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次 | 0355 (2021-08-23 ~ 2021-08-25)
標題 | 經典上的每個字都可以拿來修心
音檔 | 5B 17:34 ~ 5B
19:45
廣論段落 | P9-L1 達彼一切悉無違者……補特伽羅成佛之道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55-L6~P156-LL7 ( 2016 南普陀版:P155-L7~P156-LL7 )
手抄段落 | 什麼?下面看……慢慢地會淨除掉。
好!我們接著往下聽。
下面看:
達彼一切悉無違者。謂於此中解了是一補特伽羅成佛之道。
怎麼樣說它一切圓滿無違呢?要曉得呀,所有的這些東西我們通達了解,說這些東西是一個人成佛的全部的道理。「補特伽羅」也是梵文,翻成功我們中文的話叫「數取趣」,是不斷地在六趣當中那麼轉。換句話,我們通常的有情哪、人哪、種種的名詞,種種的名詞,現在我們簡單地說,就是我們一個人、一個有情。如果你們要……凡是關於這類東西,平常的時候也不必多問,自己要想真正肯用功,應該多翻字典,先有個概念。那麼在本文本論慢慢地深入的時候,碰到重要的時候,我會詳細說明。你如果自己事先先肯翻字典看的話,我到那個時候一說的話,你馬上就深入它的意義,這個會有正確的了解。01:17
那麼這裡我特別說明,不要看它一點文字上面的通達,那是因為平常我們現在沒有得到完整的教授,這也是我們自己的業力,所以大家在戲論當中。你真正得到了完整的教授,它這個名詞,每一個的名詞的名相,它針對著這個每一個法的法相,針對著這個法相是最好的解釋。所以當你說明這個名詞的時候,這個法你就認得得很清楚。現在講的法,就是我們身心的痛苦,就是這個!你會認得得清楚,就是它!所以它這個學教有這麼大的好處啊!基於這個理由,所以我鼓勵你們好好地自己下一點功夫。到那時候你們會對眼前的很多煩惱、修行等等,會感覺到:啊,真好啊!不會像以前老樣子,這種毛病慢慢、慢慢地會淨除掉。02:14
「達彼一切悉無違者。謂於此中解了是一補特伽羅成佛之道。」這裡邊師父解釋了「補特伽羅」──數取趣,不停地在六道裡投生這樣的一個有心續的有情。接著師父講了一個學習方法,因為我們學習佛法的教理的時候,也會遇到很多以前沒有聽過的名詞,說多翻字典,應該是佛教字典,對不對?佛法的字典,多翻一翻。而且師父說:「事先先肯翻翻字典的話」,就是一定要預習,預習發現:欸,這裡邊出現了一個新名詞,我原來沒有聽過的。然後師父希望我們查一查字典,不知道多少班長或者同學們建立了這樣的習慣?其實常翻字典還是很好的。03:07
〔心得〕
名相:數取趣,跟補特伽羅同義。
性相:不停地在六道裡投生這樣的一個有心續的有情。
→ 聽到「不停地在六道裡投生」,在我的心裡產生什麼影響?跟我有什麼關係?
〔補充資料〕
補特伽羅
(術語)Pudgala,又作富特伽羅,舊作福伽羅、補伽羅、富伽羅、弗伽羅、富特伽耶。舊譯曰人,或眾生。新譯曰數取趣。數者,取五趣而輪迴之義。
FROM:【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心得〕
師父特別強調要事先預習,不懂的地方可以翻一下字典。
有了事先的準備,當 師父一講的時候,就可以馬上深入它的意義,有正確的了解。
如果沒有預習的話,當 師父講到陌生的名詞時,會將重點放在名詞的定義上,無法深入了解文字後面更深刻的意涵。
所以在這裡邊師父說:「我特別說明」,特別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呢?記得剛才聽的吧?說:「不要看它一點文字上面的通達」。我們想那翻字典,就好像覺得這也是功夫嗎?字典上有,那我看完之後,好像到廣論班把它看一看,這算是功夫嗎?師父接著就回答我們內心的疑問:「不要看它一點文字上面的通達,那是因為平常我們現在沒有得到完整的教授,這也是我們自己的業力,所以大家在戲論當中。」文字的通達,如果你沒通達了,可能是亂說一通。04:49
〔心得〕
文字的通達不是真正的通達。但是,沒有文字的通達也不會有真正的通達。雖然需要文字的通達可以得到真正的通達,可是,不能停留在文字的通達。如果停留在文字的通達,就會變成著在文字相上。
〔心得〕
真正的通達,也就是了解文字背後的意涵。了解之後,這個名詞所載有的對我們身心調伏的力量就會顯現出來。
師父說:「現在講的法,就是我們身心的痛苦」──這個數取趣就是我們的痛苦,輪迴的眾生不得自在地被業力所自在,不想結束的時候得結束、不想開始的時候得開始。比如說不想死的時候,死期到了;然後誰會想要投生三惡趣呢?三惡趣的惡相明現了。或者不想要丟錢,然後錢也沒了。總之很多求不得苦的東西是非常非常熾盛的,因為整個六道就是顯現為一種被業所自在的狀況,跟自己的想法有的時候是完全反的。06:38
〔心得〕
了解數取趣的定義解釋之後,這個文字什麼樣載有的調心力量?
