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項


2014年3月7日 星期五

吉星高照

忍辱度無極

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在一戶堆滿稻草的人家裡,一聲響亮的啼聲劃破這萬籟俱寂的長夜。「哇!哇……!」一個新生的男孩降臨人世。可惜,這是一個家徒四壁,一無所有的貧窮人家,新生的男孩未曾添加這個家庭任何喜悅,孩子的雙親垂著頭低聲商量著:「把這孩兒送走吧!這孩子跟著我們不會幸福呀。」母親捂著臉,淚水從併合的指間滲出、流下,哽咽地說:「好吧!那只好將他置於街道旁,希望善心人士能將他帶回撫育成人。孩兒,媽不是故意的啊!只是家貧,無奈……」皎白的月光從半掩的窗戶洩進房間,映照在孩子純潔無染的雙頰上,童貞的孩子無邪的面頰,尚帶著一絲微笑,絲毫不覺至此將展開的乖舛人生。


收養孩子的富豪名為四姓。然而四姓心思反覆,在收養孩子的數月後,妻子有了身孕,便萌生惡念,僅以單薄的布包裹養子,將他棄置坑中。所幸,孩子的福澤深厚,竟感得羊隻前來哺乳。當牧羊人早晨見到這孩童時,不禁欣喜地嘆道:「上天怎會將孩子遺留在此呢?」於是將孩子帶回撫養。這件事不久即傳入四姓富商的耳中,四姓不禁悵然,悔恨交加,於是將孩子要回,繼續撫育。

好景不長,數月後,富商的妻子產下了男孩。富商再度心生惡念,將養子棄置於車輛往來的道路當中。隔天,一位商人駕著數百輛的牛車路經此地,由於這養兒的宿世善根福報,所有的牛就在養子被棄置的處所前停了下來。任憑商人如何鞭韃也不肯前進,商人因而感到怪異便下車查詢原由。當商人一見到孩子時,驚呼道:「上天怎麼會將天子留在這呢?」於是抱起孩子,萬分愛惜的將孩子帶上車。途中,一位孤獨無依的老婦人請求商人將孩子交給她撫育,商人便將孩子託付給這位老婦人。沒想到,心思不定的四姓富商知道後,又心生悔恨,懊悔交加地以奇珍異寶將孩子換回。

數年後,養子日漸長大,和四姓富商的孩子比較起來,養子較富商的兒子聰慧靈敏,富商漸漸地又萌生殺害養子的念頭。然而,孝順的養子從不因父親三番兩次的惡心而生仇恨,反而更加孝順富商。再一次地,富商設計欲殺害養子,於是請養子帶一封家書至冶金師處所。家書上寫著:「自從這孩子來到我家之後,導致家中疾疫橫生,財寶耗盡。見此書後,請遵照占卜師的囑咐,將他投入火中。」養子持家書走在路上,忽然遇見富商的親兒子。富商的親兒子正因之前一場豪賭危及家產,躊躇門前不敢回去,一見養子,高興地將養子手中的家書搶去,交待養子替其將賭輸的錢財贏回,便急忙地替養子將家書送至冶金師處。待富商得知後,趕忙騎上快馬欲追回兒子。然而為時已遲,兒子早已被冶金師投入火中,化為灰燼。富商因過度悲憤,身染惡病,日後又一次欲殺害養子失策後,便因極度氣憤而死亡。孝順的養子,反而因富商的亡逝而悲傷不已,孝順地追慕在墳側,並且經營產業,清償債務,安養照顧家眷,侍奉養母絲毫不敢懈怠,他的孝行、不念養父不義的心量,因此在全國傳為佳話。

另一篇白話翻譯

從前,城裡有位財主叫首陀羅,雖然家財萬貫,但一直沒有孩子。於是首陀羅收養了一個棄兒,把他當做自己的親生孩子,精心撫育。

但沒幾個月,首陀羅的妻子竟然懷孕了。首陀羅喜出望外,有心想遺棄收養的棄兒。於是,便用衣被把這孩子裹一裹,趁半夜把他扔到乾涸的小河溝裡。牧羊人發現了,便把孩子抱回去,每天用羊奶喂養。首陀羅知道後,覺得很慚愧,也有點兒後悔,便把孩子重新收養下來。

兩個孩子越長越大,首陀羅為他們請來教師,教他們讀書識字,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藝。

撿來的老大天性聰明,過目能誦;無論什麼知識和技能,一學就會。相比之下,首陀羅親生的孩子,只是個頑皮瞎鬧的小傻瓜。首陀羅看到這種情況,心中升起爐火,又決心無論如何都要把老大除掉,以免後患。

