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次 0331 (2021/05/31 ~ 06/02)
科判 道前基礎
標題 粗猛煩惱源自簡單問題
音檔 5A 12:35 ~ 5A 14:09
廣論段落 P8-L10 ~ P8-L11 此論教授殊勝分四……大罪行自趣消滅殊勝。
手抄頁/行 第1冊 P138-L1 ~ P138-L11 ( 2016 南普陀版:P138-L1 ~ P138-L11 )
手抄段落 就是說就它的真正的意義來說……那不是開玩笑嗎?
接著師父又問一個問題:「要不然我們這麼粗猛的」,注意!後面跟著一個「這麼簡單的問題你都沒辦法調伏」,還要調伏三界一切眾生的煩惱,不是空話嗎?不是開玩笑嗎?但是注意!有一些同學會習慣地回頭看一下他們自己的修行,常常總結是很失敗的。比如說:「我學佛多少年了,可是我好像也沒得到什麼呀!我這個煩惱也沒改變多少,」然後接著就是「那我還要繼續學下去嗎?」理路就跑到這裡來了。我說這個理路還是屬於上一個理路——沒辦法利用的話,因為對佛法尚未善巧,繼續努力就可以了。沒學會的時候就放棄的話,那就永遠不會學會了;沒學會的時候應該繼續學呀!因為很多祖師、佛菩薩都是透過學習佛法得到了解脫乃至成佛,完成了他們生命徹底地蛻變和昇華。所以,我們沒學會的時候繼續學,才是應該採取的態度和方法。 [01′23″]
〔心得〕
他宗:學佛多年的我有法,應當不用繼續學,因為煩惱沒改變多少的緣故。
自宗:不遍,學佛多年的我有法,應當繼續努學,因為尚未善巧的緣故。
〔心得〕
對於師父開示的這段話:「我們這麼粗猛的、這麼簡單的問題」,以前都是略過,並沒有想到什麼問題,更看不到師父所指的意趣。但是,
老師卻從這點上,深入引導我去看到 師父想要引導的深刻內涵。
粗猛如何對應簡單?
→什麼是「粗猛」?什麼是「簡單」?
〔心得〕
他宗:正在經歷時會覺得很嚴重,但是經歷過後就覺得簡單。既粗猛又簡單。
自宗:如果對暴風雨(煩惱)了解的越多,甚至每次都可以削弱一下,就會變簡單。很多猛的煩惱源自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
→這個簡單的問題是什麼呢?
〔心得〕
簡單的問題:
→我們心裡對這個事情的認知點錯謬了,對這個問題的安立出了問題。
當我們思考之後,我們會發現:最大的問題不是發生了糟糕的事情,最大的問題是發生了那件事情之後,我們對這個問題糟糕的想法才是厄運的開始,才會把我們拖入更深的痛苦的深淵。所以很顯然是知見的問題,是對那個問題的安立的問題。而對那個問題的安立的問題,我們是可以改的呀!如果去改變外境沒辦法,但是內心是可以改的呀!因為透過思惟改啊!透過聞思教理,用佛陀教給我們的智慧去看待這件事情,不用自己的看法看,那就看開了嘛!就看到希望了,就看到腳下的路了! [04′52″]
那麼討論一下「粗猛的」和「簡單的」,我們可能認為它倆不是一組的!看一看獅子賢論師解釋《現觀莊嚴論》第二品,有人認為:「就像有力的敵人需要有力的戰士才能對付,那麼對付煩惱的時候,也應該是上品的對治品對治上品的煩惱;就像力氣小的敵人,只要是力氣小的士夫就能夠對付,下品的對治品對治下品的煩惱。因此,先生起下品對治品對治上品的煩惱,之後再生起上品的對治品對治下品煩惱,這樣是不合理的。」 [06′02″]
〔參考資料〕
《現觀莊嚴論明義釋》
云何最極清淨耶?頌曰:由斷諍門中 道能量所量 由是平等性 遍對治三界
於此所謂「對治者理應由上上品等,而相違品理應由下下品等」之諍,由為除衣所染細垢必須染匠極大劬勞之喻斷除之門,宣說所修之道最極清淨。由具三界相之能知所知不可得性故平等門,即彼體是一切對治性故,安立佛之清淨是極清淨。
針對這個問題,獅子賢論師就回答他了:「就像洗衣服的時候,如果想要去除粗顯的汙垢,不需要很長的時間;如果要去除細微的汙垢的話,染衣服的人就必須要花更大的力氣才能清洗乾淨。同樣地,對治粗分上品的煩惱,只要下品的對治品就可以了,隨著要對治越來越細的煩惱,就必須花越來越大的力氣。因此,下品對治品對治上品煩惱,而上品對治品對治下品煩惱是合理的。」 [06′46″]
打掃過衛生的人都知道,比如說掃院子,像大掃把掃一掃就可以了,可是如果你是要清除瓷磚地板縫隙裡邊的汙垢,可能要用各種細小的工具。有的人乾脆就趴在那上面一點點地刮,有的時候一塊瓷磚的四邊就要刮上一段時間。還有比如說洗鍋子,如果那鍋子已經積一段時間了就很難清洗——不是保持每天清潔的話。但是你要掃地面上大面積的浮塵,是很快就掃完的。 [07′24″]
在《寶性論》中也舉了洗衣服的譬喻,說:「聖者同時斷除見道所斷煩惱,修道位的階段則是漸次斷除修道所斷煩惱,就像染衣服的人在染前要清洗衣服,他用比較小的力氣就能夠清洗比較明顯的汙垢,可是如果要清洗更細微的汙垢,就必須要用更大的力氣。」我覺得這一段話就可以證實師父說「粗猛的、簡單的」,是師父講那句話的一個依據。 [08′02″]
〔參考資料〕
《寶性論》
如芽等漸生,能破種子皮,
如是見真如,遣除諸見斷。
如同妙樹的芽、幹、枝等逐漸生長次第能破除種子的外皮,同樣,以次第見到法界勝義真如而逐漸遣除見所斷的煩惱,因此見斷如同果皮。
修道智所斷,說為如破衣。
與現量見到聖道四諦法相屬,摧毀執著五蘊的我執我所執的壞聚見等所斷之核心或主體見斷之敵的阿羅漢相續中具有已經現量見法性,是修道智慧所斷,是滅盡粗大的剩餘部分,說為如同有垢的破衣。修斷如破衣。
〔心得〕
什麼是粗猛?就影響力來看。什麼是簡單?就是否容易觀察而言。
影響力越大的煩惱就越容易觀察,越容易觀察就越容易採取對治品。所以,老師說要用聞思修的努力去對治它。
聞:了解煩惱的行相以及其對治品。
思:觀察心續上煩惱的現行,思惟其對治品。
修:實際上實修對治品以對治煩惱現行。
→《廣論》P198 LL5:
【又如前說認識煩惱,思彼過患離彼勝利,以念正知而為防慎。煩惱稍出,即應用矛數數擊刺,此復自心隨何煩惱生已無間,視如怨敵與之鬥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