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次 0043
科判 ( 宗大師的功德 )
音檔 2A
00:00 ~ 04:02
日期 2018/08/27
~ 08/29
手抄頁/行 1冊 P35-L1 ~ P37-L1 ( 2016 南普陀版:1冊
P35-L1 ~ P36-LL1 )
手抄段落 好,我們現在繼續下去……非常簡單的說明啊!
接下來該第八本了──《辨中邊論》,是吧!又是至尊慈氏所造的,它是慈氏五論之一,特別開示了菩提道次第中止觀兩種修法。《辨中邊論》是天書之一吧?又是天書。然後還有一本是《辨法法性論》,也是至尊彌勒造的,慈氏五論之一,也是特別開示了菩提道次第中止觀的兩種修法,這兩本都是,對吧!這也是尊敬的無著菩薩聽來的天書。我現在在給你們講天書嗎?天書的名字和大概。以後要聽哦! [00′46″]
〔參考資料〕
彌勒五論(慈氏五論)介紹
注意哦!這都不是很容易的。接著是《中論》。《中論》已經有漢譯了,前面幾本都有漢譯。它是龍樹菩薩所造的,是理聚六論之一,主要是破除諸法諦實成立,以諸多的正理成立一切諸法沒有諦實,清晰地詮釋了中觀見。聽了要生大歡喜心哦,中觀見! [01′09″]
接著是《迴諍論》,也是龍樹菩薩造的,理聚六論之一,主要解釋雖然諸法無諦實,卻不妨礙進行破立。然後《精研論》,也是龍樹菩薩造的,理聚六論之一,主要破除外道承許的成立諦實有的推理十六句義。接著是《七十空性論》,龍樹菩薩造的,理聚六論之一,仔細地解釋成立生、住、滅無諦實合理的正理。接著是《六十正理論》,龍樹菩薩造的,理聚六論之一,配合了小乘的經典,廣泛地講說證空性見是獲得解脫的根本──這個跟《廣論》的宗都是一樣的。 [01′56″]
好美哦!現在想想,是不是很想坐在宗大師廣講十七部論的法會之中?你們會心馳神往嗎?不會打瞌睡吧?不要打瞌睡哦!我可是在這兒歡喜洋溢地講哦! [02′14″]
〔參考資料〕
龍樹菩薩理聚六論介紹
接著是《入中論》,大家都知道是誰寫的吧!月稱菩薩──我們的寺院叫「月稱光明寺」。月稱菩薩從深廣兩種道次第解釋了《中論》的內涵,主要講從菩薩初地直到佛地的諸多功德。聽起來一定是生大歡喜的!然後在六地時廣泛抉擇了《中論》所說的空性,清晰闡釋了應成派的中觀見。月稱菩薩是哪一位大德啊?就是在牆壁上畫一頭牛,然後就可以擠出牛奶的那位月稱菩薩。 [02′55″]
〔參考資料〕
入中論自釋第六-菩提心現前地
今當宣說第六發心。頌曰:
「現前住於正定心,正等覺法皆現前,現見緣起真實性,由住般若得滅定。」
由第五地已得清淨靜慮波羅蜜多,故第六地菩薩住勝定心見甚深緣起實性。以清淨般若波羅蜜多乃得滅定,前不能得,以未得增上慧故。唯成就增勝施等波羅蜜多未能得滅定也。
由知法性如影像故,第五地中見道諦故,現前趣證諸佛法故,此地名現地。
此顯諸餘功德資糧,要依般若波羅蜜多。頌曰:
「如有目者能引導,無量盲人到止境,如是智慧能攝取,無眼功德趣聖果。」
如一有目士夫能引導一切盲人到欲往之處,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以能見正道非正道為性故,亦能攝取諸餘波羅蜜多功德安立如來普光明地。
接下來是《四百論》,聖天菩薩造,它是透過無邊的正理成立諸法無諦實。還是在講空性嘛!然後《入行論》,很多同學會背吧!寂天菩薩造的,主要是解釋菩薩怎麼樣修菩提心、行菩薩行的方法。到此為止是不是有十七部論了? [03′18″]
題綱:
為什麼 宗大師要同時講《慈氏五論》,《中觀理聚六論》當中的五部論再加上《入中論》、《四百論》?《慈氏五論》所要闡述的內涵不是相同的嗎?又《中觀理聚六論》、《入中論》、《四百論》所要闡述的內涵不也是相同的嗎?
