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3143-130145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蓄積煩惱的過患〕
大家好!很高興又到了我們研討《廣論》的時間。今天想利用一點時間,跟大家講一下最近常常跟法師們討論的一個主題,就是關於煩惱蓄積的問題。談到蓄積,有很多種積累,比如說積累財富、積累知識;沒有人願意累積煩惱和痛苦,但是煩惱在不經意中是會累積的。累積了這種東西,慢慢地變強或者被境界很強烈地挑戰之後,就會成熟為猛烈的苦受,所以煩惱是不可以累積的。 [00′50″]
〔煩惱如何蓄積〕
觀察一下我們每天的生活,會發現可能有很多小小的不愉快,比如說聽到了別人說一句不中聽的話,或者別人做了一件你覺得不太合理的事情,乃至林林總總的、大大小小的一些不好的心情。這些不好的心情有的時候就好像讓它過去了,或者為了不給別人造成麻煩就自己忍了。這種忍的方式,或者放著的方式、轉移的方式,是不是讓那種煩惱不再增長呢?大家都會發現忍一次、兩次、三次,乃至第幾次的時候就會有一個爆發,就會發現自己突然很生氣了。但是實際上那是一個小小的境界,可能就是最後那根草,然後原先忍耐的東西全部都跑出來了。 [01′48″]
〔心得〕
參考「醫羅缽龍王」公案。
在場大眾向佛陀請教龍王的前因,佛陀說:「從前迦葉佛的時候,這個龍王出家修行,善於護衛三藏,修習定功,常在醫羅樹下經行,策勵自己:『即使樹葉打到額頭,也要忍受。』有一次,因為習定覺得疲倦,起來經行,醫羅樹的葉子跟以往一樣,又打到額頭。由於實在太痛了,於是生起瞋恚,用雙手折斷樹枝、扯下樹葉,丟在地上,忿忿不平地破口大罵:『迦葉佛啊!我對這些無情物犯了何種過失?為何它要讓我在修行中受到這種痛苦?』猛毒的瞋心一起,使他不分青紅皂白地破了戒,命終之後墮為龍身。」
〔如何不蓄積煩惱-由正知警覺煩惱的生起,以正念削弱煩惱〕
基於這種狀況,就討論到其實煩惱應該是隨時出來就要隨時用正念之矛讓那個煩惱削弱掉。那麼怎麼樣讓煩惱不要蓄積,而是疏導它呢?比如說這一天的生活之中,我們要發現什麼叫「煩惱」,就是開始不愉快了。那在這個不愉快的時候用蓋的行不行呢?比如說:啊!屋子裡邊進了一條蛇,然後你拿個布給牠蓋上或者不注意牠,是不是危險性就消失了呢?那很顯然,現在沒有發生危險,過兩天可能自己就被嚇到了。 [02′36″]
〔心得〕
面對煩惱,
錯誤的方式:忍的方式、放著的方式、轉移的方式、用蓋的。
正確的方式:隨時用正念之矛讓那個煩惱削弱掉。
〔如何生起警覺之心〕
對於我們的心來說,可能一早起來就要對煩惱處於一種警覺的狀態,比如說皈依發心,要認真地、殷重地祈求佛菩薩,說:「我這一天二六時中,一定不能作『作已增長煩惱』的那種惡業,因為將來會忍受苦果。」那麼怎麼樣去及時地發現我在生煩惱?怎麼樣養成立刻、立刻就發覺的這種良好習慣呢?就是早晨要有個預備,就要準備一會兒我可能會碰到這樣的境、那樣的境......。可能我們沒法想像這一天到底會遇到什麼事情,所以我們只能準備,就是著上正念、正知的鎧甲,然後準備去忍受境界之刺。 [03′30″]
〔心得〕
如何能即持提起正念?對煩惱處於一種警覺的狀態?
