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知而行
1.
正知而行分為二,何為所行事及於彼行正知。當中何為所行事又分為那兩者?
五行動業及五受用業
2.
五行動業分為那五者,其義為何?
I.
身事業者,謂若往赴所餘聚落、餘寺院等,若從彼還。
II.
眼事業者,一若略睹,謂無意為先,見種種境。二若詳瞻,謂動意為先,而有所見。
III.
一切支節業者,謂諸支節,若屈若伸。
IV.
衣缽業者,謂若受用及其受持三衣及缽。
V.
乞食業者,謂飲食等。
3.
五受用業分為那五者,其義為何?
I.
身事業者,若行謂往經行處,或往同法者所,或為法故行經於道。若住謂住行處,同法親教、軌範、尊重、似尊等前。若坐謂於床等上結跏趺坐。
II.
語事業者,謂若請受曾所未受十二分教,分別了解。諸已受者,或自誦讀,或為他說,或為引發正精進故,與他議論。所有言說。
III.
意事業者,謂諸默然,若於中夜而正眠臥,若赴靜處思所聞義,若以九心修三摩地,若正勤修毘缽舍那,或於熱季極疲倦時,於非時中起睡眠欲,略為消遣。
IV.
晝夜二業者,謂於永日及初後夜不應睡眠,此亦顯示身語二業。言睡眠者,顯示唯是夜間之業,及是意業。
4.
於彼(十事)行正知的定義?
I.
謂隨發起若行動業或受用業,即於此業先應住念,不放逸行。
II.
由彼二種所攝持故,應以何相而正觀察,如何方便而正觀察,即以是相、如是方便觀察正知。
III.
總之所有若晝若夜一切現行,悉應憶念,了知其中應不應行。於進止時,一切皆應安住正知,謂我現前正行如是,若進若止。
5.
於彼行正知可分成四種行相,其定義各為何?
I.
正知依處,謂於其身事業等十種依處,應以何相如何觀察,即於是處,以是行相如是觀察。
II.
正知方所,謂於其何種方所,應以何相如何觀察,即於是方,以是行相如是觀察。
III.
正知時分,謂於其何等時分,應以何相如何觀察,即於是時,以如是相如是觀察。
IV.
正知事業,於所有此諸事業,應以何相如何觀察,即應於其爾所事業,以如是相如是觀察。
6.
於彼行正知的勝利?
I.
若如是行,則現法中不為罪染,沒後亦不墮諸惡趣,諸道證德未獲得者,即住能得正因資糧。
II. 此與密護根門二者,如聖無著引經解釋而正錄取。若能勵力修此二事,則能增長一切善行,非餘能等,特能清淨尸羅及能速引止觀所攝無分別心勝三摩地,故應勤學。
II. 此與密護根門二者,如聖無著引經解釋而正錄取。若能勵力修此二事,則能增長一切善行,非餘能等,特能清淨尸羅及能速引止觀所攝無分別心勝三摩地,故應勤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