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次 | 0353 (2021-08-16 ~ 2021-08-18)
標題 | 《佛地經論》:薄伽梵六義
音檔 | 5B 15:53 ~ 5B
17:33
廣論段落 | P8-L11 ~
P8-L13 今初……謂盡勝者所有善說。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54-LL5 ~
P155-L6 ( 2016 南普陀版:P154-LL5 ~
P155-L7 )
手抄段落 | 所以同樣地……那麼這個是聖教,
大家好!很高興又到了我們研討《廣論》的時間了。這一次的課程,不知道諸位有沒有回去複習?複習的方式就是把師父的帶子多聽幾遍。原來很多同學是習慣重複地聽師父講那一段,在上研討課之前,像我自己的話可能是要提前聽七遍,然後研討的前一天聽一遍、在研討班上再聽一遍,有的時候要是沒聽清楚,再重複一遍,可能就將近十遍──對一段,或者本節課要研討的。一定要特別特別熟悉師父的理路、師父對這一段經文的詮釋,只有熟悉了之後,我們在對境的時候、在降伏內心的煩惱的時候,才能夠很容易地記起來,然後派上用場。00:55
好!那今天我們接著向下聽,請大家一定要專注聽聞,不能走神!01:06
所以同樣地,小、大的差別在這裡,小、大的差別在這裡。所以天台立這個,譬如說小乘四諦叫生滅四諦,然後呢進一步說無生四諦、無量四諦、無作四諦。同樣的四諦,就是程度的深廣不同,關於這個,到後面的廣文當中我們一一來解釋。總之,佛說的整個的內容,不外這幾樣東西,只是程度深淺。而下面呢就解釋:01:49
〔參考資料〕
四種四諦
(名數)四諦之法,雖為初對小乘淺近之機之法門,然其理則通於大小一切佛法,故天台從涅槃經聖行品所說,而安立四種之四諦。以配藏通別圓之四教:
一生滅四諦,苦集道之三諦,依因緣而有實之生滅,滅諦者可視為實之滅法,如此立於實生實滅上之四諦,謂之生滅四諦。是小乘教即三藏教所說也。
二無生四諦,苦集道之三諦,如幻即空,無實之生,無滅,滅諦本來自空,不生不滅,了此苦集道之因果當體即空,而不見生滅,故謂之無生四諦。即通教之所說是也。
三無量四諦,於苦諦涉於界之內外,而有無量之相,乃至就道諦而有無盡之差別,此是乃大菩薩之所修學,故謂之無量四諦,是別教之四諦也。
四無作四諦,煩惱即菩提,故無斷集修道之造作,生死即涅槃,故不須滅苦證滅之造作,如此離斷證造作之四諦,故謂之無作四諦。是圓教之四諦也。
法華玄義三曰:「四種四諦者:一生滅,二無生滅,三無量,四無作。其義出涅槃聖行品。」同釋籤曰:「其義出涅槃聖行品者,第十一第十二經廣明聖諦,今多依彼。然聖行中明四諦義,兼合大小。若解生滅及以無量,其文則顯。無生無作,文稍隱略。」
FROM:【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即薄伽梵所說至言。」謂盡勝者所有善說。
喏,這些就是佛講的最究竟圓滿的聖教,這已經完完全全一點都不遺漏了,包含了所有佛說的好的、完整的內容。「薄伽梵」是梵文,這個裡邊翻成功真正的內涵有六個項目,我寫在黑板上面你們自己看一看:自在、熾盛、端嚴、名稱、吉祥、尊貴。在《佛地經》上面有詳細說明,通常我們只用它其中一個──世尊,就是最後那個尊貴,那個就是薄伽梵的意思。我們佛的十號當中,不是最後一個佛世尊嗎?那就是。通常我們很尊敬地稱呼的話,總是稱佛薄伽梵,或者就薄伽梵。那麼這個是聖教。02:47
第一個問題:說:「這些就是佛講的最究竟圓滿的聖教」,「這些」師父是指什麼?請回答。前面講的那個「四諦」對吧?那個四諦是程度深廣的開演不同,所以說包含了所有佛所說的完整的內容。在這裡邊,前一次我們研討到,最初,苦諦是我們應該知道的,我們的快樂必須是對治了苦因,然後苦果不能夠出現的時候才會有快樂;不可能不了解苦、不了解苦因就直接想要得到快樂,這樣根本是達不到的。師父舉了「揚湯止沸」和「釜底抽薪」這兩種解決問題的方式。03:45
