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項


2019年8月16日 星期五

全廣II 第144講


講次  0144  (2019/08/15 ~ 08/18)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音檔  3A 16:49 ~ 17:42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手抄頁/  1 P74-L1 ~ P74-L5 ( 2016 南普陀版:第1 P74-L1 ~ P74-L6 )
手抄段落    那麼現在這個問題說......大乘的圓滿的道路。

  這幾節課我都特別強調「聽聞軌理」,因為聽聞軌理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修行。事先要思惟聞法勝利,再思惟正在聽法的過程之中我應該注意什麼;要思惟到令心轉動、令心轉變,轉變為非常非常希求聽到佛法,然後感受到聽聞佛法千載難逢的所謂的「機會」,師父講的是「機會」!這個機會珍惜到什麼程度呢?就是盲龜遇浮木那樣的機會,一百年牠出來一次,浮木在大海上漂,那個烏龜恰巧把牠的脖子伸到那個軛木孔裡邊,是這樣的機會哦!這樣的機會有沒有能力聽呢?耳朵是可以聽的,而且智力正常、是有能力可以思考的,然後又想思考——這樣的機會! [0105]

〔心得〕
思惟要隨轉,也就是要令心轉動。
思惟聞法勝利要讓心轉動,從本來沒有想聽佛法,轉變為非常非常希求佛法。

  一旦得到這麼難得的條件,如果聽聞軌理做不好,我們被一些雜亂的心思所干擾,而對於每一節課師父要講的要義,就在心裡輕輕地散過去,甚至完全沒有痕跡的話,那有什麼損失比這個更大呢? [0125]

〔參考資料〕
劃水vs 劃石
LR P198LL2
應如畫水莫如畫石,如親友書云﹕「當了知自心,如畫水土石,煩惱初為上,樂法應如後。」若於法品,與上相違。

  講全廣的時候,我都是觀想我們坐在一個大的教室裡,我們一起學。很想看到大家的眼神是怎麼樣的,有沒有專注啊?有沒有歡喜啊?有沒有領會啊?而你的坐姿是怎麼樣的?因為有一種坐姿就很容易昏沉。另外,聽法的時候最好坐直,一直駝背的話,久了之後也會疲憊。然後,有沒有打起全部的精神來聽呢?如果有一天我們真的在一個大教室裡聽的話,我就會看到大家的眼神,看到大家的坐姿,那時候我可能就會提醒你們。每一次提醒的時候,都是在訓練聽聞軌理的專注力,不要散亂!為什麼要強調聽法的坐姿呢?因為那種坐姿比較容易提正念,身體一歪了之後其實不太容易提正念。禪定的時候為什麼都要七支坐,坐得那麼好呢?就是比較容易提正念,而且對身體比較好。 [0233]

〔參考資料〕
藏傳佛教“毗盧七支”坐法

 對于入座修法者來說,雖然有坐、立、臥等多種方式,但正確的坐姿卻是極其重要的。在《修道次第論》中說,應該身具八法而修習止:即是大日如來(毗盧)七支坐法加上調順呼吸,共為八項。

如大成就者溫薩巴說:“足、手、腰為三,唇齒舌合四,頭、眼、肩、息四,即毗盧八法。”依此坐姿可以幫助修持者較快速、穩定地進入修持的狀態,因為人的身心是緊密相依而不可分的,將身體調整到最佳姿勢,無論是對觀察修還是止住修都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西藏祖師瑪爾巴曾說:“綜合所有外道的修法,也比不上我瑪爾巴的坐姿殊勝。”就是指這個大日如來七支坐法,由此可見此坐姿重要性之一斑!

    所謂七支坐法,是指針對修習止者在修持止時對坐姿要求的必備七項要素:
    1.雙腳結雙金剛跏趺座或單盤結半跏趺座,如若不能也不必勉強,可散盤或自然端坐,以全身放松、舒適為准。座墊應該前低后高,可以防止因久坐而引起的臀部疼痛等問題,也可以使得脊柱能保持如箭般豎直,且在密法中還具有更特別的意義。
    2.雙手結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兩大拇指相抵,置于臍間。
    3.腰要挺拔如箭稈一樣垂直,并應在整個禪修過程中盡量保持不變。由于上身垂直的原因,體內的脈也順直,脈內的精微能量即可順暢的流動,而使心更趨向于平靜和穩定。反之,倘若身體不直,脈也會壅塞,從而導致大量的念頭滋生,不利于禪修。
    4.雙眼微閉,輕松自然地目視鼻下方。不可大張眼睛,否則會干擾入定﹔也不可以全閉,依被譽為西藏日輪的帕邦咯大師的教授說,閉目會導致昏沉等弊病,是不正確的,在佛法中沒有這樣的修法。有的教派仰視虛空,凝視“明點”,屬于特殊的修法,另當別論。
    5.嘴唇自然合攏,上下牙齒輕微相合﹔舌抵上鄂,這樣可避免口舌干燥、流口水等問題。
    6.頭略前傾,下頜微收,避免低、昂和歪向一方,以鼻尖對直肚臍為准。
    7.雙肩應保持平齊,不可一高一低,以放松自然為好。
    8.此外,加調整呼吸:呼吸應該自然、無聲,不要人為壓抑或深呼吸。
    以上所說之八點要素,看起來雖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從總體和全面來說,對于發展正確的禪修體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中每一要素都有不同的功用。
    在《瑜伽師地論》中說,若能按佛所說結跏趺坐而禪修,有五種因緣:一是令身收攝,速發輕安。因為這種坐姿可以順生輕安﹔二是這種坐姿可以減輕身體疲倦,能長久宴坐﹔三是這種坐姿不共外道﹔四是這種坐姿可以使人產生敬信﹔五是一切佛及佛弟子所共同依止的坐姿。由此五因緣,我們應依此七支跏趺坐法而修止。

