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次 0066
(2018/11/15 ~ 11/18)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論前皈敬
廣論段落 P1-L5 是無等師最勝子……禮阿逸多及妙音
備註 《四家合註入門 1》段落:P56-LL7 ~ P58-LL6 其次,此論所示深廣二道中……阿逸多及妙音兩位菩薩。
請大家把《四家合註入門》翻到五十七頁,然後我們看一看《四家合註入門》裡邊對於這個偈頌的解釋。在仁波切的講記裡邊,說在這個《廣論》中,有開示深廣兩種道,就是《廣論》含攝甚深和廣大兩種道,所以宗喀巴大師頂禮其中的傳承上師。那麼甚深、廣大二道的傳承到底是怎樣呢?前者就是兩者之中的甚深道,也就是深見的傳承,是由文殊菩薩傳與龍樹菩薩;後者就是廣行道——廣行派的傳承,由慈氏傳給無著菩薩,就是彌勒菩薩傳給無著菩薩。這裡邊講了主要是傳承深見、廣行兩種傳承,仁波切還介紹了一種加持派的傳承,或者說偉大行派的傳承,是文殊菩薩傳給寂天菩薩的,所以總共有三種傳承。 [01′35″]
那麼,在這個偈頌裡邊說:「是無等師最勝子」,所謂「無等」就是「沒有匹敵」的意思。因為一切的佛陀都對我們的釋迦佛讚如白蓮,所以說是無與倫比的,沒有什麼可以跟他匹敵的。 [02′00″]
為什麼讚美釋迦佛像白蓮花一樣?那麼取白蓮的什麼精神?如果在綿綿細雨的時候走在橋上,然後去看一朵水中的白蓮花,會發現它在水波中非常非常地聖潔和出塵。當你非常認真地凝視著它的時候,其實心裡也會感覺到清涼,所以用「亭亭在水中」等等,有很多人讚美過白蓮花。但是善知識說,這個白蓮在印度是非常非常少見的,大多是紅蓮花,所以讚美白蓮就是取它「稀有」的意思。一般蓮花都給我們一種聖潔的、很出塵的、很清涼、無染的一種感覺,但這個白蓮,它取稀有的話,就取釋迦佛的發心非常的勇猛和聖潔,為了五濁惡世的我們來這個世界示現成佛。師父以前給我講過說:「聽說有一種蓮花叫王蓮,說是大如車輪。」當時我還問說:「是葉子大如車輪,還是蓮花?」師父說:「是蓮花。」但是後來四處去問,說是只看過那個蓮葉大如車輪,沒有見過蓮花大如車輪的。如果有一種蓮花大如車輪的話,那真是太稀有了! [03′35″]
所以這裡邊讚美釋迦佛,為了度化五濁惡世的我們,我們在這個世界就是煩惱又重,又非常地苦,壽命又很短,他完全不在意這些,可能正是由於這些難以想像的痛苦,他就縱身躍入這個輪迴的大海,來這個五濁惡世度化我們。所以這種勇猛的志向、勇悍的發心,就像白蓮花一般稀有。所以十方的諸佛都一齊地讚歎,所以叫「無與倫比」,是「無等」這個解釋。 [04′20″]
題綱:什麼是「無等」?為何以「白蓮花」為喻?
〔參考資料〕
詠同心芙蓉
隋 杜公瞻
原文: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
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
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簡析
作者:佚名
開得鮮豔的荷花預示着吉祥,筆直的立在水面上。一支孤莖引出一抹綠,兩朵花共同分開兩抹紅。荷花秀麗的顏色彷彿歌女的容貌,馥郁的香氣如舞衣下的微風。這兩朵蓮花必然會互相思念,況且他們的心是在一起的。
首聯展現荷花動態之美,頷聯爲荷花着色,頸聯與人作比,極寫荷花的色、味,尾聯是點睛之筆,揭示主旨,表達兩心相悅的情感。
〔心得〕
1.
佛陀的身功德就像蓮花的聖潔、出塵、清涼和無染,所以,廣論當中就以蓮花喻讚來讚美佛陀的身功德。
2.
佛陀為人天導師,因為修正所化相續的緣故。所以,佛陀開示了這種滅除相續中一切煩惱的方法,這是佛陀的語功德。
3.
佛陀雖見五濁惡世卻勇悍躍入,緣自佛陀的大悲心、菩提心,這是佛陀的意功德。
4.
藉由無間的歷代傳承,我正受到佛陀教法的饒益,這是佛陀的業功德。
那麼「師」,這個「師」字是指「導師」。是「修正所化相續故為導師」。這位導師他要教什麼呢?就是他的學問或者他的智慧能夠去修正、淨化所化機的相續。那麼「修正」什麼?就是能夠滅除所化相續中的一切煩惱。能開示這個方法的人,就稱為導師。所以「無等導師」,就是無可匹敵的導師佛薄伽梵。那麼,從他的語教所出生的最勝子,荷佛一切事業擔的最勝子,「是無等師最勝子」,這個「子」非指一般的父子,是形容說從佛陀的語教中所出生的弟子,而且他前面還有個「最勝」。 [05′30″]
什麼叫從佛的語教所出生的?我們都知道,我們從哪裡來、我們的家世背景,就會帶著那個家世背景的一些文化的色彩、習慣,或者說很多很多的傳承都在這個背景裡邊。那麼這個「最勝子」是從佛陀的語教所出生的話,就是他的心續,為佛陀的語教浸透,完全是從佛陀的語教中所出生的。所以他的身語意所顯示的,即是佛陀教證二法的功德。看看這幾個字——「是無等師最勝子」,讚美了佛陀,又讚美了他最殊勝的法王子。 [06′24″]
題綱:「師」是指什麼樣的一種老師?如何成為「最勝子」?
〔參考資料〕
LR P24LL5
總諸至言及解釋中,由各各乘增上力故,雖說多種,然於此中所說知識,是於三士所有道中,能漸引導,次能導入大乘佛道。如經莊嚴論云﹕「知識調伏靜近靜,德增具勤教富饒,善達實性具巧說,悲體離厭應依止。」是說學人,須依成就十法知識。此復說為自未調伏,而調伏他,無有是處。故其尊重能調他者,須先調伏自類相續。
LR P24L1
能令學者相續之中,下至發起一德,損減一過,一切善樂之本源者,厥為善知識。故於最初,依師軌理,極為緊要。菩薩藏經作如是說,「總之獲得菩薩一切諸行,如是獲得圓滿一切波羅密多,地忍等持,神通總持,辯才回向,願及佛法,皆
賴尊重為本。從尊重出,尊重為生及為其處,以尊重生,以尊重長,依於尊重,尊重為因。」
〔心得〕
雖然我還沒有完全浸透在佛陀的語教中,但是藉由學習佛陀的教法,所以,我正浸潤其中,祈願有一天,能夠完全浸透,身語意能夠完全透出佛陀的教證二法的功德,如同彌勒、文殊師利菩薩,如同師父、老師一般成為佛陀的最勝子。
這個最殊勝的法王子,他的功德事業到底是什麼呢?說:「荷佛一切事業擔」,佛的什麼事業呢?就是「隨應調化十二相事業」,調化有情,令有情離苦得樂。這個最勝子將所有的佛陀的擔子,圓滿地擔荷起來了,這兩位就是彌勒菩薩和文殊菩薩。 [06′52″]
題綱:為什麼用「十二相事業」來代表「一切事業」?
〔心得〕
如果沒有佛陀示現「十二相事業」,世人不知道成佛是可能的。如果沒有 師父教,我不知道成佛是可能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