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項


2022年7月4日 星期一

廣海明月 第438講

講次 | 0438 (2022-06-16 ~ 2022-06-19)

標題 | 憶念發心是離憂之道

廣論段落 | P11-L4 ~ P11-L4 若未獲得……便謗諸餘。

音檔 | 6B 25:48 ~ 6B 27:06

手抄頁/ | 1 P193-LL4 ~ P194-LL7 ( 2016 南普陀版:P193-LL2 ~ P194-LL5 )

手抄段落 | 所以我們……都對、都正確。

師父在「因」的這個問題上提出了菩提心,大家覺得為什麼?在因地上面的種子,要趁它沒長成,把它淨化的時候,這個時候說「大權示現」提到了菩提心,為什麼?最有力地淨化、最有力地翻轉,而且到那時候,師父的意思就是不用憂愁了,每一條憂愁的死胡同,最終你將會為菩提心拉出來!00:27 

不知道為什麼想到這點就會把你拉出來,一次又一次地拉出來。我們的生命中似乎不會呈現絕境,因為當你出現絕境的時候,你的那個強悍的,一直想要努力、一直想要突破自己的那股力量就會出現。甚至會出現:「我現在這麼痛苦,那好吧!不要白白受這個痛苦,就用我現在的痛苦去消除一切有情的痛苦!」那麼此刻我就覺得:「啊!突然覺得這個摧殘有點價值。」哪怕你在承受各種疼痛或者怎麼樣。00:56 

人一旦意識到自己所做的事情的價值感的時候,他就會在那一刻有點空靈的感覺,不會被痛苦吃得死死的。你們去體會一下,當你最難過的時候、最痛苦的時候。我把這個思路告訴了很多病人,就是你不要白白地疼。比如說我胃疼,不要白白地疼,疼了之後要想:「替法界有情、替一切如母有情,至少要把胃痛這個問題此刻就全成熟在我的胃上,反正我已經疼了。」這樣想了之後,就好很多!01:33 

那為什麼這樣想了之後就好很多呢?難道我胃疼跟我的想法有關係嗎?一胃疼,就變成:我的胃,那是胃!你在胃上安立的那個:就這兒,就是胃!這個感覺特別強。但是你一旦把這種安立變成「此刻疼的是為所有的有情」的時候,它在這個執著點上的安立,就會突然好像開始把一個力點的東西分散為非常非常廣闊的點之後,突然那個力點不是那麼疼了。執著削弱吧!不然用什麼來解釋呢?這我已經嘗試很多遍了,你們可以試試。02:07 

心得

心的力量影響到身體。

當我們的心的執取變的寛廣時,原本執取自己身體的力量變得不那麼強,胃疼的感覺也變弱。從許多災難現場,父母親不顧自身的傷痛,奮不顧身的救護自己的小孩,事後才發現自身的傷就可以例知。

為什麼一個念頭下去,身體就沒有那麼痛?我的意思是說:我們的心念可以改變物質嗎?我們的身體是物質吧?它不是念頭吧?物質構成的四大──地、水、火、風,至少血肉之軀,為什麼心念可以醫治,好像讓身體的痛苦減輕呢?一個相應發心的念頭,為什麼?(因為感受是心理造成的。)那我又沒說:「我要胃疼、我要胃疼,一定要胃越來越重、越來越重……」為什麼想菩提心它會變好了?02:39 

你會覺這樣的道理奇妙嗎?當你體會到這樣的道理的時候。當你在身心實踐了這樣的道理之後──奇怪!我的一個念頭下去,我為什麼會覺得有點輕鬆?(因為目標轉了,專注於幫助更多人,而非自己眼前的目標。)所以建立教法的心念──把法留下來,應該是發菩提心吧!不然你為什麼把法留下來?還不是為了一切有情嗎?03:00 

心得

心識不是物質,心識不能直接改變物質。但是,感受是一種心所。改變心對境時的看法,就可以改變心對境時的感受。

這樣的念頭好奇妙,我覺得它會止痛、它會止憂,它會把你從一個、一個不小心掉落的陷阱裡面,像一條永恆的繩索一樣,你下去就把你撈上、下去就把你撈上。讓我們的心成為徹底逐光的那種──追逐著光明的,好像有眼睛一般看著光明,跟著光明跑。就是你不會被任何境界打敗,你會愁苦,但是愁苦一定會被息滅,因為不可能愁苦息滅你,你會息滅愁苦!03:34 