首陀羅要老大去給郊外的鐵匠送信,剛走到城門口,正好碰上老二在與一群小孩子彈胡桃玩。老二已輸得一塌糊塗,看到老大過來,高興地叫道:「哥哥!你來得太好了,快幫我翻本。」老大說:「不行!父親命我到鐵匠處送信。」老二搶過信,叫道:「你替我彈胡桃,我替你送信。」老二來到鐵匠家,把信交給鐵匠。鐵匠打開信,只見信上寫著:「自從這個孩子來到我家之後,我家疾病不斷,雞犬不寧,財產不斷消耗,家畜不斷死亡,我請婆羅門占過卦,婆羅門說:‘這一切完全是這個孩子造成的。’接到我這封信,你馬上將這個孩子給我扔到火裡燒死。」鐵匠看完信,二話不說,抓過老二就扔到爐裡去了。

首陀羅知道親生兒子死的消息,病倒了。一股悶氣鬱結在他心中,更加痛恨老大,他想:我非想法子把他除掉不可!

於是首陀羅要老大去管理自己的莊園。首陀羅有個弟弟,正好住在莊園附近。老大便帶著僕人先去拜訪叔叔。首陀羅的弟弟舉辦酒宴,歡迎老大。首陀羅的弟弟有個女兒,容貌艷麗,聰慧過人,看到堂兄,心裡暗暗起了愛慕之情,但她對堂兄突然前來感到有點奇怪。於是當夜趁大家都已酣睡,她偷偷打開老大的背囊,取出信件,打了開來,只見信上寫著:「等這孩子一到,馬上捆起來,綁上大石頭,扔到深淵中去。」

姑娘不禁目瞪口呆,想到這位俊秀的堂兄不久將喪命深淵中,不禁心驚膽戰,不過,她想救自己的堂兄。姑娘終於想出一條妙計,她模仿伯父的筆跡寫道:「我已年近古稀,最近疾病纏身,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我的弟弟有個女兒,聰明賢慧,知書達禮,我將娶為兒媳婦。接到這封信後,請馬上准備種種聘禮,務必要選最精美,最好的東西,親自去把這門親事訂下來,並盡快舉行婚禮。」然後她把信裝回原來的信封中,按原樣封好,悄悄地放回去。

第二天一早,老大告別叔父起程,很快來到首陀羅的莊園。莊園總管看完主人的來信,馬上按照信中的吩咐,准備了許多金銀珠寶,綾羅綢緞,親自來到姑娘家求婚。姑娘的父母很爽快地答應了這門親事。他們把親戚朋友都請來,即刻舉辦婚禮。婚事一辦完,總管馬上派人向主人匯報。

首陀羅聽說老大已與弟弟的女兒成親,氣得說不出話,翻了幾下白眼,蹬了幾下腿,就咽了氣。老大見父親死了,十分傷心,痛苦了一場,夫妻兩人把喪事辦得十分隆重周到。全城的人,沒有一個不誇獎他們是孝子孝媳的。



