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次 0329 (2021/05/24 ~ 05/26)
科判 道前基礎
標題 本論包含一切聖教,且彼此無違
音檔 5A 09:40 ~ 12:35
廣論段落 P8-L10 ~ P8-L11 此論教授殊勝分四……大罪行自趣消滅殊勝。
手抄頁/行 第1冊 P136-LL2 ~ P137-LL1 ( 2016 南普陀版:P136-LL3 ~ P137-LL1 )
很高興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此論教授殊勝分四: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一切聖言現為教授殊勝,易於獲得勝者密意殊勝,極大罪行自趣消滅殊勝。」我們開始一起聽師父的講解,一定要注意聽! [00′26″]
此論教授殊勝分四:
這個本論的內容,本論的精要的內容,它好的、特別殊勝的地方,分四部分來說明它:
一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二一切聖言現為教授殊勝,三易於獲得勝者密意殊勝,四極大罪行自趣消滅殊勝。
分成功這個四部分,那麼這個四部分,現在我們先大致地來了解、說明一下。第一個呢,它這個論,我們現在所要學的這個論,它通達所有的聖教,這第一個。就它的整個內涵來說,包含了一切佛的圓滿的教法。不過在一般情況之下,我們了解的這個教法,往往彼此之間好像有差別,乃至於有牴觸,乃至於有牴觸。說性宗講空,相宗講有,這個不對;小乘講的跟大乘講的,往往又是各說各的,互相不能容納對方。他現在說,不但包含了一切,而且彼此間絕不違背,這個不違背,擺在一塊兒的話,產生的卻是相輔相成。 [02′23″]
平常我們學佛法,最感到困擾的一點事情,就是這個。說我們要學圓滿的,結果這個法師嘛,這個講這個,那個講那個,不一樣;等到你看經嘛,經上面又是說有各各差別,你不知道如何取捨。乃至於再退下來,說我們現在看看那個佛教當中修持的人嘛,那一派修這個的,那一派修這個,彼此之間又各說各的,你不曉得如何取捨。更進一層,總之我們看,乃至於我們現在這個團體當中,也是大家呀,哎呀,這個你沒辦法把那些事情擺平。現在不!它不但包含一切,而且彼此間相輔相成。 [03′22″]
好!我們聽完了這一段之後,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以前在廣論班學習的時候,通常聽一遍,我提問題同學都有點答不上,因為聽過去了沒什麼印象。所以那個時候很多同學就在上課之前他們會用功,會組成小組把這一段師父的帶子反覆地聽,然後找出他們要研討的點。因為聽過了,我再上稍微大一點的課——就是同學來得多一點的時候,他們就會去對比他們小組研討的點和我們這個大課研討的點有什麼不同呢?對比之下大家互相學習,效果是很好的。你們如果能夠這樣做的話,我是很感謝諸位的! [04′10″]
〔心得〕
我們如果能夠學習的好,就可以讓師長少擔點心。也讓師長有時間可以利益更多的有情。
那麼這裡邊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就內涵來說,它有多麼地遼闊呢?師父用那個原話還記得嗎?「包含了一切佛的圓滿的教法。」注意!這裡邊出現了「一切佛的圓滿的教法」,就這樣一本論,它的內涵喔!你看原文的話,就是通達一切聖教、佛陀的一切聖教沒有相違背的這種殊勝,這裡前面有「通達」兩個字。然後師父用非常簡要的一段話,就告訴我們實際上這本論它的範圍包含了一切佛圓滿的教法——它的這個內涵的廣闊性。 [05′40″]
那麼再對比我們現在一般的狀況。注意!在說到在一般的狀況下,師父用了幾個字,還記不記得那幾個字是什麼?八、九個字吧!是用了什麼?說佛的一切圓滿教法的內涵是非常殊妙的,那麼一般的情況下——接著該到誰了?該到我們這些學的弟子們。他說:「我們了解的這個教法」,和佛說的那個圓滿的教法這兩者,師父說:「往往彼此之間好像有差別,乃至於有牴觸」。「乃至於有牴觸,乃至於有牴觸」,師父說了兩次,接著就舉了什麼?相宗、性宗、大小乘,說各說各的,不能容納對方。這是佛說的教法的意思嗎?不是的,是我們了解的教法,我們了解成這樣子了。 [06′36″]
〔心得〕
為什麼 宗大師會特別強調一切勝教之間是「無違」?
因為我不了解佛說的教法內涵,所以,往往以為他們彼此間好像有差別,乃至有牴觸。我不知道那些是方便說,那些是真實義;甚至誤解經義的所詮,所以才會有經典間、各宗派間相違的見解。
〔心得〕
我非但不了解經典的所詮,各宗各派的特點,甚至,也不了解身旁的人,所以,會產生人我之間的矛盾。
這些問題都是我們了解的這個教法、我們了解的教法,那是不是教法的本身呢?可能不是佛陀講的那個教法清淨圓滿的本身,是我們理解的那個教法。那麼真正的教法,師父說現在不是的,它不但包含了一切,而且彼此間相輔相成,要能夠通達這一點。 [08′47″]
〔心得〕
問題不在於經典本身,而在於我不了解教法。從我有限的知解去看,才會覺得有所抵觸、甚至矛盾。眼前的下手處是先看見自己的侷限,了解自方所見不可決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