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項


2020年11月29日 星期日

廣海明月 第278講

 講次  0278  (2020/11/26 ~ 11/29)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   P3-L5 ~ P3-L8 獲得功德事理分二……美譽遍揚。

入門段落   1 P104-L3 ~ P104-LL4 「今初」,就是說明......美譽遍揚」。

備註  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 P111-LL7註釋③~ P112-L8註釋⑥ 六十四技術 古代印度的藝術技能……闡述佛語密意。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5217-130278

 

  上次我們講到「學習共通明處者:如《讚》云」,這個《讚》,和作讚的譯師。然後翻到 104 頁,看仁波切的講記,說:「今初」,就是「學習共通明處」的道理。「如《讚》云:『二十一歲中,善巧六十四,技術及一切,工處善構言,及一切諸量。』」這全部都是共通明處,無論內外道都學習,所以是「共通」的。那麼首先我們就會接觸到「六十四技術」,這裡邊說各式各樣的技術,那我給大家稍稍講一下這個六十四技術。 [0045]

 

  古代印度的這個藝術技能、工巧明的這個技術三十種,列舉一下:文字、手藝——不知道是不是跟中國的那個手藝是一樣的,各種各樣的手藝。數目、計算,還有梳妝,這也是一大藝術。還有步武,步伐的步、武術的武。接著好像是到了兵器的部分——使鈎,就是怎麼樣使用鈎子,舞劍,還有拋繩。 [0120]

 

  接下來就是射箭、前刺——往前刺,後引、砍殺、撕裂、穿戳、遠射中的、中的出聲、射中要害、射成不治——武林高手打人的時候,他都有分寸,如果你練成了功夫,把人打死是非常容易的,把人打到重傷也很容易,但是要打輕的是很不容易的,那個就是要控制你的發力。比如說想教訓一下那個欺負人的人,或者品行不良的人,但是出手不能致命或者不能造成重傷,而那個力度的拿捏通常都是非常難練的武功。所以你看這裡邊有射中要害、射成不治、射成重傷,這都有分寸。 [0210]

 

  接著就是跳躍、拳擊,拳擊——不知道是不是現在那種拳擊,還是古印度那時候什麼拳擊?接著賽跑,現在全世界運動大會都在進行賽跑;接著游泳。阿底峽尊者就是王子,你看,他在二十一歲以內這些全學! [0230]

 

  渡越,這個渡是三點水的渡,不知道是不是划船還有涉水什麼的?乘象,我們現在沒有生在有很多大象地方,大象那麼高,爬上去坐在上面,牠慢慢地走,要不掉下來可能也要練一下,可能是古代的人還要練習在那個大象上射箭,還有做各種動作。乘象、騎馬,還有造車,接著還有造弓箭、角力,共三十種。 [0301]

 

  在演唱、樂器的技術有十八種:演唱、樂器舞蹈;擊鼓,鼓就有這麼多——擊鼓、打腰鼓、擊小鼓、擊大鼓;還有敲鑼、彈單弦、打單面腰鼓、擊鐵鈸、擊銅鈸、彈三弦——不知道是不是跟中國的三弦一樣的?還有擊木古達鼓、鐃鈸伴奏、擊小鈸、合奏——可能是很多人要陪著王子一起練;還有彈琵琶,然後吹管樂,共十八種。 [0341]

 

  大家可以想想,這些要安排在一個王子的學習之中。因為他出生在皇族,可能當代最出色的老師都會雲集在王宮教他,應該這樣吧?因為是那麼有福報!光是一個射箭學完,就要很久! [0359]

 

  接下來到了聲樂技術七種,這裡邊有六合、仙曲、繞地、中令、五合、奮志、近聞,共七種。舞蹈技術共九種,這裡邊前面也講過舞蹈,要再分:媚態、英姿、醜態三種為身技;猛厲、嬉笑、威脅三種為口技;還有悲憫、憤怒、和善三種為心技。它分身、口、心。四種技術總合起來就是「六十四技術」。我們大家可以想一想:二十一歲以內把這麼多東西學完,非常地忙碌啊!會不會?大家覺得呢?六十四種技術都學完了! [0443]

 

  「工處」就是種種眾多的工巧,「善構言」就是指梵語,「量學」也是共通的,外道徒也會學量學。在二十一歲中就已經把這些——注意——全部學完了,這是譯師在讚文中說的。後面宗喀巴大師也就解釋說:「謂於二十一歲以內,學習內外四共明處:聲明、因明、工巧業明,及醫方明,善巧究竟。 [0516]

  

〔參考資料〕

LR P329

第二通達世俗慧,謂善巧五明處慧,如莊嚴經論云﹕「若不勤學五明處,聖亦難證一切智,故為調伏及攝他,並自悟故而勤學。」謂為調伏未信聖教者故,應求聲明及因明處,為欲饒益已信者故,應求工巧及醫方明,為自悟故應求內明,此是別義。又此一切皆為成佛故求,是為通義。