→ 數取趣的痛苦我感受到了嗎?為什麼會在六趣當中輪轉?為什麼被業力自在而不得自在?如何能夠不被業所自在?
→ 當這樣的想法生起時,調心的力量就開始產生。
所以師父說:「基於這個理由」,什麼理由?「所以我鼓勵你們好好自己下一點功夫。」是在經典上嘛,對不對?然後到那個時候對眼前很多的煩惱修行,會感覺到:「哎呀!真好!不會再像以前的老樣子。」聽得多了,因為佛法的很多名詞是指示內心的行相,或者揭示很多我們不知道的對於身心狀況的調治,一旦了解多了之後,我們會知道這個心怎麼對付。比如說,有些人說:「哎呀!這一段時間我的心力提不起來。」提不起來就是憂悲苦惱嘛,對不對?憂悲苦惱的時候,就要想一些歡喜的法類,比如說憶念佛恩啊,憶念師恩、憶念菩提心勝利、暇滿人身勝利,對不對?三寶恩德、暇滿義大……,這些都是令我們的心會生歡喜的法類,歡喜的時候心就不會低迷。常常想一些歡喜的事情,比如說觀察僧團的功德、觀察某一個法師的功德呀,甚至是想一想阿底峽尊者的功德──剛剛講完阿底峽尊者的功德──想想那些大論師,還有玄奘大師,光是玄奘大師翻譯了《般若經》這件事,我們就應該高興很久了!08:31
〔參考資料〕
《菩提道次第廣論》P57
如在修習知識功德.暇滿義大.三寶功德.白淨業果及菩提心諸勝利等時中所說.以觀察慧數數修習此等功德.令心潤澤.或令淨信。以此作意.如水洗金.令意趣向諸白淨品.愛樂歡喜.以白善法澤潤其心。
〔參考資料〕
《菩提道次第廣論》P57
如是先於煩惱隨惑及諸惡行.如在修習諸黑業果.生死患等時中所說.應以觀慧數數修習彼等過患.令心熱惱.或起厭離.以是作意如火燒金.令意背棄諸黑惡品.淨此諸垢。
實修是什麼?結合內心就好,向內調伏就好了,你守戒的話就有在實修,對不對?實修有很多種,比如說對上師修信是不是實修呢?也是啊!對三寶修信是不是呢?知道暇滿義大,好好地珍惜暇滿,是不是也是依教奉行?也是的!有的修行人對自己的評價根本不符合事實,所以評點完了之後,自己就完全地低落了。怎麼可能聽聞《道次第》三主要道、從《般若經》流出來的、從《現觀》流出來這樣的教典,學了二十年對我們的身心會完全沒有饒益,那惡行得到什麼程度?而且如果有那麼深的惡行,怎麼可能在這個《廣論》的學習中一直不間斷地學習啊?這份堅持也是一個大家很了不得的善根!所以一定要好好珍惜一遍又一遍地學習《廣論》的因緣。10:55
〔心得〕
要善於做總結,看到自己的一點點的進步,生起愛樂歡喜。如果沒有做好總結,看不到自己的進步,就會讓自己士氣低落。
所以我認為這一段師父告訴我們學習方法──強調預習的重要性,強調了解教典文義的重要性。就是這個文字上的功夫是一定要通達、一定要了得的,不能亂解釋,要有傳承的教授。如果得到了這樣的清淨教授,自己下點功夫,一定會改變心續的。不可能專門治痛苦的佛法就治不了你,為什麼你就除外呢?佛陀度眾生的時候只把某一個人除外了嗎?他的菩提心無所不包啊,為什麼就度不了我呢?是不是我沒有聽佛的話呢?是哪兒沒學懂?所以不要老去打擊自己!考慮一下:每次進步0.01也可以,進步0.001也可以!12:31
有的人就愛嘮叨,一嘮叨有的人嘮叨三個小時停不下來,吵架也吵很久;有的人想別人的煩惱會想十五天停不下來。如果嘮叨別人嘮叨三個小時,那你可不可以改成兩小時五十九分,一分鐘你停下來,那一分鐘就是自己的進步啊!從這兒開始一般都能做到,一分鐘、一分鐘進步,這也是成績呀!12:58
所以要肯定自己由於熏習教典之後產生的正知和正念,乃至根據教典我們所做的哪怕是非常非常微小、自己好像都覺察不到的那種向內調伏,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功夫的積累。大家千萬不要輕視自己想要改變自己的那股動力和決心,要堅持下去!13: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