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項


2021年8月25日 星期三

廣海明月 第354講

 講次 | 0354 (2021-08-19 ~ 2021-08-22)

標題 | 佛功德──調伏龍王,利他不懈

音檔 | 5B 15:53 ~ 5B 17:33

廣論段落 | P8-L11 ~ P8-L13 今初……謂盡勝者所有善說。

手抄頁/ | 1 P154-LL5 ~ P155-L6 ( 2016 南普陀版:P154-LL5 ~ P155-L7 )

手抄段落 | 所以同樣地……那麼這個是聖教,

 https://www.amrtf.org/zh-hant/clear-moonlight-great-ocean-0354/

「尊貴」,我們可以再考慮一下,比如說:我們會認為地位很高,或者很有教養。一般是這樣吧?但是對於佛陀薄伽梵具有的這個六種功德的第六種「尊貴」的意思,這裡邊的解釋是說:「具足一切的功德」,它的作用是什麼呢?「恆常以種種方便利益安樂一切有情」,後面還有四個字「毫無懈怠」,所以「具足尊貴」。00:40 

這個尊貴點是從什麼地方出發呢?就是他的心,有種種方便安樂一切有情的時候,完全沒有懈怠──毫無懈怠!這個「尊貴」的闡釋,尊貴之所以稱為尊貴的原因,是因為他的心裡都是大悲的意樂,而且有種種方便安樂有情,完全沒有一絲一毫的懈怠。佛菩薩看到有眾生的得度因緣出現了之後,立刻就去救度他,是完全沒有不救度他的理由。像佛陀在他的本生中有很多這樣的故事,就算請佛去幫忙消除什麼障礙的時候,佛陀也會觀察用什麼樣的方式能夠最好地幫到他。01:30 

〔心得〕

佛菩薩有心、有能力,也有方便善巧來救度眾生。但是,為什麼我還沒有得度?因為被救度的因緣還沒有具足。所以,我應該努力的讓可以得度的因緣可以具足,就是要不斷的淨罪集資,造跟佛菩薩相應的業。

 比如說現在不是學到止觀嗎?在佛世的時候,有很多比丘跟隨著佛陀修習靜坐,佛陀希望大家能夠在稍稍安靜一點的地方修習定慧。有的比丘就前往須彌山上修,因為他們已經神通自在。那個須彌山是海上有八萬由旬、海下有八萬由旬,它突出在海面有幾個方向,有一面是琉璃的、一面是金子的、一面是白銀的,總之就是眾寶所成的須彌山。02:03 

〔參考資料〕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44:「

難陀鄔波難陀者,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苾芻曰:「汝等當於蘭若樹下、或空室中、或山崖坎窟、或草𧂐內、或居露地、或在屍林、或餘林中、或住邊房受麁弊臥具,向如是處簡息外緣,端心靜慮求斷煩惱,勿為放逸後置憂悔,此即是我真實教誡。」如是世尊為諸苾芻說思惟事令棄憒閙。

時有苾芻得世俗通者,便往妙高山而修靜慮。佛告諸苾芻:「妙高山王者下從金輪與海水齊,有八萬踰繕那,從水上高出亦復如是。其形畟方四面,各有二千踰繕那,人天樂觀相狀端正,上有三十三天四寶所成:東面水精、南面吠琉璃、西面白銀、北面黃金。於此山下大海之中有龍王宮,亦四寶所成受用無闕。有二龍王:名難陀、鄔波難陀,而住於此,各有八萬四千諸龍以為眷屬。此二龍王,假使金翅鳥王不能損害,所有飲食皆同諸天上妙供養。

時二龍王由貪愛故,各以其身遶山七匝,舉首而住,俱作是念:『此等受用皆悉是我福業所招。』以惱嫉心故每日三時吐其毒氣,齊二百五十踰繕那內,所有鳥獸聞毒氣者並皆喪命。龍吐氣已遂便睡著。」

時諸苾芻修靜慮者,由龍毒氣皮肉變色憔悴萎黃。如世尊說:「汝等苾芻欲求戒淨,可於半月為褒灑陀,求除罪故為隨意事。」時彼苾芻至長淨日皆來集會,時舊住者怪而問曰:「何故仁等顏狀異常萎黃若此?」其靜慮苾芻以緣具告,諸苾芻曰:「龍為惱害何不調伏?」答曰:「此唯世尊及大聲聞方能制伏,非我所堪。」

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作是念:「我諸弟子誰堪降彼二大龍王?」佛知大目乾連定能摧伏,便告大目乾連曰:「汝當觀察難陀、鄔波難陀二大龍王。」