〔心得〕
複習了解苦、集二諦的重要。
那麼怎麼樣去真正地降伏痛苦、達到快樂呢?其實這些就是佛講的最究竟的聖教。所以聖教的目的和我們自心的目的是沒有什麼相違的,因為每個人活著都想要得到快樂,包括就是一些小動物牠們也想得到快樂。但是想要一點痛苦都不要有、想要所有的快樂永遠都不失去的這種想法,只有大覺世尊他究竟圓滿地實現了。所以他把這些降伏痛苦、達到快樂的方法講給我們聽,都是為了能夠解決我們的痛苦──就是一代聖教。04:33
〔心得〕
複習了解滅、道二諦的重要。
滅諦:一點痛苦都不要有,所有的快樂永遠都不失去。
道諦:這些降伏痛苦、達到快樂的方法。
師父接下來說「薄伽梵」這裡邊有六個意思。這是在哪部經裡呀?《佛地經》對吧?我給大家略講一下。還有根據《佛地經》造了一部論,叫《佛地經論》,是親光菩薩所造,玄奘大師翻譯的──親光,親切的光。「薄伽梵」有六種意思,就師父在此處講的:一自在、二熾盛、三端嚴、四名稱、五吉祥、六尊貴。05:07
〔參考資料〕
《佛說佛地經》
以十地思想中的第十佛地為中心而論述,佛在最勝大宮殿中,對妙生菩薩詳述大覺地的五種法相,也就是清淨法界與四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為《佛說佛地經》(Buddhabhūmi sūtra)的論釋,共有七卷,由親光菩薩等造,唐朝玄奘譯,共有七卷,又稱《佛地論》。收於《大正藏》經論部、毗曇部第二十六冊。
薄伽梵者,謂薄伽聲依六義轉:一、自在義;二、熾盛義;三、端嚴義;四、名稱義;五、吉祥義;六、尊貴義。
如有頌言:「自在熾盛與端嚴, 名稱吉祥及尊貴,如是六種義差別, 應知總名為薄伽。」
如是一切如來具有於一切種皆不相離,是故如來名薄伽梵。其義云何?
謂諸如來永不繫屬諸煩惱故,具自在義。
焰猛智火所燒煉故,具熾盛義。
妙三十二大士相等所莊飾故,具端嚴義。
一切殊勝功德圓滿無不知故,具名稱義。
一切世間親近供養咸稱讚故,具吉祥義。
具一切德常起方便利益,安樂一切有情無懈廢故,具尊貴義。
或能破壞四魔怨故,名薄伽梵。四魔怨者,謂煩惱魔、蘊魔、死魔、自在天魔。
佛具十種功德名號。何故如來教傳法者,一切經首但置如是薄伽梵名?謂此一名世咸尊重故,諸外道皆稱本師名薄伽梵。又此一名總攝眾德,餘名不爾,是故經首皆置此名。薄伽梵德後當廣說。」(CBETA 2021.Q3, T26, no. 1530, p. 292a24-b13)
〔心得〕
雖然 師父所引的經文來自《佛地經論》而非《佛地經》,但是,可以感受到 老師一點也不會觀過。而且,還帶著我們認識《佛地經》和《佛地經論》。
「自在」是什麼意思呢?由於如來徹底地遠離煩惱,與煩惱沒有係屬,所以是具足自在。這個具足自在是因為如來徹底遠離了煩惱,與煩惱沒有係屬,所以具足自在。05:28
〔心得〕
謂諸如來永不繫屬諸煩惱故,具自在義。
→ 係屬,即為關連。
→ 跟煩惱沒有係屬,也就是一點點煩惱都沒有。
那麼「熾盛」是什麼意思呢?熾盛一般是形容什麼的?形容火焰。這個火焰還不是一般的火焰,是熊熊的烈焰,對吧?那麼這個熊熊的烈焰怎麼來形容佛陀呢?是形容智慧的烈火燒煉,所以具足熾盛──智慧的烈火燒煉。05:52
〔心得〕
焰猛智火所燒煉故,具熾盛義。
→ 能夠得到智慧,是因為智慧的烈火燒煉,讓煩惱一點點都沒有遺留。
第三個是「端嚴」。那麼為什麼說佛陀具足端嚴呢?我們都說:「啊!有的人長得相好,有的人莊嚴。」但是很少有說:「具足端嚴」,就是哪兒都沒有缺憾的。因為佛陀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所莊嚴,所以他是具足端嚴,這也是薄伽梵的第三種意思。06:20
〔心得〕
妙三十二大士相等所莊飾故,具端嚴義。
→ 因為佛的相好端嚴,讓觀者生起信心、歡喜心,生起想要得到佛果的心。