早晨要有個準備,皈依發心,認真地、殷重地祈求佛菩薩。
準備著上正念、正知的鎧甲,準備去忍受境界之刺。
〔參考資料〕
LR P51LL2
念者謂聞思修,諸善法義,所成正念,乃至未入熟睡之際,應令隨逐,由此能令已睡沈時等同未睡,於彼諸法心多隨轉,總之睡時亦能修諸善行。
正知者謂由如是依止念時,隨起煩惱即能了知,斷除不受。
對於有準備的心來說,我們就知道:「啊!看,那個又來了!」什麼又來了?那個境界又來了。同時也發現自己的非理作意呀、感傷啊、沮喪啊、孤獨感啊,或者很多負面的東西也都湧出來了。湧出來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它停止;停止了之後,要去觀察一下:到底是境界那方面出問題呢?還是我心中的非理作意在出問題?通常都是兩者配合。讓我們變得越來越痛苦的作用力,還是要以心為主,否則全部都交給境界、交給他人的話,那我們的生命永遠將失去掌控力,朝著快樂的方向是不可能把握到的。 [04′17″]
〔參考資料〕
LR P172L1
第三能生煩惱之因分六。所依者謂煩惱之隨眠,所緣者謂順生煩惱境界現前,猥雜者謂隨學惡友非善士夫,言教者謂聽聞邪法,串習者謂增長煩惱昔串習力,作意者謂妄增益愛非愛相,及於無常妄執常等非理作意。
所以要看一看是不是自己在朝著非理作意的方向了。當我們說:「你又非理作意了!」好像是一個對自己的負評,但是卻是一個發現。如果發現自己在非理作意的話,那就想想非理作意的結果——會造惡業,造惡業的結果就是自己會痛苦、他人也會遭殃,所以這個時候就要把非理作意的續流想辦法停下來,或者讓它變弱。 [04′49″]
〔如何不蓄積煩惱-截流〕
那麼如何讓煩惱不要像蓄水池一樣一直蓄積的辦法,就是截流啊!如何截流呢?就是在每一次心對境的時候,不要再用非理作意的方式增長煩惱。因為人生有很多的痛苦、不如意、求不得等等,諸多的麻煩,很多的境界可能不是自己希望遇到的,有的時候是很突如其來的,有的時候是意想不到的,種種不如意。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提起警覺的心,不要被瞋恨的火燒掉了自己的功德林呢?對境的時候能夠提起一個警覺的心,就變成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05′44″]
〔參考資料〕
LR P379L3
如是總謂,
先應隨逐所聞教授,善令心住。
次如所住數數思惟,令略相續將護流轉。
次若失念心散亂時速應攝錄,忘所緣境速應憶念,
次更生起有力正念,於所緣境初不令散。
若已成辦有力憶念,又當生起猛利正知,觀沉掉等能從所緣散亂過失。
次當起功用力,雖由微細失念而散,亦能無間了知斷截。
既斷除已,令諸障品不能為障,定漸延長。
當大家討論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會發現我們用忍的,就是對境的時候先不要發作,比如說不要對別人口出不敬,也不要用眼睛瞪別人,先把這些忍了;但忍了之後,是不是在內心裡真的能夠消融掉呢?可能又會變成一種不愉快、胸悶,或者生悶氣的方式,就把它留下來了。留下來那個東西並沒有好好地處理,因為它有的時候在意念上其實還在自言自語,或者說自己內部還有一個聲音一直在非理作意,續流還沒有停下來,但是身、口是防住了。身、口防住了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如果能進一步地把非理作意的意樂部分能夠防住,才能夠不蓄積煩惱,對吧? [06′42″]
那麼如何去防範呢?從我們聽聞的教典中會得到正念、正知,所以每天的聽聞就很重要。為什麼呢?因為當我們有了很大量正念、正知這樣的正能量的輸入之後,才能會在六根的門頭樹起一面明鏡,在對境的時候照到非理作意的存在,能夠照清楚這就是非理作意。照清楚是什麼?就是我們能夠覺察到意念的正在進行式,非理作意一開始,然後就覺察到了。有些人是非理作意一段時間覺察到了,可是前面的非理作意到底是什麼?有人記不清楚,有的人能記得很清楚。總之越早追蹤到它越好,而追蹤到它那面明鏡一定就是從聞法上得來的——聞法、憶念正念,然後獲得正知,這樣得來的。所以它是要常加訓練的一個功夫。 [07′46″]
〔參考資料〕
LR P320L5
應勵修學能相續生有力正念最深之因,謂與善師善友共住及應依止多聞等因。如云﹕「於此等時中,謂當串習念,此因能遇師,或行應理事。」總須多聞善辨菩薩學處取捨,次於所知法義,一切威儀,恆依正念發勤精進,故於所精進處要無錯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