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次 0065 (2018/11/12
~ 11/14)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論前皈敬
音檔 2A 20:28 ~ 21:29
廣論段落 P1-L5 是無等師最勝子……禮阿逸多及妙音
手抄頁/行 1冊
P43-LL3 ~ P44-L3 ( 2016 南普陀版:1冊
P43-LL3 ~ P44-L4 )
手抄段落 前面上說「遊戲」……就教化眾生的意思來說。
如何學習佛菩薩,把教化有情的事業變得像遊戲無量土,全部樂在其中、歡喜無比,是非常非常需要注意我們的學習方法,乃至發心。如何去除很多壓力,很多不必要的焦灼、孤單感、無助感?當我們感到無助的時候,如果你沿著無助的思路去想就會越無助;不如想一個辦法如何去解決這個無助,一、二、三......,次第是什麼;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向佛菩薩祈求;再一個,向知道的人去詢問,找出方式,然後去解決這個無助。總之,待在那裡一動不動、無助,和去找很多人問方法,肯定是後者對我們來說比較積極、比較樂觀。 [00′44″]
題綱:當我遇到困難時,應當如何行?為什麼第一步是先祈求?
〔參考資料〕
轉苦澀為快樂
當發現自己有一種習慣的思路,會讓自己的人生過得非常苦澀,那麼就要把這個習慣改掉,改成快樂的思路。有快樂的思路就會有快樂的心境,有快樂的心境就會有快樂的人生。如果自己快樂,就會帶給家人、朋友快樂,無論走到哪裡都會帶給人家快樂。所以快樂真是一件非常珍貴的禮物,擁有它的人會非常非常地富足。——真如老師
出處〡《希望.新生》四季法語
祈求時就不孤單
祈求的時候,會覺得佛菩薩在傾聽,至少在那時不會覺得是自己一個人面對困境,有佛菩薩和我在一起面對。——真如老師
出處〡《希望.新生》四季法語
不論在辯論場上,或者在園區承擔的老師啊,或者在園區學習的學生,甚至在法人事業,在各個行業的廣論班同學,大家都需要學會去擺脫壓力、學會去令自心成長。當我們不停地令自心成長的時候,就會感覺到做這個職業,其實我的苦樂並不只是源於正在發生什麼事,而是源於這個事情帶給我什麼啟示、什麼成長。 [01′15″]
一旦我們的心,朝著悲心和智慧的成長方向去努力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其實日子過得還是滿殷實的,因為我收穫許多、我成長許多。看到自己成長許多之後,當然就會有歡喜——雖然不能說像佛菩薩那樣,產生遊戲無量土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境界,但是至少會在其中發現亮點、發現希望,破冰、破無助、破孤單感、破不知所從、破虛度人生!至少我會在每天每天的這種承擔和修行中看到盲點,看到盲點也是一種發現,然後再去想法突破盲點,又是一種發現。那麼一個發現接著一個發現,大家知道,一個偉大的發明通常都帶給我們無量的喜悅,那麼我們對自心的一個成長和發明,也畢竟會帶給我們自心的清涼或者幾許雀躍,所以這個過程還是非常美妙的! [02′19″]
題綱:為什麼心朝著悲心和智慧的成長方向努力,就會覺得日子過得殷實?你會因為這樣而得到喜悅嗎?
