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項


2013年1月5日 星期六

1227 課程複習


甲四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分二乙一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分二丙一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丙二總略宣說修持軌理分二丁一正明修法分二戊一正修時應如何分三己一加行己二正行己三完結戊二未修中間應如何

飲食知量
1.          飲食知量必須考慮那四個角度?
I.            非太減少,若太減少,饑虛羸劣,無勢修善,故所食量,應令未到次日食時無饑損惱。
II.          非太多食,若食太多,令身沉重,如負重擔,息難出入,增長昏睡,無所堪任,故於斷惑全無勢力。
III.        相宜而食、消化而食者,依飲食起諸舊苦受,悉當斷除,諸新苦受皆不生長。
IV.        非染污心中量食者,謂不起眾罪安樂而住。
2.          對治貪愛飲食應思惟飲食過患,飲食有那些過患?
I.            由受用因所生過患者,謂應思惟任何精妙色香味食,為齒所嚼,為涎所濕,猶如嘔吐。
II.          由食消化所生過患者,謂思所食至中夜分或後夜分,消化之後,生血肉等,諸餘一類變成大小便穢不淨,住身下分。此復日日應須除遣,及由依食生多疾病。
III.        由求飲食所生過患。
3.          由求飲食所生過患又分為那幾個?
I.            由為成辦所生過患者,謂為成辦食及食因,遭寒熱苦,多施劬勞。若不成辦憂憾而苦,設若成辦,亦恐劫奪及損失故,發起猛利精勤守護而受諸苦。
II.          親友失壞者,謂由此故,雖父子等,互相鬥諍。
III.        不知滿足者,由於飲食愛增長故,諸國王等互相陣戰,領受非一眾多大苦。
IV.        無自在過失者,諸食他食者,為其主故,與他鬥競,受眾多苦。
V.          從惡行生者,謂為飲食、飲食因故,三業造罪,臨命終時,憶念其罪追悔而死,沒後復當墮諸惡趣。
4.          應該如何思惟然而受用飲食?
I.            謂由身住,我當善修清淨梵行。
II.          施者施主亦為希求殊勝果故,榨皮血肉而行惠施,亦當成辦彼等所願,令得大果。
III.        又應憶念《集學論》說,應當思念饒益施主,及身中蟲,現以財攝,於當來世當以法攝。
IV.        又應思惟當辦一切有情義利,而受飲食。
V.          《親友書》亦云:「應知飲食如醫藥,無貪瞋癡而近習,非為憍故非慢故,非壯唯為住其身。」

精勤修習悎寤瑜伽,於眠息時應如何行

5.          宗大師引龍樹菩薩的《親友書》跟我們講什麼是睡覺的原則?
《親友書》云:「種性之主於永晝,夜間亦過初後分,眠時亦莫空無果,具足正念於中眠。」

6.          正確的睡覺時間在什麼時候?
如何眠者,謂於永日及夜三分,於初分中修諸善行,過初分已至中分時,應當眠息,諸為睡眠所養大種,由須睡眠而增長故。
7.          正確的睡覺會帶來什麼樣的好處?
若能如是長養其身,於諸善品修二精進極有堪能,極為利益。

8.          正確的睡覺方式(姿式)為何?
臨睡息時,應出房外,洗足入內,右脅而臥,重疊左足於右足上,猶如獅子而正睡眠。

9.          用正確的方式睡覺,會有什麼好處?
I.            如獅子臥者,猶如一切傍生之中,獅力最大,心高而穩,摧伏於他。如是修習悎寤瑜伽,亦應由其大勢力等,伏他而住,故如獅臥。餓鬼、諸天及受欲人所有臥狀,則不能爾,彼等一切悉具懈怠,精進微劣,少伏他故。
II.          又有異門,猶如獅子右脅臥者,法爾令身能不緩散,雖睡沉已亦不忘念,睡不濃厚,無諸惡夢。若不如是而睡眠者,違前四種一切過失,悉當生起。

10.      睡覺時還要能夠用心,要如有用心,宗大師開出那四種?各有什麼殊勝的好處?
I.            初想:光明想者,謂應善取光明之相,以其光心而睡眠之。
利益:由是睡時心無黑暗。
II.          二想:念者,謂聞思修諸善法義所成正念,乃至未入熟睡之際,應令隨逐。
利益:由此能令已睡沉時等同未睡,於彼諸法心多隨轉,總之睡時亦能修諸善行。
III.        三想:正知者,謂由如是依止念時,隨起煩惱即能了知,
利益:斷除不受。
IV.        四想:起想

11.      第四個用心的方法,宗大師又開出那三種方式?各有什麼殊勝的好處?
I.            初者:謂一切種,其心不應為睡所蔽,應以精進所攝之心,驚懾而眠,猶如傷鹿。
利益:由此睡眠,不甚沉重,不越起時,而能醒覺。
II.          二者:謂作是念,我今應修佛所開許悎寤瑜伽,為修此故,應大勵力引發欲樂。
利益:由是能依佛所開許獅子臥式,眠無增減。
III.        三者:謂應作是思,如我今日勤修悎寤及諸善法,明日亦應如是勤修。
利益:由是於善欲樂相續,雖忘念中亦能精勤修上上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