師父是這樣說的,其實他也是這樣做的!有的時候我發現這個人修著、修著退心了之後,我就開始非常非常地傷心,師父總說:「啊!真如,這一生結緣了,你一定救得了他的!」有一次我坐在鋼琴旁邊哭,然後師父就走進來告訴我,說:「你不要這麼難過,你現在跟他結緣了,終有一生你救得了他!」當時我一回頭,正好看到師父好像在這個方向吧!師父沒有看我,師父在看前方。看到師父眼神的那種篤定感,特別、特別地堅定!我現在還特別清晰。師父說:「你一定會救得了他的,你也一定能救得了的!你不要傷心!」04:27 

心得

老師的哭泣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他人,因為他人在修行上起了退心,老師因此而難過,師父由此來勸慰老師。「終有一生你救得了他」多麼宏偉的誓願。

一這樣子就會看到:「你發了菩提心,你什麼都不要怕,你就有這個心,慢慢地會把你相關的那群人救得出來。」師父這行字。看到師父這行字之後,你慢慢地看、慢慢地看,心就會靜下來了、就會穩下來,然後會發現:無論到多麼艱難的時刻,我有一條路,什麼?(發菩提心。)發菩提心你不用人家配合你、不用誰理解你、不用誰給你鼓掌,你只要有上師傳給你菩提心,有接受願心儀軌和行心儀軌,然後你自己好好學,按照七因果、自他換這樣修持,你就可以把這顆心修出來!自己就可以努力地把它修出來的,救自己、又可以救所有人的一個方便。05:21 

然後下面的問題:「慢慢地會把你相關的那群人救出來」,你會不會說:「師父您說的是真的嗎?我這樣做真的可以救人嗎?有什麼依據我可以救人嗎?菩提心真的可以救人嗎?」那我有被師父的大悲心所救嗎?師父不是用大悲心的鉤讓我們都來學習教法的嗎?那怎麼救法?問題就出來了──怎麼救法?佛陀救眾生的辦法,一定是什麼?「示法性諦令解脫」,所以還得是來學習教法。我們把法留下來,眾生一直有這樣的一個希望在,那為什麼不是佛陀長垂著他大悲的手?06:10 

到後面師父說:「我是寧願怎麼辦呢?先像善財童子,一口氣成了之後,然後再廣結善緣。」就速疾成佛!對不對?是走這條路。由顯入密,就是前面我們說的,順總道次第,然後一直學到金剛乘──就是這條路,師父所讚美的就是這條路。那麼這條路一定要有菩提心,沒有菩提心是走不了的!06:39 

心得

善財童子示現的是如國王般的發心,自己先成速疾成佛,然後,再廣結善緣,救度眾生。

剛才說:雖然可以這樣發心,但是各人也可以有各人的心志,師父也隨喜各自的發心。你是要一開始就是以牧羊式的成佛呢?還是以什麼樣的方式自己先成佛呢?還是「地獄未空,我永不成佛」?菩薩還有那種願。大家可以自己根據各人的心志自己去選,因為只要你想成佛,都是這樣的!07:04 

參考資料

菩提心 

文/噶瑪天津仁波切

 古印度時代,有位長者出遠門尋寶,歷盡險難後,發現一座城堡。守衛說,「只要入了城門,就可以得到無盡寶藏,但你必須捨離眷屬。」長者於心不忍,便毅然棄城返家。不料回去後,卻發現親戚們圍繞糞坑四周哭泣,一看,竟然是自己小孩陷溺其中。親戚雖有慈悲心,但沒人願意捨命搭救。此時,長者奮不顧身一躍而下,為救愛子不避穢臭……這樣的至情至性,佛在《寶積經》中拿來譬喻菩提心。城堡譬喻淨土,長者譬喻大乘菩薩,小孩譬喻眾生,糞坑象徵六道輪迴,旁觀的親友象徵未具足慈悲的小乘聲聞阿羅漢。菩薩本能進入淨土,不再輪迴,但念及眾生之苦,便不忍獨享究竟喜樂,故懷菩提心不捨塵世救渡之。 

 菩提心又依救渡眾生方式,有三種譬喻:一、如國王般的菩提心,二、如船長般的菩提心,三、如牧羊人的菩提心。 譬如彌勒日巴所發的菩提心,就是國王般的:自己先證悟,爾後再渡人。船長般的菩提心,是願與眾生一道成佛。牧羊人菩提心,是如牧羊者,永遠都在羊群之後,為保護眾生,直至眾生皆成佛,爾後自己再成佛。譬如文殊菩薩,雖早已成為七佛之師,至今仍不願成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