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次 0258 (2020/09/17 ~ 09/20)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圓滿種中受生事理
音檔 4B 09:34 ~ 14:35
廣論段落 P2-LL1 ~ P2-LL1 其殊勝分三……得已於教所作事業。 今初
手抄頁/行 第1冊 P118-L6 ~ P121-L2 ( 2016 南普陀版:P118-L6 ~ P121-L3 )
手抄段落 然後呢他以後……這地方我把那個大綱說一下。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5110-130258
上一講我們講到《般若經》,是在《大般若經》第二會中的〈無分別品第六十三〉。這裡邊前面先不說,你們可以自己去閱讀一下。中間天帝釋散花供養,散花供養之後他就問佛,說了這樣一段話: [00′22″]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已於無上正等菩提心生欲樂,我願彼心倍復增進,疾證無上正等菩提。願彼菩薩摩訶薩眾見生死中種種苦已,為欲利樂世間天、人、阿素洛等,發起種種堅固大願:我既自度生死大海,亦當精勤度未度者。我既自解生死繫縛,亦當精勤解未解者。我於種種生死怖畏既自安隱,亦當精勤安未安者。我既自證究竟涅槃,亦當精勤令未證者皆同證得。」這是堅固大願,從「我既自度」到「亦當精勤令未證者皆同證得」。 [01′32″]
然後天帝釋就又問了,說:「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於初發心菩薩摩訶薩功德善根起隨喜心,得幾許福?於久發心菩薩摩訶薩功德善根起隨喜心,得幾許福?於不退轉地菩薩摩訶薩功德善根起隨喜心,得幾許福?於一生所繫菩薩摩訶薩功德善根起隨喜心,得幾許福?」天帝釋在幫我們問佛陀:如果我對初發心的、久發心的、不退轉地菩薩,還有一生補處的菩薩隨喜,到底會得多大的福報呢? [02′25″]
接下來就講了:「爾時佛告天帝釋言:憍尸迦!四大洲界可知兩數。」四大洲有多大呢?用一兩一兩的都可以秤完、都可以知道。「此善男子、善女人等隨喜俱心所生福德不可知量。憍尸迦!乃至三千大千世界可知兩數,此善男子、善女人等隨喜俱心所生福德不可知量。憍尸迦!假使三千大千世界為一大海,有取一毛析為百分,持一分端霑大海水可知滴數,此善男子、善女人等隨喜俱心所生福德不可知量。」三千大千世界為一海,那得有多少個海?這樣算一算,好像已經遠遠超越我們的數學知識能運算的邊界了。 [03′28″]
這個時候,聽完了佛陀這樣的回答,天帝釋又跟佛說:「時天帝釋復白佛言:世尊!若諸有情,於菩薩摩訶薩功德善根不隨喜者。當知皆是魔所魅著。世尊!若諸有情於菩薩摩訶薩功德善根不隨喜者,當知皆是惡魔朋黨。世尊!若諸有情於菩薩摩訶薩功德善根不隨喜者,當知皆從魔界中沒來生是間。所以者何?若菩薩摩訶薩求趣無上正等菩提,修諸菩薩摩訶薩行,若諸有情於彼菩薩摩訶薩眾功德善根隨喜迴向,皆能破壞一切魔軍、宮殿、眷屬。世尊!若諸有情,深心敬愛佛法僧寶,隨所生處常欲見佛,常欲聞法,常欲遇僧,於諸菩薩摩訶薩眾功德善根應生隨喜。既隨喜已,迴向無上正等菩提,而不應生二、無二想。若能如是,疾證無上正等菩提,利樂有情,破魔軍眾。」 [05′07″]
〔心得〕
不應生二、無二想。
è 不應生二想、不應生無二想
è 能以一個無所住的心、能以一個緣念無自性的心去隨喜迴向
接著佛陀就回答:「爾時佛告天帝釋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天帝釋說了這樣一個我們聽起來可能很驚悚的事情——沒有隨喜就是墮魔黨類,從魔界中來的!我們可以自己對照一下,對自己那種麻木的心情可能是一個警醒!天帝釋問完了之後,佛陀贊同了他的觀點,說:「是這樣的,正像你說的。」 [05′36″]
〔心得〕
魔
(術語)梵語,魔羅Māra之略。譯為能奪命,障礙,擾亂,破壞等。害人命,障礙人之善事者,欲界之第六天主為魔王,其眷屬為魔民魔人,舊譯之經論,作磨,梁武改為魔字。
婆沙論四十二曰:「問曰:何故名魔?答曰:斷慧命故名魔,復次常行放逸有害自身故名魔。」
智度論五曰:「除諸法實相,餘殘一切法,盡名為魔。(中略)問曰:何以名魔?答曰:奪慧命,壞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為魔。」