 

  「特如大卓壟巴云」,在十五歲的時候就聽一次《正理滴論》,「僅聞一次《正理滴論》」——就是阿底峽尊者聽了一次《正理滴論》,就跟一個外道辯論,把外道辯敗了。 [0531]

 

  那麼《正理滴論》到底是一本什麼書前面我有講過了,大家有沒有記得?七部量論中有如主體一般的有三部論,對吧?《釋量論》、《定量論》,還有什麼?《正理滴論》。誰寫的啊?法稱論師,對吧?法稱論師就是二勝六莊嚴之一,他生在七世紀的印度南方。許多密續中都有授記,說他是普賢菩薩的化身,所以他所著的釋論都能夠無顛倒地闡述佛語的密意。 [0607]

 

〔心得〕

為什麼 宗大師特別引據卓壟巴所說尊者的公案說明尊者在因明上的成就?

可能有二,

1. 因為卓壟巴是尊者的三傳弟子,距離尊者圓寂的時間並不久,可信度相當高。

2. 間接說明了《菩提道次第廣論》跟卓壟巴所著《聖教次第論》之間的法源關係。

 

〔參考資料〕

卓壟巴的《聖教次第論》與《菩提道次第廣論》的關係

 

廣論 P592

 

本論教授,在西藏,由阿底峽尊者傳種敦巴、大瑜伽師、阿蘭若師;種敦巴傳樸穹瓦、僅哦瓦、博朵瓦、康壟巴等;阿蘭若師也傳僅哦瓦和內鄔蘇巴;博朵瓦傳霞惹瓦和鐸巴等;由他們展轉傳到虛空幢和法依賢大師。又阿底峽尊者傳授俄善慧譯師;俄善慧傳其侄俄大譯師羅敦協饒再傳到卓壟巴而著《聖教次第論》,也漸次傳到法依賢大師。宗喀巴大師即是從虛空幢和法依賢二位大師學得各家教授,並以《聖教次第論》為依據,寫成這部《菩提道次第論》。

 

  本論作者,為中興西藏佛教的宗喀巴大師(1357-1419)1357年,他誕生於青海宗喀區,即今塔爾寺。七歲出家,法名「善慧名稱祥」。十六歲(1372年)起,到西藏學法,親近各處著名的大德。十九歲就在前後藏各大寺院,立《現觀莊嚴論》宗。二十四歲(1380年)受比丘戒,已成到處聞名的論師。此後在剎公塘閱藏數年,又遍從一些大德學習各種高深密法。三十六歲(1392年)將西藏所譯顯密一切教授學習圓滿。三十九歲,在羅札從虛空幢大師受得內鄔蘇巴和僅哦瓦所傳的「教授派」的菩提道次第教授,又在紮廓寺從法依賢大師受得由博朵瓦傳鐸巴和霞惹瓦的「教典派」的教授,又從法依賢學聖教次第論,是為菩提道次第論的依據。四十三歲(1399年)應拉薩各寺院邀請,廣講教法,尤其注重大小乘戒的弘揚。四十六歲由勝依法王等眾多大善知識勸請,在惹真寺著《菩提道次第廣論》,後又著《密宗道次第論》,詳釋四大密部修行次第。五十三歲(1409年)建格登寺,是為黃教根本道場。五十九歲,命妙音法王建哲蚌寺(1416年建成)。又因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帙太多,鈍根眾生難於受持,另造一略本《菩提道次第論》。六十二歲(1418年),由大慈法王建色拉寺(1419年建成)。是為黃教三大寺。六十三歲,大師示寂於格登寺。

 

《起信津梁》P132

 

在雪域中,大師見到大菩薩具德燃燈智的教授具備這樣的道理,無誤地抉擇了菩提道次第中的顯、密道次第,如此的大車軌是極其稀有的;大師也依靠著這個道軌,心中生起很大的定解。而在具德阿底峽的教授道軌中,大師對大善知識博朵瓦 等人的教授,雖然也有著稀有的定解,但特別看到大譯師覺慧上師 :所著《教法次第論》 ,及其上首弟子具德卓隆巴所著《教法次第廣論》等,與自己所了悟的道次第極其相順,將之視為超勝的道軌。大師說:「由於具德阿底峽的教授,是將一切佛語及其釋論、口訣皆編為一個道次第而開示,如果善說者如實講說,善聽者也如實行持的話,不僅是瑣碎的教授,而且一切佛語都能連貫起來。因此,對於需要以共通道修心來引導的所化機,不用開示許多不同的引導。」大師只會以道次第為主來接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