邊,僧眾是怎樣學習《釋量論》的?就是透過學習攝類學、因類學、心類學來學習《釋量論》的內涵。那麼要花多長時間學呢?正確地說應該是生生世世,但是在學制裡至少要花四年的時間來學習,才能對《釋量論》的一些重要內涵有一個概略的認識。從這個概略的認識由此深入,不間斷地學習、不間斷地探索,把每個理路都用在修心上,去體認師父心中那絕頂的精采,大家認為這個學習值不值得投入呢?太值得投入了,所以我們一定要一起努力!一定要一起學上去!07:39
〔心得〕
感恩老師也建立了居士五大論的學制,雖然走的跌跌撞撞,總算開始能夠對《釋量論》有一個概略的認識,可以由這個概略的認識一步步深入,由不間斷的學習、探索,體會《釋量論》的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