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四如何正以 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分二乙一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分二丙一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丙二總略宣說修持軌理分二丁一正明修法分二戊一正修時應如何戊二未修中間應如何丁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別
破除此中邪妄分別
1.
宗大師首先破除的第一個邪執內容為何?
心未趣向聖言及釋諸大教典現教授者,作如是言:正修道時,不應於境數數觀察,唯應止修,若以觀慧數觀擇者,是聞思時故,又諸分別是有相執,於正等覺為障礙故。
2.
宗大師引那一部經論來正破除?宗大師如何解釋經意?
I.
《莊嚴經論》云:「此依先聞如理作意起,修正作意真義境智生。」
II.
此說從其思所成慧如理作意所聞諸義,修所成慧真義現觀乃得起故。
3.
依《莊嚴經論》, 宗大師如何分析聞、思、修三者的次第?
I.
故所應修者,須先從他聞,由他力故而發定解。
II.
次乃自以聖教正理,如理思惟所聞諸義,由自力故而得決定。
III.
如是若由聞思決定,遠離疑惑,數數串習,是名為修。
4.
真正修的時候,有那兩種? 宗大師如何解釋?
I.
故以數數觀察而修,及不觀察住止而修,二俱須要,以於聞思所抉擇義,現見俱有不觀止住及以觀慧思擇修故。
II.
是故若許一切修習皆止修者,如持一麥說一切穀皆唯是此,等同無異。
5.
修行次第中有聞、聞慧、思、思慧、修、修慧,其間的關係為何?
I.
復如聞所成慧以聞為先,思所成慧以思為先,如是修所成慧亦應以修為先,以其修慧從修成故。
II.
若如是者,則修所成慧前行之修,即是修習思所成慧所決定義,故說修慧從思慧生。
III.
以是若有幾許多聞,亦有爾多從此成慧,此慧幾多,其思亦多,思惟多故,從思成慧亦當不尠。
IV.
如思慧多,則多修行,修行多故,則有眾多滅除過失,引德道理。
6.
於前面修行次第的關係, 宗大師下了什麼結論?
故諸經論,皆說於修,聞思最要。
7.
如果說聞思跟修沒有關係,會產生什麼過患?
I.
若謂聞思所抉擇者,非為修故,唯是廣闢諸外知解,若正修時,另修一種無關餘事,如示跑處,另向餘跑,則前所說悉無繫屬。
II.
亦是善破諸聖言中,諸總建立三慧次第生起之理,則其亂說「趣無錯道不須多聞」亦成善說。
8.
對於聞思修三扼要的道理未能了解會產生什麼現象?
I.
未達此等扼要之相,即是多習經典續部,與一從來未習教者,於正修時,二人所修全無多寡。
II.
又彼行者,是執聞法及觀擇等以為過失,諸惡軌派令成堅固。
9.
修跟修所成之間的差異為何?
I.
是故串習聞思二慧所決定義,雖非修成,然許是修,有何相違。
II.
若相違者,則諸異生未得初禪未到定時,應全無修。以欲地中,除說已得入大地時,由彼因緣,可生修所成慧之外,餘於欲地無修所成,對法論中數宣說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