時大目乾連唯然受教,即作如是方便入定,從室羅伐城沒、於妙高山出,在龍身上經行。龍睡不覺,復行頂上,亦不覺知。目連即入其腹振大雷霆,睡仍不覺。

爾時尊者便作是念:「龍有二緣方可降伏。云何為二?一者令其瞋怒,二者發恐怖心。我若遣彼生瞋怒者,令贍部洲悉皆震動。我今應可使其驚怖。」即化作龍身大彼三倍,身遶二龍周圍七匝,舉首而住。龍覺身重即便睡寤,見彼大身極生驚恐憂惶失計,作如是念:「所居之處今被欺奪。」遂化作小身棄宮逃竄。

尊者大目連即復本形,遮彼龍前整容而住,問曰:「汝二龍王欲何所作答?」曰:「有大德龍來至住處,欲害我命奪所居宮,有此難緣逃向餘處。」尊者報曰:「我於向者到汝宮中不見斯事。」龍曰:「我等親見。」尊者曰:「汝可還宮示我形狀。」龍曰:「大德!豈復欲殺我耶?」尊者曰:「我共往看,誰敢相殺?宜可迴去示彼形容。」

龍與尊者覆還住處,但覩空宮更無餘物。二龍問曰:「將非聖者見我憍暴現驚恐耶?」尊者曰:「或容如是。」彼龍白言:「聖者!何緣來此?」尊者曰:「汝等當聽!汝於過去作鄙惡業,墮傍生中受斯惡報。今時更復作猛毒心,殺害有情無悲愍念,從斯沒已除捺洛迦更無生處。」

彼二龍王俱來禮足作如是語:「欲令我等當作何事?」尊者曰:「汝等今可歸依三寶受五學處,至盡形壽不殺生乃至不飲酒,於妙高山有禽獸等依止住者,施以無畏勿令驚恐。」彼龍白言:「我等愚癡自無覺慧,幸蒙聖者拔濟苦津,自誓要心謹依言教。從今已去乃至命存,歸依三寶受五學處,於諸生類不令苦惱,愛同己子除瞋毒心。」

時大目連降二龍已欲還本處,彼二龍王禮尊者足白言:「大德!我墜迷津蒙恩救濟,至世尊處幸持我語頂禮雙足,『不審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氣力安不?』復更白言:『唯願大師慈悲哀愍,苾芻、苾芻尼等飯食訖,凡說福頌伽他之時,願稱我名以福垂濟,捨此惡業生善趣中。』」目連告曰:「當為汝白。」

時大目連所為事訖,猶如壯士屈伸臂頃,於妙高山沒逝多林出,詣世尊所禮雙足已,白言:「世尊!我已降伏二難陀龍,令受三歸并五學處,於妙高山所住有情皆起悲愍。彼二龍王附申禮敬世尊足下,不審大師少病少惱?起居輕利氣力安不?我以惡業墮傍生中受諸苦難,唯願世尊慈悲救濟。」具陳請意。

世尊聞已讚言:「善哉!善哉!彼二龍王能生厭離。」即告諸苾芻曰:「從今已去我諸弟子苾芻、苾芻尼等,每食了時說鐸𭣿拏伽他,稱彼二龍王名字為作呪願,令捨惡道生善趣中,當如是作。若不依我教者得惡作罪。」」(CBETA 2021.Q3, T23, no. 1442, pp. 866c22-867c15)

 這個時候有兩條龍王,又嫉妒、又很貪心,牠們就非常非常地喜歡這個須彌山眾寶。喜歡到什麼程度呢?就用牠碩大的身軀把須彌山纏繞了七周,纏完了之後就把頭昂起來,有點像蛇那樣昂起來,宣誓說:「這個須彌山是我的!」兩個龍王,其中有一個好像是難陀,還有一個叫鄔波難陀。牠們為了怕其他的有情靠近這個須彌山,就每天定時地會吐毒氣。那個肯定是很毒的,靠近的小生命大概頃刻間就會死亡,所以是非常可怕的!居然佛陀有些弟子還去須彌山上修定,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勇氣?02:47 

〔心得〕

如同這兩條龍王,我有因為貪心等煩惱而想要固守的東西嗎?其實,想一想是有很多的東西是我還沒有能夠捨棄的。

 結果到半月誦戒的時候,比丘們都回來了,都回到佛陀身邊、回到這個僧團,然後大家說:「啊!去哪裡、去哪裡……。」很多修定的法師們都很莊嚴,結果有幾個比丘從須彌山回來的,怎麼看起來形容憔悴,看起來好像生病了的樣子。然後就問:「你們怎麼會這麼憔悴呀?看起來。」他們就說:「啊,是因為那兒有個龍王定期地吐毒氣,我們是被沾染到了所以變成這樣。」03:19 

