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項


2020年6月30日 星期二

全廣II 第233講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所言根本及直接造者
音檔  4A 08:42 ~ 10:01
廣論段落    P2-L9 ~ P2-L10 由是菩提道次引導分四……引導學徒之次第。

手抄頁/  1 P101-L7 ~ P102-L1 ( 2016 南普陀版:第1 P101-L8 ~ P102-L3 )
手抄段落    現在這地方…..非常好的方法——恭敬。

  現在這地方,他下面就把這一點的行相指出來。所以我們目前,雖然不能認識佛法本身的內涵,沒有殊勝辨別善惡的能力,可是我們卻有世間上面這種的共識。所以他現在拿這個共識來告訴我們說:「啊,對、對、對!這個才是。」於是啟發你的恭敬仰望一心想學,你就學對了。有了這個標準以後的話,那個取捨就取捨對了。 [0038]

  接下來這一段師父就結論說:雖然不能認識佛法本身的內涵,沒有殊勝辨別善惡的能力,可是我們卻有世間上這種共識。拿這種共識來告訴我們的話,也可以啟發我們的恭敬仰望、一心修學這樣的心。師父接著就肯定說:那就學對了!「有了這個標準以後的話,那個取捨就取捨對了。」所以不是因為自己只有一點點智慧,然後碰到誰就跟誰學;或者因為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所以索性誰也不跟誰學,就自己讀自己的。還是要去就師父給我們的共識,運用自己的抉擇慧,運用所學的教典,加上這幾點一起去抉擇。所以在這個階段內,師父會告訴我們怎麼樣地運用自己所具有的這個能力,去選擇依止善知識,這點經驗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 [0149]

〔心得〕
所破:
我有法,應當碰到誰就跟誰學,因為我只有一點慧。
我有法,應當誰也不跟誰學,就自己讀自己的,因為我不知道怎麼回事。

所立:
就世間的共識,運用自己的抉擇慧、運用所學的教典來抉擇所依依止的善知識。

  這裡邊還有一個問題:拿這個共識來告訴我們的話,會啟發我們的信心。大家覺得是這樣嗎?共識——很多人都承許的那種功德,對我們自己來說是沒有的,所以一定會啟發我們恭敬、仰望的心想要跟他學,有這個心就會被善知識所饒益,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樣的? [0225]

〔心得〕
什麼是世間的共識?很多人都承許的功德。
à 共世間的善
à 三福之世福,亦即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持十善戒。

  所以在課下談論,還有在自己的思想自由馳騁的那個空間,如果我們常常注意到去思惟佛菩薩的功德、善知識的功德,這樣我們開口說起來也是這些,達成了這些共識;也可以讓那些剛剛開始學佛、不知道怎麼回事的人,他們聽一聽之後,就生起對佛陀、對教法的嚮往,然後就找到了這條路,所以這是一件對自他都有好處的事情。如果我們善於知道最基本的善知識德相的條件,在內心裡數數地憶念,然後行之於身口的話,對自己和周遭的人,還有對剛剛學佛的人一定是有一個很好的影響。就想:假如那個剛剛學佛的人是你我呢?如果聽到這樣的嘉言,不就是沿著這樣的言論找到宗大師教法了嗎? [0325]

〔心得〕
應該隨分隨力宣說師長功德。
可以利益他人,讓他人可以生起對佛陀、對教法的嚮往。
可以利益自己數數串習。

  好!我們再聽下一段。

  那麼第一步呢,說這個要去學;這個修學佛法,要一個重要的特點,要什麼?恭敬心。平常我們最大的障礙,都是說:「哎呀,我有業障啊!」業的中心是什麼?「我」。我的特質是慢,當你有一個慢的心,這慢總歸是我總覺得最精采。平常所以我們跟人家聊天也好什麼,自己總是自己的意見總是對的,因為你有自己的意見,那個障礙在那裡,別人的東西就進不來。假定你是了解對方的高明,他告訴你方法的正確,你那個時候,心裡面就把慢心就降低了。這個慢心對治它一個非常好的方法——恭敬。 [0411]

  接著說我們要去學了,修學佛法有一個最重要的特點,記著吧?這個特點是什麼?這個特點居然是恭敬心!大家想:欸,學習佛法好像最重要的是信心吧?但師父此處講了「恭敬心」。師父先講了它的反方——恭敬心的障礙是什麼?平常我們最大的障礙就是:「哎呀,我有業障!」「業的中心是什麼?」就是這個「」呀!就是自性執的我。「我的特質」,師父在此處說「是慢」,我們怎麼觀察呢?就是當有一個慢心的時候,「總歸是我總覺得最精采」。平常觀察的時候、聊天的時候,聊什麼呀?師父在這裡邊用了兩個「總」,「自己總是自己的意見總是對的」。「因為你有自己的意見」,會產生什麼問題呢?就障礙在那兒,所以別人的東西就進不來。 [0515]

〔心得〕
師父為什麼是講「恭敬心」,而不是「信心」?
「信」和「敬」之間的關係為何?
由《阿毘達磨俱舍論》,敬之體性為慚,有慚自然就不會有慢。故敬為慢之對治品。


〔參考資料〕
《阿毘達磨俱舍論》卷4:「有說:信者忍許有德,由此為先方生愛樂,故愛非信。敬謂敬重,體即是慚,如前解慚謂有敬等。有慚非敬,謂緣苦集慚。有通慚敬,謂緣滅道慚。有說:敬者有所崇重,由此為先方生慚恥,故敬非慚。」(CBETA 2020.Q1, T29, no. 1558, p. 21b1-6)

  那怎麼對治呢?就是我們認真地聽一聽別人高明在哪裡。一旦聽到別人比自己高明的地方,那麼我們再了解到他告訴方法的正確性,這個時候心裡面的慢心就會降低了。所以慢心用什麼來對治啊?大家說磕大頭,都說:「我磕多少輪了、磕多少輪了!」計數當然是非常非常好的,但是有沒有觀察一下,磕了這麼多輪小禮拜或者大禮拜之後,我們的慢心是否降低呢?還是因為我磕了這麼多頭,反而生起了慢心:「看!我磕了這麼多頭,你都沒有磕!」注意!是降伏我慢的。降伏了我慢會出現什麼?才會有恭敬啊!有恭敬才會好好地學。 [0610]

  所以師父在這裡邊再去引申:當我們就世間共識的功德了解了之後,生起了向上仰望的心,那還差什麼呢?師父又進一步剖析我們內心中那個「我」呀!很大的那個「我」,要用恭敬來對治。怎麼辦呢?就要聽得進去別人的功德比自己高明之處,不能自己有一個東西老是塞在那個地方,什麼也進不來,這樣的話怎麼進步呢?所以這一段層層深入地引導我們的心,要朝向恭敬的方向。其實我們已經在被師父的法語調伏了,一點點地調伏。 [07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