那麼第四個是「名稱」,這個名稱的意思是一切殊勝的功德圓滿,沒有一個功德他不圓滿的,沒有什麼事情是佛陀不知道的,所以具足名稱。06:39
〔心得〕
一切殊勝功德圓滿無不知故,具名稱義。
→ 無不知故,老師這邊的解釋為「沒有什麼事情佛陀不知道的。」
→ 另外有一種解釋為,因為具備一切殊勝功德、圓滿,所以名稱遍揚,沒有世人不知道。
→ 因為世人遍知,故能利益世人。
〔參考資料〕
六義──薄伽梵六義
﹝出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梵語薄伽梵,亦云婆伽婆,名具六義。佛地論云:自在、熾盛與端嚴、名稱、吉祥及尊貴,如是六德義圓滿,是故彰名薄伽梵。唐玄奘法師,明五種不翻中,第二多含不翻,即薄伽梵是也。(五種不翻者,秘密不翻、多含不翻、此方無不翻、順古不翻、尊重不翻也。)
〔一、自在義〕,謂如來永不屬諸煩惱之所繫縛,故曰自在。
〔二、熾盛義〕,謂如來猛燄智火,洞達無際,故曰熾盛。
〔三、端嚴義〕,謂如來三十二相莊嚴妙好,故曰端嚴。(三十二相者,足安平相,千輻輪相,手指纖長相,手足柔軟相,手足縵網相,足跟滿足相,足趺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過膝相,馬陰藏相,身縱廣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靡相,身金色相,身光面各一丈相,皮膚細滑相,七處平滿相,兩腋滿相,身如師子相,身端直相,肩圓滿相,四十齒相,齒白齊密相,四牙白淨相,頰車如師子相,咽中津液得上味相,廣長舌相,梵音深遠相,眼色金精相,眼睫如牛王相,眉間白毫相,頂肉髻成相也。)
〔四、名稱義〕,謂如來圓滿一切殊勝功德,十方世界,無不聞知,故曰名稱。
〔五、吉祥義〕,謂如來既具勝妙之德,故一切世間讚歎供養者,亦獲吉祥,故曰吉祥。
〔六、尊貴義〕,謂如來始從兜率天中降生王宮及出家已,而登極果之位,方便利益一切眾生,故曰尊貴。(梵語兜率,華言知足。)
FROM:【三藏法數(明·一如等 撰)】
第五個「吉祥」,是說一切世間恆常親近、供養、稱讚,所以具足了吉祥。你看!現在也是啊,現在只要是東南亞的國家,所到之處,你只要進去佛殿,看到出家人似乎也沒有什麼國界的差別,都在釋迦佛的腳下磕頭、祈求。甚至你在一些非漢語系的國家裡,還會聽到他們用漢語念經,對不對?用漢字的經典在念。看外表有時候看不出來是哪一國的出家人,但是你看他們禮佛的時候都是一樣的,一說話的時候,發現:啊!這是好幾國不同的語系的出家人。一切世間恆常親近供養、恆常稱讚,所以他具足了「吉祥」。這已經講到第五點「吉祥」了,對吧?07:38
〔心得〕
一切世間親近供養咸稱讚故,具吉祥義。
→ 因為親近、供養、稱讚如來,所以,我也會因此獲得資糧、獲得吉祥。
第六個是「尊貴」。那麼具足尊貴是什麼意思呢?這個尊貴是「具一切德常起方便利益,安樂一切有情無懈廢故,具尊貴義」。由於佛陀具足這六種功德,所以稱為薄伽梵。或者由於降伏四魔,稱為薄伽梵。那四魔是什麼呀?就是煩惱魔、蘊魔、死魔,還有天魔。08:12
〔心得〕
具一切德常起方便利益,安樂一切有情無懈廢故,具尊貴義。
→ 因為佛陀具備一切利益有情的方便,而且精勤的利益有情,因為,我才能夠聽到佛法,受到佛陀說法、弘法的利益。
所以這個名稱可以說天上、天下、三界、六道最美妙的一個名稱──薄伽梵,希望大家能夠了解它的意思。師父在這裡邊講了一下,在後面的講解中還會再詳細地給我們講。當我們聽到了薄伽梵具足那六種意思的意義之後,對我們的生命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比如說此刻,我聽到了、我知道了,那麼「薄伽梵」的這個名號,對我們的生命會產生怎樣的作用呢?大家可以想一想。08:5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