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次 0119
(2019/05/20 ~ 05/22)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音檔 3A 03:26 ~ 04:43
廣論段落 P1-LL1 今勤瑜伽多寡聞……復乏理辯教義力
手抄頁/行 第1冊 P68-L7 ~ P68-LL2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68-L7 ~ P68-LL2
)
手抄段落 那麼是的,有的時候......而這個要經過多生多劫。
師父常常在在大大小小的開示場合裡,都會為我們講無限生命的概念。但是臨到病、臨到什麼挑戰的時候,我們很難想到無限生命。大多數的概念就是這一期的生死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不會在無限生命的航程中看待這一期的生死,所以我們很難把我們這一天放到無限的生命中去度量。正因為不能放到無限的生命中,我們就會忽略因果這樣一個概念。 [00′37″]
在《廣論》的〈毘缽舍那〉有提到:斷見者之所以不承許因果,是因為他沒有看見。沒有看見什麼呢?就是現在的有情是從前世來到此世,以及從此世再前往後世。因為他沒有看見這些,所以就說那些是不存在的。在《廣論》裡宗大師這樣講了之後,就引了月稱論師所著的《明顯句論》作為依據,裡邊怎麼講的呢?說:斷見者到底是怎樣的?他們就是緣著現世諸法行相的這個自性,沒有看見從前世來到此世以及從此世前往他世,沒有看見這些。 [01′25″]
〔參考資料〕
LR P425L7
其餘不同說無因果斷見之理,明顯句論廣說,謂斷見者,許無因果及無後世。中觀論師許彼無性,是立宗之差別。又中觀師由緣起因,說業果等皆無自性,諸無見者,不許業果等皆是緣起,故不以彼為因。是由未見現在有情,從其前世而來此世及從此世而往後世,以此因相說彼等無,故於因相差別極大。明顯句論云﹕「有師難云,諸中觀師與無見者全無差別。何以故,此說善不善業作者果報一切世間,皆自性空,諸無見者亦說彼無,故中觀師與無見者全無差別。然非如是,諸中觀師說有緣起,由緣起故說此世他世等一切無性。諸無見者非由如是,是緣起故,就性空門,達後世等是無實事。若爾云何,謂緣現世諸法行相自性,然未見彼從前世而來此世,及從此世而往他世,謗無餘世,等同此世可緣之事。」
1、中觀師與順世外道許前世無自性,其中含義有無不一樣:】
【嘉:如是若依汝等,想到像順世外道,令沒有前後世與業果等而成斷見者,由此若先有而後無,則成斷見;又想到,總的僅說有無都將墮入常斷,因此若說無承許,則符合彼等宗理。從而(汝等)說:「我沒有任何承許!」然此極不合理,其理由者,由上可知!另外,中觀師許無自性,】其餘不同說無因果斷見之理[1],《明顯句論》廣說。【宣說之理如是:】謂【彼二者的立宗與原因有大差別:】斷見者,許【全】無因果及【全】無後世。中觀論師【不是許全無業果等,而是】許彼無性,是立宗之【極大】差別。
【嘉:2、彼二者在理由或因上也有很大差別,含義不同:】
又中觀師由緣起因,說業果等皆無【自體成立的】自性;諸【斷】無見者,不許業果等皆是緣起,故【說彼等無,】不以彼【是緣起】為因。【那麼!以何為因呢?他除了現量,也不許其他的量,因此】是由【他自己】未見現在有情,從其前世而來此世,及從此世而往後世,以此【未見為】因相說彼等無,故於因相差別【亦】極大。
【嘉:3、實事師諍難為一樣之理:】
《明顯句論》云:「有【實事】師【駁】難云:『【汝等】諸中觀師與【斷】無見者全無差別。何以故?此【中觀師汝等】說善不善業【二者、彼業之】作者【、彼業之異熟】果報、一切【前後】世間【等】,皆【唯】自性空。諸【斷】無見者亦說彼【善不善等】無。故【汝等】中觀師與【斷】無見者全無差別。』
【嘉:4、月稱論師亦從因方面解釋彼二立宗不一樣:】
【中觀師回答說:】然非如是【與無見者沒有差別。其理如是】,諸中觀師說有緣起,由緣起故說此世、他世等一切無性【,而不說彼等畢竟無】。諸無見者非由如是【上面所說——】是緣起【的理由】故,就【成立】性空【之理】門,【了知、通】達後世等是無【自體成立的】實事。若爾云何【——如何解說】?謂緣現世諸法行相自性,然未見彼從前世而來此世,及從此世而往他世,謗無餘世等同此世可緣之事[2]。【語:此義是說,前生等雖然也如今世,在自己的前後生的時候沒有見到,只在自時見到,然順世外道等由於就像如何見到此世之生般,他自己未見到前後二世,故誹謗說彼等無。】」
