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項


2018年8月13日 星期一

全廣II 第39講


科判  ( 成佛遠近二路 )
音檔  1B 26:34 ~ 27:52
日期  2018/08/13 ~ 08/15

手抄頁/  1 P30-LL3 ~ P31-LL1 ( 2016 南普陀版:1 P30-LL1 ~ P31-LL1 )
手抄段落    同樣地,因為這樣的原因……他講二十一座。


師父怎麼樣去講這本《廣論》?他的方式在第一篇講得這麼清楚,師父就是一個把話說得清清楚楚的人。但是對我們來說,最可怕的就是不能清清楚楚地聽,聽完了糊成一團,然後還要拿來吵來吵去。很多同學聽了一個大概,然後趕快去跟同學吵,花很多時間去吵。其實你不如把師父帶子多聽幾遍、多聽幾遍。欸!一遍比一遍更清楚,聽清楚之後才去吵;不然一知半解,吵了半天之後發現自己沒聽明白。但可能這也是個過程。 [0033]

  所以在每走一步的時候,能夠對它有個清晰的見解,而且慢慢地去擴大自己所知的領域,而且不忽略、不忽視整體的內容;然後到了某種程度,把整個的全貌安進去,使得我們對於整個佛法有個正確的認識。 [0056]

  上一節的時候,有法師問:「什麼叫『對佛法整個圓滿的內容有了正確的認識』?」此處出現了嗎?當你捏到任何一顆念珠的時候,它是一百零八顆念珠中的一個,但都是提起全圓的;是全圓的法。那麼到底如何體會這句有點深奧的話?在學習每一個次第的時候,都要常常發心啊、都去想。所以大家這個道理是這樣聽了,要在聽聞中、在自己的修學中慢慢地去體會,不要停在眼前,一直要向前努力! [0135]

題綱:要如何才能『對佛法整個圓滿的內容有了正確的認識』?正確的學習心態應如何?

  我不知道你們聽到此處,會不會有點欣喜和振奮呢?我自己是很欣喜和振奮的,因為每學一遍都有不一樣的感覺。所以想一想,師父在此處是這樣講的,其實他也是這樣修持的。就比如說非常平淡無奇的一件事情,師父就可以在其中開示出道次第。像開上座學長會,開會之前師父就念《般若經》,然後給大家講一段般若;像學長有問題要問、法師們有問題問,師父都先講般若。請問般若能不能解決「我們下半年的行程是什麼?」般若可不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呢?你們敢說不能嗎?那你說能,是怎麼解決的? [0227]

題綱:般若(法)是否可以解決像訂定年度計劃這種世間的工作?

  所以,為什麼是「法人」?為什麼要起這樣的名字——法人事業?這跟很多人一起成立的公司有什麼不同?為什麼這裡邊要念《般若經》、要學《廣論》,還要開研討班?經年累月地這樣哦!然後學《南山律》。學這一些是為什麼? [0248]

  所以尤其是開會、議事,這樣慢慢地在商量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先提起什麼?正知、正念。先想想:我們這個會議,注意!我們對這個會議的認知,在全圓佛法的道次第中,是不是為了成佛來開這個會的?還是只是把問題分配清楚,「啊!你去做這個、他去做那個、他去做......」分配清楚了,會議就開完了?那麼我們在這個會議中,自己得到了什麼?積累了什麼資糧?發心又是怎樣?有沒有注意防護自己的律儀——菩薩戒呀、密乘戒呀,甚至皈依學處,有沒有注意在防護? [0330]

題綱:法人事業跟一般公司的差別為何?

〔心得〕
如何能夠對『對佛法整個圓滿的內容有了正確的認識』有感受,要在每一個對境時,能夠常常去發心、常常去想。注意自己的發心以及防護。如果能夠在對境時,能夠緣著所學的法,如實去觀察內心,以法來防護自心。

