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項


2013年2月6日 星期三

0207課程複習


甲四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分二乙一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乙二既親近已如何修心次第分二丙一於有暇身勸取心要分三丁一正明暇滿分二戊一閒暇戊二圓滿丁二思其義大丁三思惟難得

丁二思其義大
1.          宗大師如何引導我們思惟暇滿的利大?引那部經論來證成? LR P60 LL3
I.            第二思惟暇滿利大者,為欲引發畢竟樂故,若未清淨修習正法,僅為命存以來引樂除苦而劬勞者,傍生亦有,故雖生善趣,等同傍生。
II.          《弟子書》云:「猶如象兒為貪著,深阱邊生數口草,欲得無成墮險阬,願現世樂亦如是。」


2.          宗大師下了一個結論,修行大乘道需要那一種身? LR P61 L1
總之修行如是正法,特若修習大乘道者,任隨一身不為完具,須得如前所說之身。

3.          宗大師引那兩部經論來說明? LR P61 L1
I.            如《弟子書》云:「善逝道依將成導眾生,廣大心力人所獲得者,此道非天龍得非非天,妙翅持明似人腹行得。」
II.          《入胎經》亦云:「雖生人中亦具如是無邊眾苦,然是勝處,經俱胝劫亦難獲得。諸天臨沒時,諸餘天云:『願汝生於安樂趣中』,其樂趣者,即是人趣。」諸天亦於此身為願處故。

4.          為什麼修學佛法只有在人道當中,其他都不可以? LR P61 L5
又有欲天昔人世時,由其修道習氣深厚,堪為新證見諦之身,然上界身則定無新得聖道者。如前所說,欲天亦多成無暇處。故於最初修道之身,人為第一。

5.          人道當中又以那裡是最好修行的地方? LR P61 L6
    此復俱盧洲人不堪為諸律儀所依,故讚三洲之身,其中尤以瞻部洲身為所稱歎。

6.          宗大師告訴我們由於思惟上述之暇滿利大,發起欲取心要之行相為何? LR P61 L7
I.            是故,應當作是思惟:我今獲得如是妙身,何故令其空無果利,我若令此空無利者,更有何事較此自欺、較此愚蒙而為重大。
II.          曾數馳奔諸惡趣等無暇險處,一次得脫,此若空耗仍還彼處者,我似無心,如被明咒之所蒙蔽。由此等門應數數修。

7.          並引聖勇菩薩及寂天菩薩證成? LR P61 L10-11
I.            如聖勇云:「得何能下種,度生死彼岸,妙菩提勝種,勝於如意珠,功德流諸人,誰令此無果?」
II.          《入行論》亦云:「得如是暇已,我若不修善,無餘欺過此,亦無過此愚。若我解是義,愚故仍退屈,至臨命終時,當起大憂惱。若難忍獄火,常燒我身者,粗猛惡作火,定當燒我心。難得利益地,由何偶獲得,若我如有知,仍被引入獄,如受咒所蒙,我於此無心,何蒙我未知,我心有何物。」



8.          祖師告訴我們對此應該生起什麼樣的覺受 LR P62 L1
I.            敦巴亦謂慬哦瓦云:「憶念已得暇滿人身乎?」慬哦亦於每次修時,必誦一遍。
II.          《入中論》頌中:「若時自在轉順住,設不於此自任持,墮險成他自在轉,後以何事從彼出。」而為心要。應如是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