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項


2022年7月4日 星期一

廣海明月 第443講

講次 | 0443 (2022-07-04 ~ 2022-07-06)

標題 | 輕輕一念卻釀成巨災的甚深因果

廣論段落 | P11-L4 ~ P11-L6 特於上乘……至下當說。

音檔 | 7A 00:10 ~ 7A 01:19

手抄頁/ | 1 P199-L1 ~ P199-LL1 ( 2016 南普陀版:P199-L1 ~ P199-LL2 )

手抄段落 | 所以經上面……都有憑有據。

這一段它的難點是:五無間罪有多可怕呢?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這個我們已經想不出來了,這犯了好多條殺人罪,對不對?殺聖僧,這個我們也想不出來。一個比這個還可怕的,我們仍然無法想像!但是「動不動來了」這件事,我們能想出來,對不對?看!這樣觀察是有跡象的。00:28 

那你觀察「動不動就來了」這個事,觀察出來之後,你會把你這個觀察出來的東西對到那個果嗎?不會對到的!你們有沒有觀察──我這個心動不動就起來,但是我會感得那個結果嗎?你們會這樣對嗎?(因果關係沒有連那麼緊。)沒錯!因果關係非常地疏散,這個光年到那個光年的距離,我們都不會想到那兒去。為什麼?這就是這一段師父要告訴我們的──「極易生起!好容易生起,好容易生起,動不動就來了。」而這件事就在我們順風順水的時候,覺得自己很有修行、很用功的時候,它出現了!啊,真的是宇宙級災難!所以這件事,作為修行者的我們怎麼可能不防!如果上師不告訴我們,在順風順水的時候出來這麼一個宇宙級的禍害,對我們來說太可怕了!這簡直是太令人絕望!01:31 

還好前面師父有說:你誹謗了,你發菩提心!也可以發菩提心啊!也有這樣的佛菩薩的示現,他謗法,然後他就要把舌頭割掉,後來說你弘揚大乘佛法就可以了。01:45 

但現在這個問題的難點是──我們不知道五無間罪是怎麼樣的,只能用想像的。謗法罪它的果報是多酷烈的,你也很難想像,因為這個已經是佛陀徹見一切的眼睛才能夠看到這一切。但是,要把眼前動不動生起這個事,你要刻意地去掛──這個輕輕鬆鬆的心念,它是個極重的惡業!你要去這樣掛,不然是很難的。02:14 

心得

難點是什麼?

雖然我們也只能想五無間罪,但是,藉由想像五無間罪,就可以理解造下五無間罪的可怕後果。但是,對於謗法罪的果報如此強烈,還超過五無間罪,這是我們難以想像與理解的。

另外,對於動不動就會造下謗法罪是沒有感覺的,因為很容易就造下,所以,需要特別掛心在上面而仔細觀察。如果不刻意造作去觀察,是很難觀察到的。

我們習慣這樣掛嗎?我們因和果通常都是此地到彼地──天、地,比大海兩岸還遠,很久很久都走不到果位那邊。我們都有那樣一個遙遠的距離,就像從生到死,我們從來很少想死亡一樣。但是這個傾刻間就造了謗法罪的這個事,就像很小、很小的有一個叫什麼?有一個原子彈的那個成分──鈾!很少、很少的就可以毀掉一個村、毀掉一個城,就這麼點兒的東西。你看世間也有這樣的東西,而我們這樣輕輕的一個心念,哇!那邊就徹底炸掉了我們很多生的一個人身,如果不懺悔的話。02:57 

難點是能不能連?我覺得這一段的難點絕對是這個!你如是因結如是果能不能信?會不會覺得自己這樣想的時候,會感那樣的結果?我覺得很多人是覺得:「不會!因為我就這樣想一下。」那個起心動念會不會謗法?起心動念後面有啊!會謗法。03:20 

心得

為什麼我們很難理解謗法罪的過患如此強烈?因為因和果之間的差距是如此巨大。僅僅只是一個小小的動念,卻會引生如此強烈的過患,這個因果關係是難以想像的。所以,業果是極隱蔽分,無法靠現量直接感受到,也無法以事勢比量推論出來。僅能依靠信仰比量去理解。

所以凡是對「法」要特別地小心,尤其是怕煩、怕學得多。學了很多之後,你不能攝為心要來修心的時候,你的抱怨到底是覺得自己沒有跟上師好好學法呢?還是抱怨這個教典都佔據了你太多的時間,沒有時間觀心,都在學理路?這些念頭要小心!03:46 

心得

不僅僅在順風順水會因為傲慢而造下謗法罪,在怕煩、怕學多時也容易造下謗法罪,因為身心的不耐煩,容易產生抱怨,就可能在不知不覺當中就造下了謗法罪。

我覺得最震撼的就是眼前的輕輕一念,啊!它是無邊的黑暗。這個太超越我們的經驗了!太超越我們衡量事物的習慣了!但是你說世間有沒有呢?比如說:他一個不小心,有的人傾刻間就失去生命,還有人搞那個電鋸不認真,稍稍一個走神,手臂就沒了,這是有的!一秒之內你就地覆天翻了,是有的,然後釀成大禍。比如說:一個小小的火放在樹林裡,整個原始森林都著了,那麼多的生命全部毀在裡面!這也是有這樣的事情。04:31 

