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次 0226 (2020/05/28 ~ 05/31)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釋儀中諸智者異門
廣論段落 P2-L7 後時止迦摩囉室囉
備註 獅子賢論師的故事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4931-130226
〔老師:〕誰當施主啊?如果有一個講《般若》的法會,大家都很想爭著當施主吧?對!那個時候就是達摩波羅王作為施主。依著至尊彌勒菩薩的授記,獅子賢論師就著作了《現觀莊嚴論顯明義釋》;匯合《現觀莊嚴論》與《般若八千頌》口訣的《八千頌廣釋》;隨順聖解脫軍所著的《般若二萬五千頌光明論》,而將《般若二萬五千頌》配合《現觀》的要義,寫下了《二萬五千頌》的攝義《八品論》;《攝功德寶釋易解論》、《般若修法》,還有《旃札巴文法變格頌》等諸論著。 [00′46″]
〔心得〕
如果有因緣,我會搶著當施主嗎?
為什麼想當施主?為了弘揚教法,或者為了名聞,可以接近有名的講法者?
這位阿闍黎具足無比的悲智,又由於至尊彌勒的加持力——〔老師:〕看這個部分喔!這麼精彩的大德,著書立說、講《般若》、寫論著都要靠本尊的加持——以此他所著的《顯明義釋》成為修菩提道次第人們的「般若法眼」。〔老師:〕大家想一想什麼叫「般若法眼」?意思就是像研讀《般若經》的眼睛一般。就是我們看經,然後眼睛一行、一行,一個字、一個字地看;而他的《顯明義釋》就像我們能看《般若經》的眼睛一樣,被稱為「般若法眼」,是非常厲害的!希望我們以後能夠一起學。像我們寺院的很多法師都已經學了好多遍。 [01′39″]
〔心得〕
我會生起任何如法的事業都需要善知識的加持嗎?還是會認為是靠自己的力量達到的?在一言一行之間展現了依止法。
我會對「般若法眼」感動嗎?會生起想學的心嗎?會發起想學的願嗎?
他所著述的《八千頌廣釋》細到什麼程度呢?從最初的打掃房舍開始一直到修習止觀雙運瑜伽中間,所有的三士道道次第的這些扼要都如《般若經》中所說的那樣:何者為道的體性、道的數量如何決定、次第是如何等等,都非常清晰地開示。〔老師:〕注意!清晰哦,非常清晰地開示!還有一句很重要的——沒有絲毫的錯誤!一點點錯誤都沒有,這麼清淨的論典。 [02′27″]
並且在每一個所緣法類中,修持其中一者時,並非必須捨棄其他所緣法類,而是依靠依怙彌勒的口訣,強調在每個所緣法類之上具備圓滿道體。〔老師:〕就是每一個所緣之上,它有全圓道體的縮影。這個也是依照依怙彌勒的口訣,強調在每個所緣法類上具備圓滿道體,所以全部都是上師指導的。 [03′01″]
最初從順解脫分開始,直至最後金剛喻三摩地作為二現錯亂的正對治,進而獲得一切相智之間;以及獲得一切相智之後,由二十七種事業門如何作利益眾生事業之間,一切都有完整的開示。〔老師:〕剛才我講的一串哦!那要學一本書,還要學好幾年才能弄清楚,什麼是金剛喻三摩地、二現錯亂,乃至正對治二現錯亂?獲得一切相智之後,二十七種事業門是什麼呀?怎麼樣去作利生事業?一切都完整地開示,這我們要學。以此對贍部洲的眾生作出了恩德無比的事業。〔老師:〕就是我們住的這個洲的眾生,獅子賢論師對我們有無比的恩德! [03′54″]
〔心得〕
我會對《現觀莊嚴論》當中所開示的這些法類生起希求心嗎?
我會想學《現觀莊嚴論》嗎?
老師說:這我們要學。
這是獅子賢論師對我們的無比恩德!
