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0189 (2020/01/20 ~ 01/22)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辨識名義及所說法
音檔 新版 02 52:10 ~ 53:18
廣論段落 P2-L3 ~ P2-L5 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是謂此中所詮諸法。
手抄頁/行 鳳山寺版:第1冊 P57-L1 ~ P57-L8
手抄段落 所以說這個情況之下......那根據各派不同的傳承。
我們接著聽師父在新版《廣論》裡的一小段。
所以說這個情況之下,具足善根固然好,然後呢,我們現在聽聞教法大概多少是有一點,然後呢,希望從上面增上,這個大家還要靠自己的努力,這樣。(增上生)所以但願我們憑藉著已經有的這個善根,繼續地不斷地在上面增長,那麼使得能夠百分之百能夠跟大師引導我們的條件相應,我們就上去了。所以「具善者趣佛地」,能夠一直達到佛這個地位(決定勝),對這個——就是我們的目標,我們還有滿遙遠的一段距離。但是我們有的是機會,只要我們認識了,我們能不斷地在這個環境之下,好好地淨除罪障、集聚資糧那就對,那就是這個就是現在本論所說的主要的整個的內涵。他那講的時候他有不同的方法,那根據各派不同的傳承。 [01′18″]
師父說:「這個情況之下,具足善根固然好,然後呢,我們現在聽聞教法大概多少是有一點,然後呢,希望從上面增上」,增上要怎麼辦呢?「大家還要靠自己的努力。」說現在已經具足善根,可以聽到《菩提道次第廣論》,而且很多、很多人聽了之後非常地歡喜,甚至是欲罷不能!有的居士就一聽,聽了三十年,還在繼續地學。像這次去南北加,就看到有三十多年的居士,真的是非常非常地歡喜。當時給大家發三十年的那個下面有寶石的蓮花徽章的時候,其實我是懷著非常非常尊敬的心獻給他們的,我會覺得真是太有善根了! [02′15″]
那麼怎麼樣要憑藉自己已經有的善根,繼續不斷地在上面增長?師父為我們提出了目標,就是能夠百分之百跟大師引導我們的條件相應。宗大師把《廣論》講到「三種士夫所有行持一切次第無所缺少」,這樣的一個法在我面前,我們怎樣能夠具足百分之百的善根跟這個相應呢?相應的話,我們就上去了!師父說:所以「具善者趣佛地」,就能夠一直達到佛這樣的一個果位,這就是我們的目標。然後師父說:「我們還有滿遙遠的一段距離」,離成佛很遙遠的一段距離,但是師父接著說:「我們有的是機會」,什麼機會呀?「只要我們認識了,我們能不斷地在這個環境之下,好好地淨除罪障、積聚資糧那就對,那就是這個就是現在本論所說的主要的整個的內涵。」 [03′23″]
〔心得〕
由知入處,也就是找到下脚處,後後由淨罪集資,而深進。因為己經樹立目標—成佛,也學了趣佛地理,所以知道深進方便,因而能夠生生增上。
淨罪集資之法,乃是由聽聞佛法,如理思惟,觀照內心,知道應趣應遮,然後如法行持,即為與法相應。因為與法相應,所以,能夠斷除一分煩惱。當相應法越來越多,自然生生增上。當百分之百與法相應時,即己趣入佛地,即得決定勝之佛果。
成佛好像離我們非常遙遠,或者確定是很遙遠的距離,我們看到我們想要那個目標。但是我們現在擁有的是什麼?機會!什麼機會?認識了宗大師、認識了《菩提道次第廣論》、這麼多傳承祖師,只要能夠不斷地在這個環境下,環境是指什麼呀?有師、有友、有法,對吧?生活資具都不缺,然後自己又具足暇滿的那些條件嘛!還有這樣的一個僧團,僧團的法師們在前面帶著繼續地修學,然後我們都有廣論班;在家裡聽了聽有點事情可能就中斷了,但是有個班,你不去的話,可能同學就打電話給你。有的時候還有一些同學很進步啦!然後你看著別人,「欸,他進步了,我得考慮考慮我自己呀!我有沒有長進啊?」 [04′21″]
〔參考資料〕
日常老和尚為福智法人事業訂定了主要依循的三大宗旨:
(一) 佛法是唯一真正離苦得樂之道。此道雖分三乘,但究竟為一佛乘。亦即發菩提心,成就佛果。
(二) 成佛並非一蹴可成,乃是從發心開始,生生不斷淨罪集資,故大乘佛法是一條增上生道。
(三) 增上生道一定不能離開團體,必藉團體,生生不斷以佛法從斷、證中淨化身心。其所依必須是具有清淨傳承圓滿教證之師長,所緣必須是同心同願之同修大眾。如法行持,依次增長共業,自能感得佛陀依正主伴之圓滿佛位。
〔心得〕
環境當中最重要者即是師、法、友。
師:所依必是具有清淨傳承圓教證之師長。
法:認識了宗大師,認識了《菩提道次第廣論》。
友:所緣必須是同心同願之同修大眾。
出家人也是一樣啊!大家都歸屬於各自的學制班,比如說你到底是戒論班的啊?俱舍班的啊?還是現觀班的啊?還是因類學班的?還是攝類學班的?有了一個班之後我們就會有進度,一直沿著那個進度往下走,就會有三十年不會間斷的聞思的這樣的一個事實擺在我們面前。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學法的環境啊,對不對?僧俗差不多都有一個這樣的學制。 [04′53″]
雖然居士的學制還不是特別地完整,我們要一起努力呀!然後把它規劃得特別完整。但是畢竟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學法環境,所以在這個環境裡,師父勸勉我們要好好地淨除罪障、積聚資糧那就對了!所以當我們心慌的時候想想:我有沒有淨除罪障、集聚資糧?我所做的一切事情有沒有朝著這樣的方向?大乘發心有沒有在策勵、策發自己?如果有朝著這樣的方向,那就是對的。 [05′28″]
〔心得〕
什麼是心慌的時候?沒有緣著法的時候。要學會觀察,才能知道自己有沒有緣著法。
前行(發願)、正行、結行(回向)的方向都必須跟所樹立的宗旨、目標一致。
〔心得〕
法人三宗旨
(1993年師父於福智精舍開示)
一、佛法是唯一真正離苦得樂之道。此道雖分三乘,但究竟為一佛乘;亦即發菩提心,成就佛果。
à 楷定目標、宗旨,所做的一切事情必須要朝著這個方向,如果沒有朝著這個方向,要不是造惡業,就是造三世怨的業。
二、成佛並非一蹴可成,乃是從發心開始,生生不斷淨罪集資,故大乘佛法是一條增上生道。
à 成佛必須走增上生道,而增上生是在發心中,不斷淨罪集資,培植善根。如何淨罪集資?在每個對境當中,不論是大事、小事都如夠如法而行,就是在每個對境當中都可以淨罪集資。
三、增上生道一定不能離開團體,必藉團體生生不斷以佛法從斷證中淨化身心。其所依必須是具有清淨傳承圓滿教證之師長;所緣必須是同心同願之同修大眾;如法行持,依此增長共業,自能感得佛陀依正主伴之圓滿佛位。
à 如何能如法而行?必須依止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所以所依必須是具有清淨傳承圓滿教證之師長。依靠如斯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惟。而同行助伴,也就是每一個對境的所緣昃同心同願之同修大眾,則可以幫助自己能夠漸次做到法隨法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