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項


2019年3月8日 星期五

全廣II 第98講


講次  0098  (2019/03/07 ~ 03/10)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論前皈敬
音檔  2B 22:27 ~ 23:19

廣論段落    P1-L7 攝二大車善傳流……敬禮持彼燃燈智
手抄頁/  1 P61-L1 ~ P61-L6 ( 2016 南普陀版:第1 P61-L1 ~ P61-L6 )
手抄段落    那個時候他參訪善知識......有它殊勝意義。
入門段落    1 P61-LL6 ~ P63-LL5 其次禮讚造此道者獨一天尊……於無等覺窩大師作禮敬。

好!那我們大家來聽下一段。

  那個時候他參訪善知識十幾歲,到七十幾歲死,你可想而知他多高。但他沒有說明,至少從我們現在有的傳記當中,他沒有說出來「我自己到了什麼位次」,這個沒說。但它至少這個地方說明了,他這個大師,有把佛陀的這個教授圓滿地擺在這裡。這所以為什麼當年在印度啊,他在所有一切的宗派都崇奉他——你念佛的,你跟了他一定成功,你參禪的,跟了他一定成功,不管你禪、淨、律、密、教,因為他得到圓滿。所以這個地方的,它這個表示這個傳承,有它殊勝意義。 [0050]

 

  這一小段,師父說:阿底峽尊者他把佛教的教授圓滿地傳承下來,當年在印度達到什麼樣的成就呢?就是各宗各派尊奉的大師。他腰間掛著一百零八所寺院的鑰匙,所有的寺院都尊他為頂嚴,不管是哪個法門的,都跟著阿底峽尊者修行。可以想見,把這樣一位大德請到西藏該多麼困難,那個可能不僅僅是國寶級的問題了! [0130]

  阿底峽尊者離開榮耀的最頂端,然後去藏地,語言也不通。大家如果到阿底峽尊者駐錫過的聶塘寺,可以看到房子是很矮的、很小很小的一個寺院。他當年為了把教法傳持下來捨壽二十年啊,就為了把這個道次第的傳承傳下來,所以真的要感恩阿底峽尊者的深恩啊! [0159]

〔心得〕
是什麼原因讓尊者從原先在印度有這麼崇高的地位,願意到西藏這樣一個落後的地方,甚至願意捨壽廿年?
是建立教法的希願,是利益眾生的菩提心,..

  我們現在所學的一切,如果沒有諸位大德捨卻一切,這樣弘法利生的奉獻,我們現在豈能聽到這樣的傳承呢?所以「敬禮持彼燃燈智」的「敬禮」,應該是發自我們內心深處的最最虔誠的一個敬禮,而且要盡未來際地感恩下去、禮敬下去!如果沒有這麼精彩的傳承祖師,我們現在縱然是想要出離生死、想要發大乘心,甚至想要去成就佛陀那樣一個大覺佛位的果位,我們如何能夠找到路徑呢?如何能找到次第?如果沒有這些先賢大德們為我們作種種的示現和教導,我們真的是不知道該如何修行,所以「敬禮持彼燃燈智」! [0304]

〔參考資料〕
LR P11LL1
一切聖言現為教授者。總之能辦諸欲解脫,現時久遠,一切利樂之方便者,是即唯有勝者至言。以能開示一切取捨要義,盡離謬誤者,獨唯佛故。如是亦如相續本母云﹕「此世間中,更無善巧於勝者,遍智正知無餘勝性定非餘,是故大仙自立契經皆勿亂壞牟尼軌故,彼亦損於正法。」故諸契經及續部寶勝者聖言,是勝教授。雖其如是,然因末代諸所化機,若不具足定量釋論及善教授,於佛至言自力趣者,密意莫獲。故諸大車,造諸釋論及諸教授。是故若是清淨教授,於諸廣大經論,須能授與決定信解。

LR P12LL5

是故應須作如是思而尋教授,諸大經論對於諸欲求解脫者,實是無欺最勝教授,然由自慧微劣等因,唯依是諸教典,不能定知是勝教授,故應依止善士教授,於是等中尋求定解。莫作是念起如是執,謂諸經論唯是開闢廣博外解,故無心要。諸教授者,開示內義故是第一。

  現在大家把《四家合註入門》打開到六十一頁,還是要看中間的藍字和紅字、黑字的部分。說:

 其次禮讚造此道者獨一天尊:從二大車依次傳流,圓具詞、義、加持等,非有間隙及含毒等。深見以及廣行二門,往趣圓滿佛地之次第、體性及其差別等悉皆無謬此復完具齊備,故為圓滿道之支分等至言密意扼、一切經續之教授無盡寶王、善妙生源敬禮持彼吉祥燃燈智。此讚無等覺窩大師。 [0402]

〔心得〕
從二大車善傳流 深見廣行道無謬 圓滿攝要教授藏 敬禮持彼燃燈智

  下面就看六十二頁,我們的「講記」哦!說:「其次禮讚造此道者獨一天尊」,「造此道者」是指道次第——《菩提道炬論》的造者,就是指勝阿底峽尊者。「獨一天尊」,就是至尊的意思。這一偈就是對阿底峽尊者作禮讚。 [0424]

  下面又有問題,說:「『道』是什麼?」仁波切回答說:「『道』就是指道次第。這個教授的造者是誰呢?就是覺窩具德阿底峽。」 [0434]

  「從二大車」,從上面的龍樹、無著菩薩傳下來的傳承,注意!圓具了詞、義,還有加持力,在加持力的力量上是沒有散失和減損的,就是他的傳承加持力傳承到現在是沒有一點點減損的,這是上師傳持下來的傳承所必須的,就是加持力沒有凹凸的。他為什麼會具有這樣的力量呢?因為沒有間隙;間隙就是中間有空掉,傳承就斷掉了。而且就算沒斷,下面說「含毒」,比如說一杯奶茶如果有一滴毒藥的話,那可能就完全不能用了,那已經不是飲料,是毒藥!所以它這裡邊沒有一點點摻雜不清淨的、有毒的部分。 [0524]

