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次 | 0366 (2021-09-30 ~ 2021-10-03)
標題 | 《釋量論》殊勝(一)
音檔 | 6A 04:34 ~ 6A
05:51
廣論段落 | P9-L4 釋量亦云……不現彼難宣。」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65-L7 ~
P165-LL1 ( 2016 南普陀版:P165-L8 ~
P165-LL1 )
手抄段落 | 「簡鍊」兩個字我寫一下……這裡我隨便一點。
大家好!很開心又到了我們一起研討《廣論》的時間了,你們準備好了嗎?那接著上一節課我們討論的問題,我問大家一個問題:師父在講《釋量論》,還是講佛法?《釋量論》就是佛法對不對?這還有疑義嗎?從來都沒有疑義嗎?以前是有人認為《釋量論》只是廣泛剖析外在的知識,其中沒有可修要旨,是宗大師徹底地回答了這個問題。00:46
〔心得〕
他宗:《釋量論》只是廣泛剖析外在的知識,其中沒有可修要旨。
→ 《釋量論》不是用來修心的。
→ 《釋量論》不是佛法。
在克主傑大師所著的《起信津梁》中有提到:大師「研閱《釋量論解・正理庫》,並善加研讀了《釋量論》〈第二品〉當中道的論述,由此因緣,對法稱論師的教軌與正理生起不可抑制、極其猛利的無量信心。大師自己也說,當年的秋季,只要一讀到《釋量論》,總是會信毛直竪,無法抑制地一直流淚。」01:23
〔心得〕
法稱菩薩的《釋量論》,是解釋陳那菩薩《集量論》的著作。《釋量論》共有四品,第二品是對《集量論》供讚文的解釋,第二品主要成立導師釋迦牟尼佛是位量士夫,以八個能立的原因去成立。
《集量論》供讚文:「敬禮成量欲利生,大師善逝救護者。」法稱菩薩針對此供讚文作一解釋,由此形成《釋量論》第二品。
「敬禮成量欲利生,大師善逝救護者」:「成量」是所立(佛陀是位量士夫),有四個能立因──(1)欲利生、(2)大師、(3)善逝、(4)救護者。供讚文以四個原因成立導師佛陀是位量士夫。
在《起信津梁》中又提到:「過去雪域所認為的量論,僅限於詞句間的揣度,或是在廣泛剖析外在知識時,為了令慧力變得稍加猛利,能了解其他論典,才會需要的條件,誰也不曾懷疑過這是修持所需要的,因此大部分人生起非理的認知。」意思是什麼呢?意思就是,大家都確定修行的時候不需要量論,連「修行的時候需不需要量論?」這樣的懷疑都不會生起。接著說:「而現在,具有智慧而且公正客觀的人,都把《釋量論》看作開示修持的一本稀有教典;單就這一點,全都仰賴傑仁波切的悲心,僅僅這一個恩德,所有藏人都難以報答。」02:33
〔心得〕
誰也不曾懷疑過這是修持所需要的。
→ 因為堅固的顛倒認知,認為《釋量論》僅是詞句間的揣度,廣泛剖析外在知識。對於這一點,一點懷疑也不曾產生。不會想要《釋量論》是修持所需要的。
這一段是說從過去到那個時候的現在,大家對《釋量論》的看法,已經全然地改觀了。因為誰啊?因為宗大師的悲心!02:49
在《起信津梁》中有說:大師在四十多歲的時候,「依次來到勒普寺,」那個寺院叫勒普寺。「第一次到那裡的時候,就對許多具慧的三藏法師,以理路引導出《釋量論》的一切主要所詮,並且把此論排列為道的次第、結合修持而宣說。當時所在場的所有三藏法師,都因為領納聞所未聞的殊勝善說甘露妙味,而不由自主地傾心奪意,終日稱讚不已;從此以後,大師就時常會這樣開示。」其實這一段文字,他是講了一下四十多歲的宗大師來到了勒普寺,在那個地方講《釋量論》。他是對很多具慧的三藏法師開始講,然後是用理路引導出《釋量論》的一切所詮,而且排列為道的次第,結合修心啊!結合修心宣說。在場的聽眾──那些三藏法師,產生了什麼?就是前所未聞啊!聞所未聞的殊勝善說,而且非常地美味,聽得是無比地歡喜,叫「傾心奪意」。而且聽完了之後,可能在心上久久地徘徊不去,稱讚不已。而且從那時候開始,大師就經常這樣開示。所以這是大師常常講的一部論。04:33
〔心得〕
自宗:《釋量論》的一切所詮,排列為道的次第,並結合修心。
第二個問題,師父所說的精緻的理路,到底是精緻在哪裡呢?精緻的理路到底是指什麼呢?永津智幢大師所著的《釋量論廣釋正理大海・皈敬頌及立誓造論的解釋》中說:「所有三乘道的扼要並非只是依靠教典作為皈依,而是藉由理路獲得甚深的定解。」05:04
〔心得〕
沒有理路的認識教典,是無法做為皈依的依靠。藉由理路對於教典獲得甚深的定解,才能成就堅實的皈依。
《釋量論》第二品是《成量品》,在這一品裡邊,以順向與逆向來證明佛是一切智者。以順向論述的目的,是為了論證菩薩透過正確的修行,最終能夠成就佛果;破斥的觀點是認為一切智智是無因生,這是個邪見。以逆向論述的目的,是透過由果推因,推知佛陀成就圓滿的果位,是透過大悲心的意樂圓滿,以及證無我慧的加行圓滿,串習菩薩行,修持布施等六度四攝才成就的。05:50
有些人就認為沒有獲得一切智智的方便,所以一切智智不存在。意思就是:佛果是不存在的,沒有那麼完美存在的一個相續。另外有些人認為一切智智是存在的,但是是無因生,應該本來就有的。意思就是:佛是存在,他本來就是佛。為了破除這些顛倒的分別,所以《釋量論》裡宣說了順向的能生所生的次第。06:27
〔心得〕
以逆向論述,透過由果推因,推知佛果是存在的,以此破存認為一切智智不存在的邪見。
以順向論述,破除一切智智雖然存在,但是無因生的邪見。
那麼宣說一切智智是從這些因出生,有人會產生一種疑惑:怎麼證成一切智智是從這些因出生的?透過宣說逆向由果推因的理路,讓我們明了佛果必須要具備的因有哪些。整品都是如此不斷地反覆論證,以正理證明如何才能成佛,以及前後世的存在。06:57
可以想像一下這是多麼震撼人心的理路,所以在傳記上寫道:大師在閱讀到這一品的時候,對法稱論師的理路引起了無量無法抑制的猛利信心,毛髮直竪、悲欣交加、信淚橫流。也由此可知,大師對《釋量論》是多麼地重視。07: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