這道題,此處要標示的就是災難級的災難,但是它的產生卻似乎是很微小的一個起心動念──當然還有人講出來,更是可怕──起心動念你自己要不觀察,別人是不知道的。我的意思是說你自己不觀察別人是不知道的,這件事要不要自己救自己04:55 

要小心──防!04:59 

心得

因為在起心動念之間就會造下,所以,只有自己才觀察得到自己的起心動念。所以,需要自己救自己。自己救自己的方法,就是隨時觀察,小心防慎。

我們都在世間計較說:誰說了話傷我、誰沒關注我、誰沒關心我;或者說:我的一片真心被誰辜負了;或者說:我對誰有恩,誰沒有報恩,反而好像要害我……。我們都很在乎這些事。看看!自己把自己謗法之後,造就的那個不幸的未來是多麼地可怕,自己卻不計較;對別人對自己做錯的部分,非常地計較,而且念念不忘。你看看自己──極易生起!好容易生起,好容易生起,動不動就來了。在順風順水的時候,一下子給自己造成了一個這麼大的災難。05:37 

「我覺得不嚴重,佛說很嚴重!我覺得不嚴重,佛說很嚴重!我覺得一點都不嚴重,佛說非常嚴重!我覺得不會怎樣的,佛說會比五無間罪還嚴重!」你要這樣告訴自己。因為這件事就是甚難可見的一個因果,最可怕的因果就是看不清楚。05:58 

心得

我的感受和佛陀告訴我的,往往有極大的差距。我卻往往相信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佛陀的教授。

所以這件事,就像公司的職員在攻破一個難題一樣,大家湊在一起要把這個問題弄清楚。因為你真的會發現你首先是觀察不到,然後觀察到了,你會很害怕!看一個你最恐怖的東西,至少要有這種驚悚度,你被你自己心念嚇到發抖。但是沒感覺,完全沒感覺──這一定是重度愚癡!06:23 

所以重度愚癡的怎麼辦?要拼命地學教典,而且你對這個問題要反覆地思考。比如說:為什麼會有五無間罪?這個事其實就很難定解了。06:34 

心得

因為重度愚痴,所以,我的感受是不正確的。需要依靠學習教典,反覆思考來建立定解。

我們怎麼樣去對看不見的未來能夠假想它是如此地真實?憑什麼?憑什麼你願意這樣想?你願意相信?人一般不願想驚悚的、悲慘的、災難級的事情,這就是師父揭示的一條我們非常容易去的災難之路,但是這個地方你會願意用心嗎?07:02 

為什麼?為什麼我們就不會相信這個是會有可能的?心裡就有一種非常奇怪的安全感,從何而生?願意探討一下嗎?07:14 

那種安全感,比如說大海嘯來的時候,有的時候人家岸邊的還喝什麼冰飲啊,尋歡作樂的人們還在嘻嘻哈哈的,一會兒就全部沒了,那事前也不知道。這種安全感請問它的來源是什麼?感覺。誰的感覺?就自己的感覺。自己的感覺已經錯多少了?憑藉自己的感覺去感覺一個東西已經錯多少了?(無量生。)對!無量生,這答得滿好的。07:47 

就是在這一生算的話,從早到晚的感覺都錯很多。比如說我們感覺明天會不會下雪,這個天氣預報要不告訴你的話,肯定會亂套!感覺車擠不擠,哪條路擠、哪條不擠,你感覺是不準的。那為什麼在有沒有謗法罪這件事上,我們要在自己的感覺裡溺這麼久呢?那如果我的感覺不可以相信的話,那我到底要相信什麼呢?08:12 

很多的感覺是顛倒的,我們無法用自己的感覺衡量出一個清淨的量則。這個清淨的量則為什麼很重要呢?因為只有清淨的量則才會帶我們去離開痛苦、得到快樂;只是靠感覺,當它錯亂的時候,就會把苦和樂徹底顛倒,我們想要去樂的地方,結果去了極苦之處。08:43 

心得

我的諸多感受有法,是無法生起清淨的量則,因為是顛倒的緣故。

我的諸多感受有法,是顛倒的,因為是錯亂的將苦樂顛倒的緣故。

我的諸多感受有法,是錯亂的將苦槳顛倒,因為想要去樂的地方,結果去了極苦之處的緣故。

量可以分為現量和比量,有些事情我們可以透過現量了解,有些事情我們必須透過比量才能了解,甚至有一些甚深難解的,例如非常微細的業果,我們只能透過信許比量來了解。在比量裡邊,有事勢比量和信許比量,透過事勢比量了解略隱蔽分,例如無常、空性;透過信許比量了解極隱蔽分,例如造了謗法罪之後我們會感得什麼樣的痛苦,這只能依靠佛語生起信許比量來了解。09:26 

心得

凡夫一般只有根現量,能證得現前分。對於略隱蔽分必須以事勢比量證得。細分的業果是極蔽分,凡夫無法以現量及事勢比量證得,僅能以許比量證得。

那麼信許比量怎麼樣才能夠得到呢?你們有答案嗎?09:33 

親近善知識聽聞教典,對於教典的內涵經過多番思考、反覆討論,要特別特別注意師父給我們的用功觀察的點──「極易生起!好容易生起,好容易生起,動不動就來了。」那麼對已經造作的,要四力懺悔,不要放置不管。那麼平常呢?平常的起心動念,要特別地小心啊!10:07 

心得

信許比量如何證得?必須依靠信許正因,亦即三種清淨教典而證得。而三種清淨教則需親近善知識聽聞,如理思惟,反覆串習,方能生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