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項


2021年1月25日 星期一

廣海明月 第294講

 講次  0294  (2021/01/21 ~ 01/24)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   P4-LL2 ~ P5-L3 成就菩薩律儀者……諸勝者子所有制限。

入門段落   1 P118-L5 ~ P119-L8 在無等覺窩傑的廣傳中......特別地恭敬這位上師。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5371-130294

  在無等覺窩傑的《廣傳》中有清楚地記載:主要在見地上來說,尊者是中觀應成派的見地,見地是非常高的。見地雖然很高,進入大乘道與否,主要還是看什麼呀?有沒有菩提心。那麼確定你是不是大乘人看什麼呀?心中生起菩提心就是大乘人;如果沒有菩提心,怎麼樣都不算是入大乘數。因此,為了大寶菩提心,為了在相續中能夠生起菩提心,為了在上師面前受取菩提心,阿底峽尊者就歷經數月渡越大海,然後去到金洲那個地方。去的時候,尊者的眷屬有一百二十五位比丘與沙彌,金洲大師旁邊則有五百位比丘。到了之後就在金洲那個地方,十二年中間跟金洲大師修學菩提心。 [0111]

   對於大經大論而言,阿底峽尊者與金洲大師都很善巧,而且在見地上,阿底峽尊者又特別超勝於金洲大師,但是他們的差別就是在相續中是否生起菩提心,為此尊者才會去了金洲。在阿底峽尊者所有的上師裡,金洲大師成為最主要的上師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因為這個。所以在這十二年裡並沒有學習很多教典,而是學修菩提心,看相續中是否能夠生起,乃至未生起之間就一直在上師跟前,所以是主要的上師。這個就是講阿底峽尊者依止金洲大師修學菩提心的一小段。 [0211]

  看了這一小段可能我們就想:啊,菩提心是很重要的!像阿底峽尊者這麼了不起的人、這麼聰明的人,都要在他的上師面前十二年勤勤懇懇地修習菩提心,看來菩提心我得下一點功夫了!大家可能會得到這樣的一個感覺。但是仁波切講到這兒的時候就開始講——最近有人說:「依止上師是西藏的特色,佛法中沒有特別強調一定要依止上師。」接著仁波切說:「但不是這樣,印度的大成就者們都依止上師。覺窩傑具德阿底峽尊者依止金洲大師的原因,是由於他的菩提心傳承極為清淨,而且加持力極大。如果能如實地依止上師的言教,就是自己獲得加持的最勝之門。」 [0311] 

〔心得〕

他宗:依止上師是西藏特色,佛法中沒有特別強調一定要依止上師。

自宗:印度的大成就者們都依止上師,例如阿底峽尊者依止金洲大師。

我聽聞了尊者的公案,生起修菩提心的重要,就要趕快去修嗎?會忘記獲得加持是來自於如實地依止上師的言教嗎?

如果沒有上師的加持,要成就一點點功德都是不可能的。

   我再說一遍:「阿底峽尊者依止金洲大師的原因,是由於他的菩提心的傳承極為清淨,而且加持力極大。如果能如實依止上師的言教,就是自己獲得加持的最勝之門。」因此尊者在十二年中,在心中還未生起菩提心時,就在上師跟前修習菩提心。具德阿底峽尊者的一切上師中,最殊勝的是金洲大師,因為依止金洲大師才能生起菩提心,所以執持金洲大師是所有上師之中最超勝者。 [0352] 

  阿底峽尊者已經去西藏了,在西藏的時候,也就一直念著金洲大師的恩德,念念不能忘!然後說:「我能有善心,此乃上師恩。」就是由於這位上師而生起了菩提心,所以他特別地恭敬。這種感恩應該持續生生世世吧!這種對金洲大師的感恩心。 [0424] 

〔心得〕

尊者在教我如何對師長念恩。

  在學習祖師的傳記中,有人說:「啊!這已經是過去很久的事了。」但是為什麼要學習祖師的傳呢?就是為了明了當下自己的所行,前人走過的路、成功者走過的路,自己沿著這樣的路也會獲得成功。所以這裡邊要抉擇的一點是:依止上師並非是好像藏系的特色,無論顯密都要有善知識——領進門、中間護航、到最後成佛都離不開善知識;聞思的時候離不開,生起證量、證正法的時候也是離不開。 [0509] 

〔心得〕

他宗:祖師傳記都是過去很久的事了。

隱藏的他宗:現在時代己經改變,祖師的公案在現代沒有用。

自宗:學習祖師的傳是為了明了當下自己的所行,前人走過的路、成功者走過的路,自己沿著這樣的路也會獲得成功。

自宗:無論顯密都要有善知識——領進門、中間護航、到最後成佛都離不開善知識。

   所以在這裡邊要再強調,有人說:「啊,好像依止善知識太困難了!消除非理作意都很困難。」那可能還得在內心中再再地堅定:如果想獲得成就的話,不是簡單結個緣,想要獲得成就,讓自己的這個暇身不要虛度,那麼這一個次第應該是不可以違越的。因為沒有上師的加持力,斷一分過、修一分德,這都變成了非常困難,甚至極難生起。 [0544] 

〔心得〕

他宗:依止善知識太困難了!消除非理作意都很困難。

自宗:想獲得成就的話,不是簡單結個緣,想要獲得成就,讓自己的這個暇身不要虛度,那麼這一個次第應該是不可以違越的。

自宗:沒有上師的加持力,斷一分過、修一分德,這都變成了非常困難,甚至極難生起。

  所以在提到阿底峽尊者追隨在金洲大師身旁十二年,為了修起菩提心。阿底峽尊者聰明絕頂,那樣的人況且在修菩提心的時候,還要依止金洲大師十二年。大家都知道他小的時候就很善良,坐在車上出去就說:「願我的善根和福報都與眾生共!」是從小就顯現出這樣殊勝善心、絕頂聰明的人,在他要修菩提心的時候,尚且要依止金洲大師老老實實地學習。所以也提醒我們在依止法上不要有什麼偷心,也不要覺得這只是說給別人聽的。這是一個佛弟子必須要走過的路——一定要依止善知識,不然很難獲得成就。 [064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