智度論六十八曰:「魔秦言能奪命者,唯死魔實能奪命,餘者亦能作奪命因緣,亦奪智慧命,是故名殺者。」
義林章六本曰:「梵云魔羅,此云擾亂障礙破壞。擾亂身心障礙善法破壞勝事,故名魔羅,此略云魔。」
玄應音義二十一曰:「魔莫何反,書無此字,譯人義作。梵云魔羅,此翻名障,能為修道作障礙故。亦言殺者,常行放逸斷慧命故,或云惡者,多愛欲故。」
慧琳音義十二曰:「魔羅唐云力也,即他化自在天中魔王波旬之異名也。此類鬼神有大神力,能與修出世法者為留難事,名為魔羅。以力為名,又略去羅字。」
FROM:【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接著佛陀又說:「憍尸迦!若諸有情於菩薩摩訶薩功德善根深心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是諸有情速能圓滿諸菩薩行,疾證無上正等菩提。若諸有情於菩薩摩訶薩功德善根深心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注意聽下面的:「是諸有情具大威力,常能奉事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及善知識,恆聞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典,善知義趣。」就是能懂《般若》。「憍尸迦!是諸有情成就如是隨喜迴向功德善根,隨所生處,常為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不覩惡色,不聞惡聲,不齅惡香,不嘗惡味,不覺惡觸,不思惡法,常不遠離諸佛世尊,從一佛國趣一佛國,親近諸佛種諸善根,成熟有情,嚴淨佛土。」這後面又講了:「何以故?」為什麼會這樣呢? [06′56″]
「憍尸迦!是諸有情能於無數最初發心菩薩摩訶薩功德善根深心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能於無數已住初地乃至十地菩薩摩訶薩功德善根深心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能於無數一生所繫菩薩摩訶薩功德善根深心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由此因緣,是諸有情善根增進,速證無上正等菩提。既證無上正等菩提,能盡未來如實利樂無量無數無邊有情,令住無餘般涅槃界。以是故,憍尸迦!住菩薩乘諸善男子、善女人等,於初發心菩薩摩訶薩功德善根,於久發心菩薩摩訶薩功德善根,於不退轉地菩薩摩訶薩功德善根,於一生所繫菩薩摩訶薩功德善根,皆應隨喜,迴向無上正等菩提。於生隨喜及迴向時,不應執著即心、離心隨喜迴向,不應執著即心修行、離心修行。若能如是無所執著,隨喜迴向,修諸菩薩摩訶薩行,速證無上正等菩提,能盡未來利益安樂諸有情眾,皆令安住究竟涅槃。」 [08′25″]
我覺得這一段非常地精采,讀了之後很感動。因為師父原來每天都會讀一卷《般若經》。即使在生病,比如有一天胃疼,他也忍著胃疼把那一卷《般若經》讀完,讀完的時候還非常非常高興!也常常看到師父誦完《般若經》之後,笑得非常非常地燦爛。把門打開的時候,師父就坐在椅子上回頭看著我,每次都說:「啊,真如你來了!剛誦完《般若經》。」師父非常非常開心,然後就會跟我講一下在《般若經》上誦到了什麼內容。 [09′00″]
因為得到了師父的加持,看《般若經》的時候,看到這些精采的內容,就會想像師父的笑臉。像天帝釋請問佛陀的內容,我們都想問:到底能得多少善根?其實佛陀說了,我們也不知道是多少,但是會知道好像無量無邊。隨喜有這麼大的功德!如果能以一個無所住的心、能以一個緣念無自性的心——以後學習〈毘缽舍那〉——去隨喜迴向的話,那就更加地不可思議! [09′29″]
所以如果我們聽了《阿底峽尊者傳》,聽了佛菩薩、祖師的傳記,能夠深生隨喜的話,不要懷疑它所生的功德,絕對是不可思議的!因為對因果這件事,佛陀就像觀掌中菴摩羅果,他是遍智。對因果這件事,沒有什麼邏輯和推理,就是依靠聖言量,然後生信!比如信三寶、信佛所說的因果,深生敬信,如佛陀所說的那樣修行,我們就能夠得到那樣的果報。我們一起努力! [10′07″]
〔心得〕
細分的因果是極隱蔽分,凡夫是無法以現量證得,也無法以邏輯和推理證得比量,僅能依靠聖言量生起信心。
但是,對佛陀而言,是以現量證得如同觀掌中菴摩羅果一般清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