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項


2021年4月17日 星期六

廣海明月 第317講

 講次  0317  (2021/04/12 ~ 04/14)

科判  道前基礎

廣論段落   P7-L7 ~ P7-L8 其為本尊所攝受者……及廣大正法。」

入門段落   1 P146-L9 ~ P147-LL4 第四分三:第一、本尊所攝受者......這就是「謁見本尊天顏」的部分。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5485-130317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阿底峽尊者的功德。請大家翻開《四家合註入門》146 頁,看中間「第四分三」,這裡邊會介紹阿底峽尊者為本尊所攝受的狀況。看原文。 [0022]

   第四分三:第一、本尊所攝受者:其為本尊所攝受者,如《讚》云:「勝歡喜金剛、〔立三三昧耶王,屬事部之能仁,結說法印,即今《修法大海》等論所載者是。三三昧耶者,謂身語意;或指不臥於床、不飲酒、不食似手印三者。〕雄猛世自在觀世音、主尊度母等即勝樂輪、不動尊共六尊,謁顏得許故,或夢或現前,常聞最甚深,及廣大正法。」 [0109] 

  現在大家可以看一下仁波切的講記。這科判第四個分三,第一就是「本尊所攝受」。覺窩傑具德阿底峽尊者具備這三個圓滿因的狀況是如何呢?首先,「其為本尊所攝受者,如《讚》」,這個讚就是指《八十讚》,「如《讚》云:勝歡喜金剛,立三昧耶王」,「勝歡喜金剛」就是指本尊喜金剛,「立三三昧耶王」是指釋迦牟尼佛。「屬事部之能仁,結說法印,即今《修法大海》等論所載者是。三三昧耶者,謂身語意;或指不臥於床、不飲酒、不食似手印三者。」「事部之能仁」,密續有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這個事部,它是密續四部中的第一部,為什麼叫事部呢?它主要是透過沐浴、清潔等外在的行為修持密法,所以稱為事部;這裡邊是事部的釋迦佛。 [0225] 

  這裡邊要解釋的就是,通常「三昧耶」是指誓言,但是「立三三昧耶王」就是指釋迦佛。然後這裡邊還要解釋一下,它說「三昧耶者」指身語意的三昧耶,或者是指不臥於床、不飲酒、不食似手印三者。「不食似手印」是指什麼呢?就是指不食用形狀做得像手印和人、動物的食物。 [0300] 

  接下來就講到:「雄猛世自在觀世音、主尊度母等」。「主尊度母」就是綠度母;這裡邊提到「雄猛世自在觀世音」,就是指觀世音菩薩。有很多對觀世音菩薩的稱名,像普陀主、世間主、世間自在、大悲尊、蓮花手等等;這裡邊說還是導師釋迦佛的八大近侍佛子之一,另外雄猛世自在觀世音是三世諸佛大悲的一個總聚體,大悲的代表。那麼度母——這裡邊說主尊度母,度母就是指佛教的本尊,主要是白度母和綠度母。 [0351] 

  接下來,「即勝樂輪、不動尊共六尊」,「勝樂輪」就是無上瑜伽部的母續的本尊,或者有人稱勝樂金剛、黑茹迦。「不動尊」,這裡邊仁波切解釋為是忿怒不動明王,不是五部如來的不動佛。這是噶當派的六個本尊,覺窩傑尊者平常的課誦就是這六位本尊的自生法等儀軌,主要依止的本尊也就是這六尊。格西對「不動尊」的解釋是說,是指阿底峽尊者的不共護法,尊者在前往拜見金洲大師的途中遇到了很多的災障,都是由於他的護持而順利度過的。也會有本尊和護法都是一尊的,像瑪哈嘎拉,他是忿怒的觀世音,但是他也是不共的護法、大乘的護法。在這裡邊,仁波切為我們介紹說噶當派的六個本尊,阿底峽尊者常常修的是這六位本尊的自生法等儀軌,主要依止的本尊也是這六尊。 [0507] 

  「謁顏得許故」,就是直接地現見了他們,並且獲得開許。「或夢或現前,常聞最甚深,及廣大正法」,就是說或者在夢裡呀、或者直接現前——直接現前是什麼意思?可能靜坐的時候,或者有的時候本尊現前也不一定是在靜坐的時候,已經直接就像師生一樣對話,像生活一樣地這樣對話——經常從他們聽聞甚深、廣大的正法。 [0541] 