《入行論》第五品 護正知
33.為護心意門,安住正念已,正知即隨臨,逝者亦復返。
34.心意初生際,知其有過已,即時護正念,堅持住如樹。

  所以對於開會這件事來說,要非常非常注意開會的發心。我們「歷事練心」練的什麼心啊?首先是練發心。另外在涉及到具體事項的時候,為什麼「我」越來越大?給我們一個事情,這件事情就執著地不得了,就是比天大、比地大、比什麼都大,眼睛裡就只有這個事情。然後當別人一碰這個事情的時候,啊!煩惱就出現了。煩惱出現怎麼辦啊?及時發覺,然後去調整。從朝向「我」越來越大的角度,把它轉向什麼?要克制這個「我」,要知道這習氣又出來了,然後去對治,要根據《廣論》去看。當你調伏一下「我」的時候,你就會有一種快樂的感覺,因為痛苦確實是「我」不停地增大導致的。 [0420]

  那麼當這個「我」在所有的事項中越來越小的時候,實際上和合也不是特別難做。只要你發心開始對治「我」,那麼別人跟你吵的時候,你就要注意:「小心!一會兒你就把我的『我』吵出來,很大!其實我的『我』和你的『我』也不相上下,我又不是不敢跟你吵,只不過是現在修行了,裝也得裝著向內調伏!」對不對?開始是裝、忍不住,但是嘴上不講。我可以在心裡忍,忍了之後,忍不過去在心裡嘀嘀咕咕、嘀嘀咕咕的,甚至很痛苦;慢慢地,心裡的不安也好了。 [0457]

  你看研討班裡每一節課學習,其實都是可以對你當天的煩惱進行清理,至少你在上課的時候,你不用緣那些煩惱了吧?專心地聽,聽了以後煩惱好像忘了,一下課,唉!又出來了。那你聽完了之後,煩惱的強度應該有變低一點吧?聽課的時候,聽、聽、聽,聽到一個理路可以原諒對方了。還有一個,想想說:「哎呀!這個佛法非常不容易,他能來學習,我還是忍一忍讓他好好學吧!」總之,哪怕生出芝麻那麼大的善心,其實有的時候也可以幫我們扛過很多事情。善心的力量非常地不可思議,小小的一點善心,你就可以撐很大很大的事情。 [0540]

題綱:什麼叫「歷事練心」?

〔心得〕
什麼叫「歷事練心」?在對境(事)的時候可以依此來修心。如同廣論當中所說,修即是數數於善所緣將護修習所緣行相。當對著所緣境時,要去觀察內心的行相,如果是順著煩惱,要即時察覺,在煩惱初萌之明,即時以念知為武器,將壓伏煩惱、摧毁煩惱。如此,則煩惱即無法增長,內心的不安也好了。

《佛子行三十七頌》
35.煩惱串習難對治,念知士夫持武器,貪等煩惱初萌時,即摧壞是佛子行。
36.總之何處行何事,常觀自心真明了,常保正念與正知,成辦利他佛子行。

  而這點點滴滴的善心,點點滴滴對他人的寬容,還有對正法的憶念,全部是師父教導我們的。感恩佛陀,感恩宗大師;感恩師父不辭辛苦地在三十年前,就開始在這個世界上為我們宣講《菩提道次第廣論》。而且是看到了我們修行的難處和苦楚,不忍這樣的事一直進行下去,所以他非常非常慈悲地為我們講說,陪著我們修行。而且用這樣的方式講,我們都會有感覺,每天都會有感覺;有感覺就不會覺得佛法高高在上、根本用不到。因為能解決我們現在的煩惱還有很多痛苦,所以我們自然地就會嚮往它、皈依它、願意學它、堅持學它、歡喜學它。所以大家一定要歡喜地堅持下去! [0639]

  好!到現在就把 1B 講完了。下面宗大師的那一小段,準備到 2A 的時候再講。第一盤就花了這麼多功夫,不知道你們在想什麼?你們會不會想:喔!要把整本講完得花多少時間啊?也不一定都講得這麼細!因為一開始是對總體的修行方式和講說的一個介紹,所以學得細一點。如果你們覺得太細,可以變快一點,沒關係!還是看大家。 [0711]

  所以你們可以把你們的想法寫給我。讀到你們的信,有的時候是滿感動的,有的時候是熱淚盈眶。覺得有這樣的一些了不起的居士,在這個濁世間這麼認真地修行自己,對三寶懷著如此虔誠的心,有的時候我真的在想:啊!好好頂禮、好好頂禮呀!雖然說好像是我在帶著大家學,但實際上也是大家帶著我學,我們是互相地、一起跟師父學。好,謝謝! [074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