〔參考資料〕
苦難賜予的禮物
儘管生命中有很多痛苦,如果能以苦為道,就能在每一個痛苦中發現苦難的價值,讓自己成長;在自己成長了之後,發現又有陷在苦難裡的人,還可以去救他。所以,苦難給我們的禮物不僅是提升自己,還能幫助他人。——真如老師
出處〡《希望.新生》四季法語
點滴善行成美德
不要期待自己一開始就全部做得很好,因為這根本不現實。透過一段時間努力,我們的生命能比過去有所改善,這就很難得了!朝著一個光明的方向在改善,
哪怕只有一點點,也是多少汗水與淚水換來的,可別小看啊!善行一點一點累積,到最後就會成就內心珍貴的美德。——真如老師
出處〡《希望.新生》四季法語
以慧力削弱煩惱
痛苦來臨的時候,會發現痛苦好像黏在身心上、綑綁著我們,甚至是死纏爛打,一直逼迫著我們,怎麼甩也甩不掉。一定要想辦法用慧力對治它,用智慧善巧地削弱煩惱這種緊密黏著的力道。——真如老師
出處〡《希望.新生》四季法語
師父在這一小段裡一直啟示著我們:「遊戲」這兩個字,在每天的承擔中,要想到令自己成長、令自己的心靈愉悅。你說:「啊!那令自己的心靈愉悅,會不會是沒有利他?」利他的時候不一定是苦哈哈的。如果一直是苦哈哈的能堅持多久呢?我們就會感覺到累得不行了,或者已經沒有辦法了。所以內心的成長還是要特別特別關注的,一旦我們在內心中不停地感受到佛菩薩的加持、師父的願力的攝持,我們就不會在承擔事業的時候過分地膨脹個人和自我,而忘記了團隊的付出,忘記了每個每個廣論學員、每個每個出家人,在這一期建立教法中他所做的那種非常稀有的努力。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真的是很大的一群人在成辦學習《廣論》,乃至由學習《廣論》所生出來的很多自利利他的事業。 [03′17″]
〔參考資料〕
LR P188LL1
又於三有見為勝利之理者,即彼經說菩薩精勤義利有情,如於此事所發精進,如是其心而獲安樂。故不厭患三有之義,是於生死,義利有情不應厭患,當於此事而發歡喜。…….
若由大悲願等增上,於三有中攝取生者,則應歡喜。
那麼自己在一個很大的群體之中,涉及到人際溝通,涉及到我所承擔的事情方方面面的,就沒有像自己一個人那樣那麼輕鬆。正因為不輕鬆,所以我們才會去尋覓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怎麼樣活在當下!當下是什麼?正視發心,如理聽聞,認真地將所聞的法義校對內心,結束之後再好好地回向。聽起來好像很制式化、很次第井然的一個聽聞佛法的過程,但是正因為質對了、量對了之後,我們才能夠產生如量的覺受。所以不一定要等待非常美好的明天、一切都圓滿的時候,我們才能體會到快樂,在每一節課上好的時候,我們就會快樂。 [04′05″]
在每個承擔的事業中,甚至在非常艱難的時刻,怎麼去透過種種艱難體會稍許的輕鬆呢?還是要想一下:這種艱難是事項本身的艱難,還是我把它安立為艱難?那麼它不艱難的是什麼呢?因為有指導原則呀、有修心原則啊、有很多戒律的明文規定、有師父的教誡......。一旦拿法來數數地校對內心、校對這個方向,我們就會不停地覺醒心中的良善,或者長養心中的善意。一旦我們的善意越來越擴大、越來擴大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真的有誰對立嗎?真的有很多敵人嗎?真的有很多好像我無法面對的嗎?一旦心裡開朗、遼闊,實際上發生一點小小的矛盾,我們試著從這矛盾中找到自己的盲點去提升的時候,我們的心就獲得了喜悅。 [05′01″]
題綱:到底是事項本身艱難?還是我把它安立為艱難?至少我有那一個下手處?可以得到什麼好處?
所以我想說:在每一步、每一步的承擔之中,確實都離不開智慧的觀照——觀照我在幹什麼?我在說什麼?我在想什麼?是不是沿著善業的方向、沿著淨化煩惱的方向?還是沿著膨脹自我的方向、沿著以自我為中心的方向?這個方向一旦錯了之後,苦和樂就非常明顯。如果我們常常拿法來校對自心的話,自然會越來越明利。注意!明明白白、非常地犀利,是對自己的。對他人呢?觀功念恩啊、慈悲呀、寬恕啊、理解呀、溝通啊、和平啊,擺脫那種暴力的思考、暴力的語言,或者暴力的心念,是我們非常必要的修行! [05′50″]
〔參考資料〕
苦樂操之在我
一旦發現我們的心,對自己是否快樂負有決定性的責任時,就會特別振奮,用很大的力度來了解自心。了解了苦樂是自己可以去造作的時候,怎麼能坐在那裡白白受苦呢?一定會行動起來,去息滅惡業、廣造善業!——真如老師
出處〡《希望.新生》四季法語
所以在這裡邊,師父說:「菩薩清涼月,遊於畢竟空。」慈悲和智慧的美妙融合,在面對著無量無邊的事業的時候,菩薩都能用「戲舞」的方式來完成不可思議的這些事業,這是一件多麼值得期待的事情,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地學習! [06′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