〔心得〕

直接現前:在靜坐時或直接像師生一樣對話。

宗大師親見文殊師利菩薩亦復如是。

為何要「謁顏得許」?因為依止法,皈依的緣故。

   這些本尊當中,度母是以常人談話互動的方式在尊者的面前,這個有大量的史料記載。在尊者進入西藏之前,尊者就啟問度母說:「此行是否有利藏人呢?」度母就授記說:「對藏人有廣大的利益,尤其是依靠一位優婆塞——種敦巴,會產生很大的利益。透過這位優婆塞,就能作廣大的佛教事業。」這就是「謁見本尊天顏」的部分。 [0620] 

〔參考資料〕

尊貴 創古仁波切開示「自生」與「對生」觀想

提問:尊敬的仁波切,我們這三天進行了非常殊勝的藥師佛法會,在儀軌當中有提到所謂的「自生」與「對生」。請教 仁波切,什麼是「自生」與「對生」的觀想?如何在片刻之間就完成這個觀想?謝謝。

 仁波切:

(一)、觀想的方法

在進行自生觀想或對生觀想時,可以將兩者同時觀想,也就是自生、對生一起出現。或者不同時做觀想,而先觀想自己是本尊。自生觀想清楚之後,再進行前方的對生觀想,觀想前方也有一個藥師佛,這樣也是可以的。因此,觀想的方法有這樣次第的不同。

 

(二)、觀想的原因與目的

1、自生觀想

為什麼要做自生觀想?意即為什麼要觀想自己就是本尊呢?它的原因是:首先,我們現在都在學習與修持佛法,以佛法的見解來說,透過修持,我們最終都能夠得到佛的果位。為什麼我們能夠得到佛的果位呢?原因就是由於我們每一個人的本質、本性就是佛性,都具有如來藏,只是受到一些暫時的煩惱與染污所包覆,使得最好的佛性沒有辦法展現出來。要讓這個佛性展現出來,就必須知道自己本來是清淨的,是具備佛性的;而且需要時常想著、提醒自己:你是清淨的;方法就是透過自生觀想,讓自己知道自己是清淨的。就像在藥師佛的修持當中,觀想自己是藥師佛的時候,即在培養與明白自己的心與藥師佛的心是無二無別的,是一樣的,這就叫「自生觀想」。透過這個觀想,可以幫助我們本所具有的這個清淨的功德展現出來。

自生觀想就是觀想自己是本尊,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我們本來具有的那個佛性,能夠開展、顯露出來。

 

2、對生觀想

接下來,為什麼要做對生觀想,也就是在前方亦觀想有佛菩薩呢?這是因為我們為了要認識自己的佛性,讓自己的佛性開展,就需要具備幾個條件。第一個是要有福德資糧,要積聚福德資糧;而且你要真正對三寶有信心,才可能這樣開展自己的佛性。因此,我們就要觀想在前方有藥師佛,並對藥師佛做供養、讚嘆,以及升起信心。觀想時,包含藥師佛的顏色、形象、手中拿的法器等,都很清楚的觀想於前方。以上是為什麼要做對生觀想的原因。

雖然我們現在用凡夫的肉眼,沒有辦法看到佛菩薩好像真的在我們前面,但是事實上,因為佛菩薩大悲的加持,祂隨時都在看顧著眾生。佛菩薩看著眾生,就好像在祂手掌中一樣,是那麼的清晰。所以,當我們觀想前方有佛菩薩時,最重要的是相信佛菩薩就在我們前方出現,並且在這樣的情形下來修持。

 

〔參考資料〕

上師、本尊、護法的重要性及相互關係?

上師、本尊、護法是密宗修行者的三根本,其重要性是超越一切的。上師是加持的根本,本尊是成就根本,護法是事業根本。諸佛甚深秘密曼陀羅境界,若無上師之口訣引導和適時印證,則無法得入;真言秘密,若無本尊之威德加被與時刻護念加持,則無以與之相應;菩提道上之險,猶如千重山、萬重水,無量天魔眷屬、精怪、鬼神、怨親債主,隨時等候機會破壞密法行者的善根梵行,若 無護法日夜守護,則鬼神得其方便趁虛而入,喪失身命事小,若心魔與精怪入身,淪為魔道,則千劫不得出離,報盡猶墮地獄;三根本之重要性由此可見。三根本中,上師更為本尊和護法之根本;因一切密法之傳授乃至護法之授與,皆因上師傳承之如法許可後,對行者才產生意義及實之加持作用,本尊和護法其實也就是傳承上師功德力的延伸和展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