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手機者,請先下載音檔,然後再由手機播出。
音檔下載
在《廣論》前面也說過,如果論上沒有可修要旨,那麼可修要旨在哪裡呢?一定還有一個另外解釋怎麼修行的教授,一定是在那裡,所以這些人就離開了傳承祖師如何修定的清淨教授,去另外尋求一種修定的辦法。「於彼所說修定次第,正修定時,竟為何似,全無疑惑」,對於諸大論師所說的那個修定次第,他們正修定的時候,連一個疑惑都不會生。什麼疑惑呢?說「怎麼會是這樣」的疑惑都沒有生起過,就是太忽略了。因此這裡才說:「然此教授一切修行,前後皆取大論所出。」所以讚美宗喀巴大師在修定方面,他是完全地依據傳承祖師傳下來的宗規,再度地提醒所有的修行人,必須要照著傳承祖師所指示的方向;而指示的方向,就是在諸大教典中。如果想要知道怎麼修行,一定要看教典;教典不是拿來學一學、大家討論一下,然後要修行的時候再另找一個東西來修行,不是這樣的!這裡邊的每一個字,都可以現為教授、現為修行,就是在指示怎麼修行的。
在這裡「由修之門而無與倫比」這個「修」;大家知道聞也叫修,思也叫修,修也叫修,就是聞思修串習一切正法的善行都叫修,但此處的「由修之門而無與倫比」,恰恰是指修所成的修,是指得定以上的這種修。
我不知道諸位對於「由修之門而無與倫比」這一點,有沒有感同身受?我給你們簡單地講一下:我曾經跟隨仁波切去朝聖,走到某一些地方的時候,比如說在佛塔旁邊,在一些祖師塔或者供佛像的塔旁邊,就會看到有人修定。當時有很多人來來往往,他還是靜靜地坐在那裡,好像摒棄諸緣在修定,有的是出家人,有的是居士。看到能這樣專修的,首先是禮敬他們,然後仁波切就回頭看看我說:「不知道有沒有學到修定的教授?」這一句話道盡了修行人的多少辛酸啊!如果不知道什麼是昏沉、什麼是散亂,在山洞裡邊,棄捨一切俗緣坐一輩子,從年輕的時候坐到七、八十歲,八、九十歲,甚至一百多歲,能否得定呢?沒有清淨教授,不知道斷除什麼,他現起來那個東西恰恰是要斷除的,可是有人卻認為已經得定了,實際上那是一種細昏沉,是在昏沉中。有的時候昏沉不是睡著了,所緣也沒有失去,到底是什麼樣呢?以後我們學〈奢摩他〉的時候再仔細地討論。
總之,如果一位修行人想要修定,沒有善知識指示你什麼是定,就等於這一輩子白活了。而且大家可以想一想,離世專修要抱持著吃得那麼簡陋,破衣爛衫的,跟鳥獸為伍,那樣的一種生活狀態。他樂此不疲,想要修行,用了那麼大一顆誠心,可是卻沒有教授。如果到最後他發現:我所修的一切原來只是昏沉而已,心會碎掉的!你想想那是什麼滋味啊?所以對於我們這些這麼有福報學《廣論》的居士們,在還沒有入定前就先學了,一點點學,我們一定由《四家合註》會講到〈奢摩他〉的部分,會講到什麼東西怎麼斷,前面都要講得很清楚、很清楚。如果沒有獲得這些教授,馬上找一個所緣,有的人觀個樹葉、有的人觀個燈火,或者隨便找個所緣就開始去入定的話,實在是很危險的。
所以看到「由修之門而無與倫比」,其實每次都非常非常地感動。宗喀巴大師為什麼要做這樣的示現呢?就是拯救你我啊!你想想萬一那個在山裡坐著的是你、是我呢?如果那麼多年,假如說五十年過去了,你以為自己修成了,進入什麼什麼了,可能是已經得定了,卻說:「我現在所顯現的光明,完全是智慧的光明。」那還是得定了,但智慧的光明和定的光明他分不開。還有一種就是在九次第定前面的那些住心,和真正的根本定完全也分不開。這樣的話,誤認為自己已經得到了什麼東西,會不會打妄語呢?所以沒有得到清淨教授去修行的,我可以用四個字形容,叫「慘不忍睹!」因為他已經不想輪迴了,他想出輪迴。現在只是修定,還沒有說到什麼叫徹底地擊碎無明的中觀正見。所以傑仁波切把昏沉、細昏沉明顯地標出來,讓大家老老實實地沿著先輩祖師所指示的教典,一字不漏、一字不差地照著修行,這種嚴謹地把教典看作像呼吸一般的態度,正是我們這些弟子們應該學習的。
問十五、 大師這樣的抉擇,是要提示我們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