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項


2018年8月20日 星期一

全廣II 第41講


科判  ( 宗大師的功德 )
音檔  2A 00:00 ~ 04:02
日期  2018/08/20 ~ 08/22

手抄頁/  1 P35-L1 ~ P37-L1 ( 2016 南普陀版:1 P35-L1 ~ P36-LL1 )
手抄段落    好,我們現在繼續下去……非常簡單的說明啊!

現在我就給大家約略地講一下,克主傑大師所著的《宗大師傳.起信津梁》對這一段的描述,其實跟師父描述的差不多。那年的大師三十三歲,有一天晚上,大概就是像師徒隨談一樣吧,宗大師就又講起了西藏智者們的那些傳記呀、事蹟。然後談到了四難論師釋迦獅子,在一座中同時宣講十一部論,這應該是後期西藏地區同時宣講論典當中最多的一次。可以想像,當時師徒間聚在一起議論這件事情,然後宗大師非常感慨。這個時候格西夏敦等人就馬上祈請。看看!他們是很聰明的,就馬上祈請,說:「希望大師可不可以在這裡,也像往昔那樣宣講那麼多的論典呢?」看到這一段我就想:「咦!克主傑尊者有沒有祈請呢?」大師三十三歲的時候,克主傑尊者還沒有來——然後宗大師就回答說:「我如果稍加努力的話,應該能講那麼多論!」師父描述的也幾乎是原話。然後弟子們就說:「哎呀!那大師......」不知道他們怎樣稱呼宗大師?師父啊或者什麼?現在如果我們圍在師父旁邊,就會說:「啊,師父!那您無論如何一定要宣說啊!」可以想見當時很多弟子圍在宗大師旁邊的那種激動啊!都在虔誠地祈請。然後,宗大師居然答應了! [0139]

題綱:談到四難論師釋迦獅子的事蹟時,宗大師為什麼非常感慨?
題綱:為什麼老師要強調"師父描述的也幾乎是原話"?
*四難論師:通達四種難論的論師。
賈操傑尊者曾被稱為十難論師的智者,對宗喀巴的名聲不以為然,便想找大師辯論高下。在見到大師時,大師正在說法,尊者便傲慢地僅自坐上了大師的法座,準備在大師的開示中找個破綻來破斥。尊者在仔細挑剔的心態下聽法良久,卻發現不到絲毫能讓他刁難的破綻,反而發現大師的開示精闢無瑕,他便慌忙地脫下帽子,下座向大師頂禮,再在聽法的人群中坐下了。尊者不但放棄了與大師辯論的念頭,反而成為了在此後十多年中侍隨的弟子。

  所以在那個月的初十到月底,宗大師就進入了閉關——閉門閱讀經典,開始研閱經典做詳盡地準備。在月底的那一天他就出關了。大家都知道,藏系的經函讀完之後會用一個黃色的經帛,上面拴著一條紅色的帶子,把書整整齊齊地包好。我們一本書是訂在一起,他們一頁一頁是散開的。大師就把所有的經論都綁起來擺好,然後就開始講。看到這裡的時候問格西拉,格西拉說大師講法的時候也沒看書,這已經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了! [0225]

  在初一,他要開始講法的時候,桑浦那邊有很多具有希求心的三藏法師、持教者,一聽說大師要開始講十五部論啊,都想要來,因為馬上就要開講了嘛,大家就很希望宗大師能夠等他們。大家可以想想,這種心情啊,求法的你我都可以理解。如果聽說有傳法——十五部論,哇!那我們可能坐飛機的、坐船的、騎腳踏車的、跑步的可能都想來,因為實在是太殊勝了! [0258]

  所以,大師就等了。再往後三天他是怎麼等的呢?就講了密勒日巴尊者和馬爾巴尊者的一些教言,然後在初五——第五天的時候就開始講了。一天當中是十五部大論同時開講、同時開頭,比如說開始講「梵語云」,他都是這樣開始。從黎明講到黃昏,一天當中就講十五部論,沒有一部論是沒被講到的。在講完了兩部比較短的論典之後,又另外加上兩部論典,這樣的話就變成了十七部。想一想都會令人熱血澎湃! [0343]

題綱:從以上公案,看到那些說法者的功德和求法者的功德?
*在大師三十三歲時,曾在三個月內,每天分十五座講法,十五座所說內容不同,卻從不混淆。在每一座中,大師分別以一部大論為主,輔以多種疏鈔補充,再把諸家觀點一一比較取捨,令聽者無不目定口呆,深心折服。這樣地,大師在三個月內共講示十七部大論。在另兩次開示中,大師曾同期講演二十一部及二十九部大論。

  我先說一下這個十七部論典是什麼,大家可以先聽一下。這裡邊有《釋量論》、《現觀莊嚴論》,然後《阿毗達磨集論》,幾本了?三本了。數喔!第四本《俱舍論》、第五本《律經根本文》,接著就是《慈氏五論》的後四部,就是《經莊嚴論》、《寶性論》、《辨中邊論》、《辨法性論》。然後是什麼?《中觀理聚五論》。《中觀理聚五論》是什麼呢?《中論》、《迴諍論》、《精研論》、《七十空性論》,還有《六十正理論》。幾本了?十四本了對吧?。然後第十五部就是《入中論》,第十六部是《四百論》,第十七部《入行論》。 [0432]

  像第一部《釋量論》,過去在西藏,對於《七部量論》這些論典學說的建立作抉擇的時候,他們會認為是一般共通的論議。一些人士會一致認為量論不是開示趣向解脫和一切智的道次第的理論。但是宗喀巴大師以清淨無垢的觀察智,對因明學的總綱和內容,像陳那菩薩所著的《集量論》及法稱論師所著的《釋量論》等著作,他就詳細地觀察和探索。在心中領會了在這些經論的理路中,完全無誤地開示修行大小二乘的道次第,他完全無誤地領受了這一點。因此他就對著作量論的師徒——陳那菩薩、法稱論師,生起了真實的——注意——非造作的猛利的信仰!這顯然是說,因明學不僅僅是一些見聞或者一些理路,它是真實的修行教授。 [0543]

  所以,在宗大師閉關修持的空隙間,他就閱讀《釋量論》。《釋量論》有一本解釋——《解說理智庫》,宗大師閱讀到第二品開示「道的建立」的時候,對法稱論師的學說和理路猛烈地生起了不可抑制的無限的信仰。據說那一年是在秋季安住的時間中,他一閱讀到《釋量論》的時候就油然生起了信仰,汗毛直豎,止不住地——他這裡邊寫「信淚長流」。這是在《宗大師廣傳》裡邊有記載的。「長流」是哭了很久的意思吧! [0628]

題綱:老師為什麼要羅列這十七部經典的名稱?又特別介紹《釋量論》?《釋量論》有何殊勝?
*法稱論師的七部量理論著,一般成為因明七論,即(一)釋量論,(二)定量論,(三)正理滴論,(四)因滴論,(五)觀相屬論,(六)成他相續論,(七)諍正理論。前三部為體,解釋陳那《集量論》的六門要義。後四部側重解釋《集量論》部分之義。如《因滴論》,側重解釋比量之量式因義;《觀相屬論》,側重解釋比量之量式各概念的關係、和合義及過類;《成他相續論》,側重論證他人之心理以成立唯識的道理;《諍正理論》,側重解釋為他比量,合稱為七部論釋。並有天慧等所作若干注釋,迄今較完整地保存於藏文《丹珠爾》(論藏)之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