《六度集經》卷5
昔者菩薩,生於貧家,貧家不育,以褻[1]裹之,夜無人時,默置四街,並錢一千送著其道。國俗以斯日為吉祥之日,率土野會,君子小人,各以其類盛饌快樂。梵志覩戲,讚會者曰:「嗟於今日會者!別有如粳米純白無糅[2],厥香苾[3]芬。若夫今日產生男女,貴而且賢。」坐中有一理家,獨而無嗣,聞之默喜,令人四布索棄子者,使問路人曰:「覩有棄子者乎?」路人曰:「有獨母取焉。」使人尋之,得其所在,曰:「吾四姓富而無嗣,爾以兒貢,可獲眾寶。」母曰:「可留錢送兒,從欲索貨。」母獲如志[4]
育兒數月,而婦姙身,曰:「吾以無嗣故育異姓,天授餘祚,今以子為?」以褻裹之夜著汫[5]中。家羊日就而乳,牧人尋察覩兒,即歎曰:「上帝何緣落其子於茲乎?」取歸育之以羊湩[6]乳。四姓覺知,誥[7]曰:「緣竊湩乎?」對曰:「吾獲天之遺子,以湩育之。」四姓悵悔。還育數月,婦遂產男,惡念更生,又復如前以褻裹之著車轍[8]中,兒心存佛三寶,慈向其親。
晨有商人數百乘車,徑路由茲,牛躓[9]不進,商人察其所以,覩兒驚曰:「天帝之子,何緣在茲乎?」抱著車中,牛進若流,前二十裡息牛亭側,有獨母白商人乞曰:「以兒相惠濟吾老窮。」即惠之矣。母育未幾,四姓又聞,愴然而曰:「吾之不仁殘天德乎?」又以眾寶請兒歸家,哽噎自責,等育二兒。
數年之間,覩兒之智奇變縱橫,惡念又生曰:「斯明溢度[10],吾兒否[11]哉,必虜之矣。」褻裹入山,棄著竹中絕食必殞。兒興慈念曰:「吾後得佛,必濟眾苦矣。」山近谿水,兒自力搖從竹墮地,展轉至其水側。去水二十裡,有擔死人陬[12],陬有人行取樵,遙見小兒,就視歎曰:「上帝落其子乎?」抱歸育焉。四姓又聞,厥恨如前,以眾名寶請歸悲泣,並教書、數、仰觀[13]、俯占[14],眾道之術過目即能,稟性仁孝,言輙[15]導化,國人稱聖,儒士雲集。父兇念生,厥性惡重,前家有冶師[16]去城七裡,欲圖殺兒,書勅冶師曰:「昔育此兒,兒入吾家,疾疫相仍[17],財耗畜死。太蔔占雲:「兒致此災。」書到極攝[18],投之火中。」訛[19]命兒曰:「吾年西夕加有重疾,爾到冶師所諦計錢寶,是爾終年之財。」兒受命行,於城門內,覩弟與輩彈胡桃戲,弟曰:「兄來吾之幸矣,為吾復折。」兄曰:「父命當行。」弟曰:「吾請行矣。」奪書之冶師所。冶師承書,投弟于火。父心忪忪[20]而怖,遣使索兒,使覩兄曰:「弟如之乎?」兄如狀對。兄歸陳之,父驛馬追兒已為灰矣。
父投躬呼天結氣內塞,遂成癈疾。又生毒念曰:「吾無嗣已,不以斯子為?必欲殺之。」父有邸閣[21]去國千里,仍遣斯兒曰:「彼散吾財,爾往計校[22]。今與邸閣書,囊藏蠟封,爾急以行。」書陰勅曰:「此兒到,急以石縛腰沈之深淵。」兒受命稽首,輕騎進半。道有梵志,與父遙相被服[23],常相問遺書數往來。梵志有女,女既賢明,深知吉凶天文占候,兒行到梵志所居曰:「吾父所親梵志正在斯止。」謂從者曰:「今欲過修禮之,可乎?」從者曰:「善!」即過覲禮。梵志喜曰:「吾兄子來。」便命四隣學士儒生耆德雲集,娛宴歡樂,並諮眾疑靡不欣懌,終日極夜各疲眠寐。女竊覩男,見其腰帶佩囊封之書,默解取還,省讀其辭,悵然而歎曰:「斯何妖厲,賊害仁子乃至斯乎?」裂書更之,其辭曰:「吾年西垂,重疾日困,彼梵志吾之親友也,厥女既賢且明,古今任為兒匹[24],極具寶帛娉禮務好小禮大娉,納妻之日,案斯勅矣。」為書畢,開關復之。
明晨進路,梵志眾儒靡不尋歎。邸閣得書,承命具禮詣梵志家。梵志夫妻議曰:「夫婚姻之儀,始之於擇行問咎占兆,彼善禮備即吾許焉。今現男不媒禮娉便臻[25],彼豈將慢乎?」又退讌息曰:「男女為偶,自古然矣。男賢女貞,誠亦難值。」遂納禮會宗,九族歎曰:「斯榮傳世。」納妻禮成,邸閣馳啟,四姓聞之結疾殊篤[26]。兒聞親疾,哽咽而言:「夫命難保,猶幻非真。」梵志欲擇良日遣還,菩薩內痛不從其雲,室家馳歸升堂稽首,妻尋再拜,垂泣而進三步又拜,稱名曰「妾是子男某妻,親召妾為某,當奉宗嗣箕箒之使,盡禮修孝。惟願大人疾瘳福臻,永保無終之壽,令其展情獲孝婦之德。」四姓結忿內塞而殞。菩薩殯送慈惻哀慕,一國稱孝,喪畢修行馨熏十方。
佛告諸比丘:「童子者,吾身是也。妻者,俱夷是。四姓者,調達是。菩薩法忍度無極行忍辱如是。」(CBETA, T03, no. 152, p. 25, c8-p. 26, c5)




[1] ㄒㄧㄝˋ,貼身的衣服。
[2] ㄖㄡˊ,混雜
[3] ㄅㄧˋ,芳香
[4] 意向
[5] ㄐㄧㄥˇ,同“ 捕野獸用的陷坑
[6] ㄉㄨㄥˋ,乳汁
[7] ㄍㄠˋ,告誡,勉勵
[8] ㄓㄜˊ,途徑,門路。
[9] ㄓˋ,被東西絆倒
[10] 考慮,打算
[11] ㄆㄧˇ,不好
[12] ㄗㄡ,聚居
[13] 天文
[14] 占卜
[15] ㄓㄜˊ,總是
[16] 冶金師
[17] 頻繁
[18] 捕捉
[19] 謠言
[20] ㄓㄨㄥ,惶恐不安
[21] 古代官府所設儲存糧食等物資的倉庫。
[22] 清點,查清
[23] 負恃;信奉。
[24] 相當,相敵,比得上
[25] 到,來到
[26] 病沉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