後來法師們就說:「你們倆那麼有修行,你們就把那個龍降伏了就好了。」他說:「哎呀!那個龍不是很好降伏的。」然後說:「那牠繼續這樣害眾生也不行啊,我們去請問佛陀吧!」然後大家就去請問佛陀。佛陀就觀察了一下,覺得派目犍連尊者去可能是比較好,就是有因緣。你看!利益方便安樂一切有情,毫無懈怠!然後馬上就去了。03:46 

〔心得〕

佛陀應該具有調伏兩條龍王的能力,祂為什麼在觀察後,不是自己去,而是派目犍連尊者去呢?因為有因緣。這兩條龍王有得到目犍連尊者救度的因緣。

佛陀救度這兩條龍的心毫無懈怠;目犍連尊者救度這兩條龍王也是毫無懈怠。

 其實有一種辦法就是讓那兩個弟子回來就好了,但是那兩個龍卻在那兒繼續吐毒氣,所以佛陀就派目犍連尊者去了。然後目犍連尊者入定之後,很快就到了須彌山──屈伸臂頃到了須彌山,到了須彌山一下看那兩個龍王吐完了毒氣呼呼睡大覺,纏著那個須彌山睡得非常地熟。04:08 

然後目犍連尊者就在牠們的身上來回走路、踏步,希望能夠叫醒牠們,依然是叫不醒,怎麼用方法叫不醒。後來目犍連尊者就鑽到這個龍的肚子裡邊,開始用雷鳴的聲音轟響,結果這兩個龍依然沒有醒。目犍連尊者停止了雷鳴之後,開始想:到底是讓牠們起瞋恨,還是讓牠們害怕,牠們更容易醒來?因為叫醒牠好給牠說法呀!目犍連尊者想了一下:如果讓牠們感到瞋恨醒來的話,可能周圍的會遭殃,那麼還是讓牠們恐懼吧!所以目犍連尊者就搖身一變,變成一條更大的巨龍,在牠倆纏繞的外面再纏了七圈,把這兩個龍都纏在裡邊,然後把頭抬起來。04:59 

〔心得〕

目犍連尊者在想各種方便來幫助這兩條龍王時,也同時考慮到不讓這兩條龍王造惡業,也考慮到其他的眾生不會受到傷害。

 這兩個龍睡啊睡睡睡,覺得:「怎麼身體這麼重?」越來越重、越來越重,好像都快透不過氣來,突然發現:哇!被一條更大的巨龍纏住了。牠倆就喊說:「完了!我們的基地都被這個大龍佔據了,還來搶須彌山,趕快逃命!」就趕快在那巨龍下抽身,那應該是目犍連尊者故意放牠們走了,牠就逃回住處躲起來,不肯出來。05:23 

這時候目犍連尊者就收起了神變,到牠們那兒假裝來拜訪。然後那兩個龍王說:「我們不能出去,因為有個大龍來了會傷害我們。」目犍連尊者就說:「你帶我去看一看,我會保護你們,一定不會讓牠傷害了你們。」目犍連尊者說服了這個龍王,龍王就去了。到須彌山一看:「嗯?大龍不見了。」後來這個龍王就看了一下目犍連尊者說:「剛才那個龍王不是你變的吧?」當時目犍連尊者不置可否說:「也可能是吧!」沒有否定,也沒有說是、沒有承認。結果這兩個龍王就很驚恐,就趕快跪地求饒:「哎呀!大德,那個大龍太恐怖了,您有什麼要求我們照做。」06:10 

〔心得〕

為什麼尊者回答時不置可否,沒有承認,也沒有否定?

可能是怕兩條龍王因為太害怕而沒辦法幫助他們,也可能既不能自讚,所以不能承認;不能妄語所以不能否認。所以,只能不置可否。

 然後目犍連尊者就跟牠倆說:「你們天天在這造惡業,現在是當個龍王,非常地富足,擁有這麼多寶貝,但是此生結束之後一定會墮落地獄,因為天天噴毒氣害生命。所以一定不要再噴毒氣害生命了,要遮止自己的貪瞋之心。」兩個龍王就都歸命目犍連尊者。然後目犍連尊者屈伸臂頃又回到了佛陀的身邊。06:38 

〔心得〕

目犍連尊者不僅是讓兩條龍王不再造惡業,更進而幫助他們歸命佛陀,受持三皈五戒。讓兩條龍王能夠得到 佛陀的攝受。

 佛陀只要聽到眾生哪裡痛苦,有哪個眾生在造惡業,不管是逞威風的、還是受欺負的,佛陀都希望他們能夠安樂,不要造苦因。06:4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