下面說:「因此想要修行菩提道次第的人們,應當謹向獅子賢論師虔誠祈禱求加持。並且應該再三地細讀論師所著的許多論著,對自身所修道次第的扼要獲得堅固的定解,任何邪魔惡友都無法令心改變。」〔老師:〕記得最初獅子賢論師求法的時候,他心中的志願就是希望能夠對圓滿的道體和《般若》的內義產生他人不能牽動的堅固定解。現在我們對他的祈求也是這樣的。 [04′33″]
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地祈求獅子賢論師,而且應該再三地細讀論師所著的這些論著。像我們寺院的法師們就是長時間地學習、背誦、辯論。對自身所修道次第的扼要,誰的自身?就是我們,所修的道次第的扼要部分,要獲得堅固的定解。堅固成什麼樣子呢?任何邪魔和惡友都無法令心意改變。就是已經非常堅定地認為,經過觀察、再三仔細地抉擇——諸大論典的抉擇,還有心對境的這些抉擇之後,得出的這個清淨的見解是沒法動搖的。這是大善知識對我們的期待! [05′21″]
〔心得〕
如何得到堅固的定解?
1. 再三觀察、抉擇諸大論典。 à 聞慧
2. 心對境的抉擇 à 思慧
經由聞思得到清淨見解,亦即無垢淨慧。這樣的清淨見解幫助我們面對任何的境包含任何邪魔和惡友,都是沒法動搖的。
〔參考資料〕
《現觀莊嚴論略釋》卷4:「
如是盡生死。 此事業無斷。 諸趣寂滅業。 安立四攝事。
令知諸雜染。 及知諸清淨。 有情如證義。 六波羅蜜多。
佛道自性空。 盡滅二戲論。 假名無所得。 成熟諸有情。
及立菩薩道。 遣除諸執著。 得菩提嚴淨。 佛土及决定。
無量有情利。 親近佛等德。 菩提分諸業。 不失壞見諦。
遠離諸顛倒。 無彼根本理。 清淨及資糧。 有為與無為。
悉不知有異。 安立大湼槃。 許法身事業。 有二十七種。
如前所說智法身不間斷故如是乃至盡其生死此法身事業亦不間斷。以如是不間斷之資糧因已達究竟故。此事業者
1. 謂安立眾生於意樂圓滿。以令發求諸趣安樂及解脫寂靜之意樂故。
2. 又安立他於成熟加行。以令了知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事故。
3. 又安立他令知四諦之正見。以令他了知雜染因果之苦集二諦為所捨。清淨因果滅道二諦為所取故。
此三是安立於資糧道。
4. 又安立他自利意樂圓滿。以令有情了知如自所證之真實義故。
5. 又安立他於自成熟加行。以令圓滿六度行故。
6. 又安立他於俱利行。以令往趣佛地十善道故。
7. 又安立他於清淨見。令以世間修所成慧通達勝義自性空故。
此四安立於加行道。
8. 又安立他於見道。令諸眾生親證盡滅二取戲論之空性故。
9. 又安立他於修道中第二地第三地者。由令了知彼二地所攝諸法皆唯假名安立於尸羅安忍故。
10. 安立於第四地第五地第六地者。由令第四地了知菩提分慧。第五地了知四聖諦慧。第六地了知緣起慧中。皆知一切諸法勝義無所得故。
11. 安立於第七地者。令以彼地所攝方便善巧波羅蜜多成熟諸有情故。
12. 安立於八地中。初安立於了知三道之道相智者。安立於彼地所攝菩薩道表示之三道道相智故。
13. 第二安立於實執寂靜者。安立於遣除現行實執故。
14. 第三安立於假名佛寶者。安立令得名佛寶之菩提故。
15. 第四安立嚴淨佛土加行者。安立於嚴淨佛土故。
16. 安立於九地中。初安立於自定成佛者。安立决定成佛不墮小乘故。
17. 第二安立令成熟他者。安立令作地上所攝無量有情義利故。
18. 安立第十地中。初安立親近善知識者。安立令修彼地所攝親近無數諸佛為善知識等功德故。
19. 第二安立智德增長中。安立令得菩提分者。安立令圓滿菩提分善故。
20. 安立業不失壞者。安立令知諸業無失壞不欺誑故。
21. 安立令知四諦者。令現見四諦故。
22. 安立令遠離顛倒者。令永遠離常樂我淨等四顛倒故。
23. 安立令知無彼所依之根本者。安立於無實執生諸顛倒之根本故。
24. 安立圓滿清淨者。安立圓滿證得平等性之清淨故。
25. 安立資糧圓滿者。令圓滿無上菩提之二資糧故。
26. 安立令知生死湼槃平等者。令現知生死有為與湼槃無為於勝義中全無異故。
27. 又安立於道果者。安立於究竟所得無住大湼槃故。
如上所說即是所許二十七種法身事業也。
」(CBETA 2020.Q1, B09, no. 31, pp.
85a03-86a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