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項


2021年10月17日 星期日

廣海明月 第370講

 講次 | 0370 (2021-10-14 ~ 2021-10-17)

標題 | 介紹《現觀》與三智

音檔 | 6A 07:39 ~ 6A 08:59

廣論段落 | P9-L6 ~ P9-L7 阿逸多云……由道種智成辦世間利。」

手抄頁/ | 1 P166-LL4 ~ P167-L5 ( 2016 南普陀版:P166-LL4 ~ P167-L6 )

手抄段落 | 下面引……這個是一件事情的兩面。

 

下面引

 阿逸多云:「諸欲饒益眾生,由道種智成辦世間利。」

 阿逸多就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這個話是在《現觀莊嚴論》上的,因為是彌勒菩薩所講的,所以有的時候引說是論上,有的時候就直接講菩薩說的。說那個要想利益一切眾生,用什麼方法?由道種智。這個我們菩薩所要求的有三樣東西:一切智、道種智、一切智智。那麼這個裡面每一樣東西、每一樣東西的內涵的,這個地方我們解釋一下。什麼叫道種智呢?道種智就是用這個智慧,這種正確的認識能夠成辦、成就、完成世間的一切的利益。這個世間一切利益,就他人來說,是救濟了一切眾生;當你救濟一切眾生,對你自己來說的話,就成就了你的報身報土,這個是一件事情的兩面。01:20 

〔心得〕

菩薩所要求的有三樣東西:一切智、道種智、一切智智。
→ 菩薩正行是道種智,其果為一切智智,一切智則為道種智之基礎。

→ 菩薩為饒益三乘所化機故須了解一切智。

阿逸多云:「諸欲饒益眾生,由道種智成辦世間利。」請問你們知道阿逸多是哪位菩薩吧?對!是彌勒菩薩。那麼彌勒菩薩,就共通的角度來說示現為菩薩相,實際上已經成佛了。佛經上記載彌勒菩薩現在安住在哪裡呀?在兜率天的兜率內院。將來人壽八萬歲的時候,他會降生到人世間示現成佛,成為賢劫千佛中的第五尊佛。大家會不會疑惑:兜率天是天界,那兜率天是輪迴之內,還是出輪迴?他住在兜率內院,是淨土,是天界中的淨土。對吧?02:28 

〔參考資料〕

兜率

華譯上足、妙足、知足、喜足等,謂於五欲境,知止滿足,為欲界六天中之第四天名,分內外二院,內院為彌勒菩薩的淨土,外院卻是天人享樂的地方,雖然享樂,但此天天人知止滿足,故名兜率。

FROM:【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

 

〔心得〕

兜率天是欲界天,在三世輪迴之內。兜率內院則是彌勒菩薩所居淨土,是出輪迴之淨土。

我們熟悉的玄奘大師、阿底峽尊者、種敦巴大師,還有很多噶當派的祖師,都是生往兜率天的兜率內院。還有誰呀?著名的無著菩薩,也去了兜率天。他聽彌勒菩薩宣說慈氏五論一個上午,回到人間的時候,人間已經過了多少年了?五十年了!有沒有很開心呢?現在我們在學習下一尊佛他宣說的論典,好親切吧!而這部論典就是在解釋釋迦佛宣說的《般若經》的隱義現觀的次第。03:08 

好!那再請問大家:這句話是出自彌勒菩薩所造的哪一部論啊?對!《現觀莊嚴論》。那彌勒菩薩最著名的論典,就我們所知的有哪幾部啊?數一下,你們可以跟我一起:《現觀莊嚴論》、《經莊嚴論》、《辨法法性論》、《辨中邊論》,還有什麼?《寶性論》。這就是非常著名的「慈氏五論」。昨天還有一個小沙彌跟我說,他背完了慈氏五論,不過他背的是藏文。03:55 

好!現在我們回到那一句,阿逸多云:「諸欲饒益眾生,由道種智成辦世間利。」師父在這一段的解釋裡,為我們介紹了「三智」。請問三智是哪三智?一起說:一切智、道種智、一切智智。以前有學過三智的定義,還記得吧?如果你們在我對面的話,我就會說:「記得的請舉手」,然後你就可以現場回答一下。那我們現在來一起再複習一下:04:40 

「一切智」,也可以稱為基智:就是由現證一切事補特伽羅無我的這一分安立的安住於小乘證類的聖者心中的智慧。那麼這一大串的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大家以後可以好好地學《現觀》。05:01

〔心得〕

名相:一切智、基智

性相:現證一切事補特伽羅無我的這一分安立的安住於小乘證類的聖者心中的智慧

「道種智」,也可以稱為道智:現證,注意!現證三種道──聲聞道、獨覺道、大乘道──無諦實的智慧所攝持的大乘聖者現觀。那「現觀」是什麼呢?現觀是與道是同義的。大乘聖者的現觀,就是指大乘聖者心中的大乘道。什麼叫「大乘道」呢?在大乘發心的攝持下,為了獲得佛果而修的道就是大乘道。在《現觀莊嚴論》中,第二品有專門詳細地解說道智的內涵。05:54

〔心得〕

名相:道種智、道智

性相:現證三種道──聲聞道、獨覺道、大乘道──無諦實的智慧所攝持的大乘聖者現觀

好!下面我們再看「一切智智」。一切智智也可以稱為一切相智:一剎那間現證一切如所有、盡所有行相的究竟智;也就是在一剎那間能夠現證一切法的究竟的智慧。「一切如所有、盡所有」包含了什麼呀?就包含了一切的法。06:23

〔心得〕

名相:一切智智、一切相智

性相:一剎那間現證一切如所有、盡所有行相的究竟智

 

〔參考資料〕

《菩提道次第廣論》P100

語功德者。謂隨世界.所有有情.同於一時.各各申一異類請問.能由剎那心相應慧.悉皆攝持.以一言音答一切問.彼等亦能各隨自音.而生悟解。應思惟此希有道理.如諦者品云.「若諸有情於一時.發多定語而請問.一剎那心遍證知.由一音酬各各問。由是應知勝導師.宣說梵音於世間.此能善轉正法輪.盡諸人天苦邊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