  「間隙」,它原來是指房子與房子中間的空隙,用此比喻傳承間斷;「含毒」就是在傳持它的時候,混雜了煩惱的意樂,這個是指惡劣的意樂。但是我們這個傳承不是上述的情況,所有的傳承祖師在傳它的時候,沒有含混著非常惡劣的意樂。心中的想法,沒有被過失、雜質染雜,完全沒有這些過失;它是極其清澈、極其清淨的傳承。這裡邊說:加持力完全沒有散失、沒有減損的一個強大的傳承,而且是「依次」傳下來的傳承。 [0611]

〔參考資料〕
LR P7L4
  如是造論,光顯能仁所有密意。復有三種圓滿勝因,謂善所知五種明處及具教授,謂從正遍知展轉傳來,於其中間善士未斷修持彼義扼要教授,並得謁見本尊天顏,獲言開許。此等隨一雖能造論,然三寶具極為圓滿,此大阿闍黎三皆備具。

  善傳「深見以及廣行二門,往趣圓滿佛地之次第」,它傳持了深見和廣行兩個門徑。注意!它這個「善傳流這個「善」,必須是毫無間斷的傳承,加持的威力也沒有散失,沒有被破壞誓言的雜質所染污。這裡邊所有的傳承祖師,都沒有破壞誓言的雜質,這都是清淨傳承所必須的,清淨傳承是非常非常重要! [0646]

  回憶一下:具備了詞和義,還有什麼?加持力!注意!詞、義、加持力,沒有間歇——沒有空隙、沒有含毒。而且是依次由深見及廣行兩個門徑,趣圓滿佛地的這樣一個傳承。我們現在聽的就是這樣的傳承,所以是何等地榮幸! [0714]

  「往趣圓滿佛地之次第、體性及其差別等悉皆無謬」,就是完全沒有錯謬,一點點錯謬都沒有的!「此復完具齊備」,這裡邊體性、加行等等這些道次第全部是圓滿的,「故為圓滿」;「道之支分等至言密意」,都在裡邊。那麼攝集道的支分等八萬四千法蘊,也就是十二分教扼要,或者說一切經續的教授,像什麼呢?仁波切這裡邊講:就像如意寶庫般的「寶王」,如意寶庫,是「無盡」的「善妙生源」。「持彼」,執持這個寶庫的到底是誰呀?就是「吉祥燃燈智」——覺窩具德阿底峽尊者。 [0807]

〔參考資料〕
寶王  
佛陀之尊稱也。佛以諸功德為莊嚴,故云寶王。楞嚴經三曰:「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恆沙眾。」往生論註上曰:「華嚴經寶王如來。」
FROM:【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第八講
還有一位大師說:一切支分都「圓滿」,體性是「善」的,它的果是殊「妙」的。所謂「成滿眾生希願」,是顯示以欲樂成滿一切眾生希願這樣的意樂圓滿作為前行。還有一位格西說:具足一切的「妙」品,就是所有的美妙的東西全部聚集在一起,這是讚美佛陀的身功德。所以遍智妙音笑大師說:是果位的時候一切圓滿的生源處。所謂的妙善是指深廣道,這個深廣道是由菩提心出生的,所以叫作「善」。然後出生無上的果位是指佛果,太不可思議了,所以稱為「妙」。另外善和妙又有一種解釋,就是初中後三善——最初發心,中集資糧,後成等正覺都是善妙的,所以叫「妙」。

  前面讚美了那麼多這個傳承的美好,那麼這個這麼優美的、完全清淨、有力的傳承,傳持到哪裡了?傳持到勝阿底峽尊者,他把它一肩擔承,是持有這個寶庫的所有者。所以敬禮覺窩具德阿底峽! [0829]

  在最後面,又有人提問題,說:「到底執持了幾個傳承?」仁波切在講的時候,非常強調說:「是三個傳承!因為這裡邊有間接顯示了偉大行派,是至尊文殊怙主、寂天菩薩的傳承,稱之為偉大行派。這個沒有直接說出來,但是在其他地方都有提到三脈法流匯為一,所以阿底峽尊者完全擁有這個三脈傳承的法流。」三脈傳承法流的匯合,就像長江大河匯合到大海一樣,匯合到阿底峽尊者的身心上。所以對這樣的傳承祖師,獻出我們從內心深處的禮敬! [0911]

〔參考資料〕
LR P7L8
師傳承中,有所共乘及其大乘二種傳承。後中分二,謂度彼岸及秘密咒。度彼岸中復有二種傳承,謂見傳承及行傳承。其行傳承復有從慈尊傳及妙音傳。

〔心得〕
「賢士往趣解脫最勝道」,並且善知識他所宣說的佛道是能夠真正讓我們走向解脫的一條最殊勝的勝道,在之前,我們有提到阿底峽尊者的傳承,是將深見以及廣行兩種道次第的傳承二合為一,而這個地方的一個專有名詞是提到了「二流匯一」,就是深見以及廣行這兩種道次第的傳承同時傳到了阿底峽尊者。
阿底峽尊者有眾多的弟子,因此,尊者在為這些弟子們宣說佛法的時候,又將傳承以三種不同的方式傳授下來,這三種的傳承分別是嘎當教典派、嘎當道次第派以及嘎當的教授派。而這三種傳承傳到了宗大師的時候,宗大師同時獲得了教典、道次第以及教授的這三種傳承,因此宗大師可以稱之為是「三流匯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