當然在〈毘缽舍那〉這個部分是在討論:無自性是不是就一切全無?是在討論這個。然後就因果也沒有了、前後世也沒有了,他是為了講這件事。那麼這個「斷見者」——我不知道大家聽了之後會怎樣想——不承許因果、不承許前後世的原因,是因為他沒有看見。那麼大多數的人是看不見的,對不對?很多很多都是看不見的。就看不見的部分來說,很多人就會認為看不見的是不存在的。如果科學家沒有證明出空氣裡邊有氧氣、氫氣、各種成分的話,其實我們會覺得這什麼也沒有。氧氣會存在嗎?還有各種成分會存在嗎?還有像彩虹如果沒被我的眼睛看到的話,我們怎麼知道有彩虹呢?假如說在一座山的後面有一道彩虹,而人都沒有看到那道彩虹,可能人們就不會認為世上是有彩虹的。假如有什麼飛翔的鳥牠會講話,告訴我們說山那邊有一道彩虹,我們沒有乘飛機飛過的時候還是看不到,沒有看見的時候就會覺得這個是不存在的。 [02′41″]
師父從六祖大師這個公案,讓我們去認識到:我們對自我的認知、對生命本質的認知、對修行狀態的認知,常常是局限在很短的時間內下判斷,根本不會放在前世後世,更不要說多生多劫。那麼從這個問題的透視,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看六祖大師的公案是這樣看的,那我們看世上所有的事情,是不是都局限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像照照片一樣,「咔!」照了一下之後,我們就定格在那個地方,就會認為事情是這樣。但實際上它從過去到現在、到未來,它是一個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著的無限生命的續流。 [03′31″]
師父在這一小段講的這幾行字立義相當地高遠,徹底地挑戰我們心中的斷見習氣!就是那種動不動就覺得什麼事就是眼前這個因引起的,只是就昨天、前天這個因討論這個事情,我們很難從過去生的多生多劫去考慮。欸!這個人對我這種態度,現世是沒有什麼道理的,他這樣對我是非常無理的;但是我們不會向過去生推,因為都忘記了、因為我們沒有看見。所以,很多事情一旦不放在「如是因結如是果」的道理上看的時候,我們就會抱不平,就會覺得他那樣,我為什麼不可以那樣?一旦忽略了過去生的努力之後,只局限於這麼短的時間內當然無法擺平;一旦把過去的事情全部想起來,都擺上了檯面之後,可能大家就覺得公平了,因為凡事都有因果。所以一旦把我們的視野放到多生多劫的角度去看的時候,我們就會對眼前的事情看開了。為什麼看開了呢?因為凡事必有因,不可能有完全無緣無故這樣的利益或者傷害。 [04′47″]
〔心得〕
斷見的行相:動不動就覺得什麼事就是眼前這個因引起的,只是就昨天、前天這個因討論這個事情,我們很難從過去生的多生多劫去考慮。
² 原本會認為自己不會有斷見的行相,因為不會覺得無前後世、無業果。
² 從老師剖析的現行,才發現自己斷見的現行。
師父對我們的說法恩非常地深,因為這本來是講「今勤瑜伽多寡聞」這樣的一個偈子,但是師父在這個偈子後面,大刀闊斧地掃蕩了我們心中那種斷見的影子,或者還有強烈習氣的,毫不留情地掃蕩了這個觀點或者我們心中的這個邪見。而且是在勸我們學習佛法一定要從聽聞開始,怎麼樣去看待六祖大師這件事,透過這樣的一個角度,讓我們去了解「生命是無限的」這樣的一個真諦。所以會覺得師父是非常善巧的,而且他處處為我們考慮,會考慮到我們理解六祖大師的難點到底是什麼?如果不了解的話,就像師父說的,都念《金剛經》,拼命念,沒有去看一些解釋《金剛經》的論的話,念了很多也還是不了解是什麼意思,因為沒有循著一個聞思修的次第去修學。 [05′53″]
[2] 劄:如現在現前看到的這些現世諸法(事)行相,由自性緣見、觀察這些沒有因後,如是緣見的諸法(事)行相,斷見者未見彼(諸事行相)從前世而來此世,及從此世而往他世,從而對於等同此世現在所緣諸事行相的餘世其他事,誹謗說 「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