可以想見哦!宗大師在一天之中要講十五部──因為之前有兩本講完了,又加兩本,變成十七部。哪一部論把它學明白了都是不容易的,能講出來也是不容易的。如果在一天中同時開講,而且格西說他是沒看本的、沒看解釋的,這已經不知道是什麼樣的神話了!而且宗大師在講說的時候,注意哦!他對於一些大論的難點,在以西藏論師寫的廣釋──因為前面都是印度祖師的論著,他以西藏的論師的廣釋作為根據的基礎上,又以其他釋論中破非立是的說法來作抉擇。並且在講說其他諸論的時候,大都根據各自論典的釋本──每一部論都有它的解釋──來詳細地講說所有的論典。 [04′18″]
題綱:
為什麼 宗大師除了講十七部論的內容以外,還要廣引藏地的各家廣釋? 宗大師講法有什麼特點?
聽聽時間哦!講了多久呢?歷時三個月,十七部論全部講完了!從黎明到黃昏,歷時三個月的講經法會,何等地輝煌和難可值遇!就創造了大概是講說史上的神話,神話!而且在這三個月中間,宗大師白天講法,到傍晚結束後,每天的大威德金剛自入法,還有生圓二次第的修持,還有他已經承許的誓言等,要修的從未有間斷,沒有因為一天講十七部論、十五部論,把自己的功課就間斷了。他是何等地精進啊!這不是驚為天人的問題了。 [05′15″]
所以那時候的一切大眾也就都稱讚,說:「哎呀!宗大師絕對是為殊勝本尊所攝受的,或者他是已經獲得了總持陀羅尼的大菩薩!因為別人很難、幾乎是不可能做成這樣的事情!」想一想:他對每一部論的難點都要旁徵博引地去作抉擇,所以應該可以理解為講得非常地深邃又淵博,聽的人到底是什麼感覺我們只能想像了。那種無礙的辯才,從宗大師的心續間自由地流淌三個月,參加法會的那些人,從黎明到黃昏哦,就這樣一直聽,還包括了好多本天書。 [06′13″]
題綱:
老師如何引導我們去觀 宗大師的功德?
〔參考資料〕
《宗喀巴大師傳》法尊法師譯
大師於四日以內,略講諸教論;自初五起,十五種大論同時開講。於日日中,從朝至暮,講十五座,無有間缺。於此殊勝法會期中,所講諸論,小部者講畢兩部,重加兩部以補其座,共十七論。即慈尊五論、中觀五論(中論、迴諍、六十頌、七十頌、細研論)、集論、俱舍、戒律、因明、入中、入行、四百論是也。
〔心得〕
查了兩本宗大師的傳記, 一本是應化因緣集, 一本是法尊法師翻譯的宗大師傳。在談到這段公案時, 十七部論的順序, 跟老師講的不同, 不知道是藏文版不同, 還是這只是老師的講說次第而已。
關於 宗大師為什麼要抉擇講說這十七部論? 在講說時是否有其次第?
關於這點, 我做了一些思考, 我的心得
1. 這幾部論當中有幾部是基礎, 量論, 俱舍論, 集論, 律經根本文
2. 為顯般若經的顯義空性及隱義道次第, 宗大師廣講了深見廣行二大傳承的教典。
3. 為顯般若經的隱義道次第, 宣講以現觀莊嚴論為根本教典的慈氏五論。慈氏五論以現觀莊嚴論為核心而加深加廣其他四部論典。
4. 為顯般若經的顯義性空道理, 宣講以中論為根本教典的中觀理聚六論的其他四部論典, 再加上月稱菩薩的入中論以及聖天菩薩的四百論。
5. 最後再以寂天菩薩的入行論做結攝, 說明大乘行者的實修指導。
這是一個對於佛陀教義非常圓滿的法義, 廣攝兩大傳承, 做一場圓融無礙的說法。由此可以看到 宗大師的講辯論著功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