〔參考資料〕
LR P347LL3
如修次中編下編所說,於安樂具身具八法,①者,謂全跏趺,如毗盧遮那佛坐,或半跏趺。②者,謂不應太開亦非太閉,垂注鼻端。③者,謂非過後仰莫太前屈,端身內念。④者,謂平齊而住。⑤者,莫揚莫低莫歪一方,自鼻至臍正直而住。⑥齒與唇者,隨自然住。⑦者,令抵上齒。⑧者,內外出入莫令有聲,粗猛急滑,必使出入無所知覺,全無功用徐徐而轉。
聲聞地說於佛所許,或床或座或草敷上,結跏趺坐,有五因緣,一善斂其身速發輕安,由此威儀順生輕安故。二由此宴坐能經久時,以此威儀不極令身疾疲倦故。三由此威儀不共外道,及異論故。四由此威儀令他見已極信敬故。五由此威儀佛佛弟子,共所開許共依止故。正觀如是五因緣故,結跏趺坐。端正身者為令不生昏沉睡眠,先應令身具八威儀,尤於調息如說善修。

  所以在聽聞的時候,前行的準備一定是非常關鍵的!不要因為現在把音檔打開就可以聽,前行就不做,不做久了之後就浮浮泛泛地、散散漫漫地去聽,甚至平常就是特別不專心,很隨意就聽了。這樣聽久了之後就會養成壞習慣,聽法也不那麼珍惜,這樣的話對自己損失就太大了! [0259]

  所以,學得越久的同學,越是要注意最基礎的、前面的,比如說思惟聞法勝利。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放在心上去思考,思考到內心真的很感動,感覺到千載難逢,「我坐在這裡能夠聽聞宗大師的教法,能夠聽到師父以這麼清晰親切的、容易趣入的方式,講解《菩提道次第廣論》,至少在字面上能聽得懂,然後我們就可以深入。」要認識到這個機會,就是盲龜遇浮木那樣,心裡要生出萬分珍惜的感覺。 [0348]

  這樣來聽的話,就不會輕易地錯過師父講的每一個字,而且也不會覺得這個我懂了、那個我懂了,會深刻地感覺到這是沒聽懂的。因為每一次聽聞的時候我們都會聽到更深一點的內涵,抉擇自心的時候、往內心裡看的時候,都會看到更多的邪執,看到過去沒有看到的東西。發現每一次自己都有看到、都有破到自己過去沒破到的邪宗的話,怎麼能說過去那個是懂了呢? [0427]

  聽完之後要好好地迴向,一定要迴向無上正等菩提,就像把一滴水放進大海,這個善根會永不乾涸。而且認真地做了聽聞前行之後,我們真的可以收穫到法喜——因為聽聞佛法內心裡很喜悅。這種喜悅就是因為思惟這些真理產生的,它完全地由理性的正理抉擇,產生內心的歡悅或者內心的深度感動。 [0501]

〔參考資料〕
《慧海請問經》中說:「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乾涸其不盡,回向菩提善亦爾,未獲菩提其不盡。」一滴水落入大海里,大海沒有乾涸之前,這滴水也不會幹涸。同樣,哪怕一個小小的善根,今天布施一毛錢,或者念1遍觀音心咒,或者用1分鐘的轉經輪,若回向給一切眾生證得菩提,那麼你沒有獲得佛果之前,此善根永遠不會消失。反之,假如你做了非常大的善法,卻沒有回向,善根則很容易毀壞。

  聽著師父的語氣、聽著師父字字句句對《廣論》的解釋,我們認真地做了前行之後是會感動的,是會碰觸到師父那個慈悲的心意——師父所傳遞的諸佛慈悲的心意!你感受到一點點那樣的慈悲的時候,生命的狀態就會變得柔軟、變得調柔,還有舒適。甚至你看不過去的事情,就因為聽聞了這樣的教法之後,不知道為什麼,心裡突然就柔軟下來了,看不過去的也看過去了,過不去的都過去了;或者沒有勇氣行善的,也突然獲得了勇氣。因為我們感受到了佛菩薩對我們千古慈悲的心意,感受到了這樣一位師長以這樣的願力和行持,以這樣堅忍的毅力在引導著我們。而且他說:「只要你不放棄,我願意陪你走完最後一程!」佛菩薩的願力哦!佛菩薩的誓言就是說到做到! [06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