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項


2018年9月24日 星期一

全廣II 第51講


講次  0051  (2018/09/24 ~ 09/26)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論前皈敬
音檔  2A 09:57 ~ 11:11

廣論段落   P1-L3 ~ P1-L4 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於是釋迦尊主稽首禮
手抄頁/ 1 P39-L9 ~ P40-L1 ( 2016 南普陀版:1 P39-L10 ~ P40-L1 )
手抄段落   那麼這裡簡單地說一下……這就是我們最後的目標。

好,那我們再聽一下第二段。

  那麼這裡簡單地說一下,我們釋迦世尊的身跟我們的身有一個不一樣,這是所以我們為什麼要皈依他的。否則的話,我們每個人說:「我,我好好的,我為什麼要皈依他?」欸!我這個身體是有漏的,是痛苦之本,那麼佛陀不是。他為什麼他不是,我是呢?我是無始以來造了種種的染污之業,佛陀恰恰相反,無量無邊劫以來造種種的善淨之業,已經達到圓滿的程度。所以以這一種善法——善法是通於世、出世間,有漏、無漏的,現在他是無漏的,所以說「妙善」——以這樣的業、善淨之業,所感得的圓滿的這個身體,所以這個才是我們真正的要歸敬的。我們歸敬也可以得到了相應的好處,最後我們也可以達到佛這個程度,這就是我們最後的目標。 [0122]

 

題綱:請整理 師父的開示的消文理路及延伸理路?

  這一段有認真聽吧?注意哦!師父說:「簡單地說一下,我們釋迦世尊的身跟我們的身有不一樣的,這是我們為什麼要皈依他的理由。」接著出現了一個心態:「我好好的,為什麼要皈依他?」注意!「我好好的,為什麼要皈依他?」這是一種現狀,因為比如說在現實的層面——我們有房子住;雖然身體有的時候會有病,還算可以過;還有很多可以遊樂的呀...... 有很多很多好像可以快樂的事情。這個「好好的」,就是沒什麼事情,好像沒有什麼危險,沒有什麼不愉快的感覺,它是不需要再去強烈地改變生命、在現在的狀態中滿足的一個狀態,對不對?提出了這樣的一種——注意——現狀和心態,是不需要佛法的,是不需要佛陀來幫忙自己的,為什麼?因為自己好好的。 [0242]

  那麼這個「好好的」是指什麼好好的呢?有可能是身體,所以師父接著一句話就是:「我這個身體是有漏的」,出現了一個「漏」。那麼在最初學佛法的時候,我們會對這個「漏」非常地陌生——是有漏的,什麼叫漏?漏就是痛苦之本!接著師父說:「佛陀不是」,為什麼他不是呢,而我是有漏的呢?因為「我無始劫來造了種種染汙之業」,又提了一個名詞叫「業」,而且業前面有「染汙」兩個字。接著又對比佛陀說:「恰恰相反,無量無邊劫以來造種種的善淨之業,已經達到圓滿的程度。」佛陀是無漏的。 [0335]

題綱:師父指出我們學佛法的那一種障礙?如何引導我們思惟,破除這種障礙?

  在這裡注意哦!出現了「有漏的」,還有出現了一個非常令人驚愕的時間詞,就是「無量無邊劫以來」。我們會發現在這一小段,出現了我們並不熟悉的佛法概念,比如說關於這個「漏」,到底什麼是「有漏」?《俱舍論》說:從所緣及相應其中的一種層面增長漏的法,就是有漏;反之就是無漏。還有《集論》說:與六種漏其中的一者相應的話,就是有漏;反之就是無漏。那麼「六種漏」是什麼?漏的體性、與漏相係屬、漏所係屬、與漏隨係屬、隨順漏,還有漏因所生的東西。這些都是「有漏」。在《現觀第四品》也提到分別心是有漏,現量是無漏。如果師父在這個時候,像我剛才一樣講了《俱舍》、《集論》還有《現觀》,我們聽了之後:「欸!『漏』到底是什麼?」還是搞不清楚。所以師父沒有這樣講,師父就直接說:「有漏的身體是痛苦之本」。這是不是把「有漏的身體」的屬性講得非常地到位和透徹? [0456]

  那說:「我的身體是痛苦之本嗎?」身體會病嗎?會!寒熱一觸及,它會痛苦、會不舒服;最可怕的,身體會死亡!那你說:與生俱來的這些東西痛苦嗎?不想的時候是不痛苦的,覺得很安樂,尤其是年輕、健康、精力充沛,是感覺不到痛苦的潛伏性和威脅性的。但是師父就直接說:「這個身體是有漏的,它是痛苦之本。」因為那些痛苦只不過是沒有那麼強烈地顯現罷了。 [0533]

  然後師父用對比的方式,說:「佛陀不是」。佛陀的身體完全沒有任何的痛苦,為什麼呢?因為他沒有造就種種染汙之業。而在這個有漏和無漏的對比中,師父揭示出一個概念,是什麼呢?「無量無邊劫以來」。注意!這個「無量無邊劫以來」,我們小的時候聽故事,都說:「哎呀!在很久很久以前......」這麼不可稱數的時間,佛陀在做什麼呢?「造種種善淨之業」,就是他的心念、他的身體、他的思想、他的言語,都是在造集非常非常純淨的善業,已經到達了圓滿的程度,所以他是無漏的——就是沒有苦因在裡邊的;而我們的身是有苦因在裡邊、是痛苦的本,它會出生很多痛苦的,所以叫「有漏」。 [0636]

題綱:老師引了那幾部經典說明「有漏」?老師的用意為何?

〔參考資料〕
《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卷21 三法品〉:「云何有漏。幾是有漏。為何義故觀有漏耶。謂漏自性故。漏相屬故。漏所縛故。漏所隨故。漏隨順故。漏種類故。是有漏義五取蘊十五界十處全。及三界二處少分。是有漏。為捨執著漏合我故。觀察有漏。」(CBETA, T31, no. 1605, p. 667, c22-26)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31 三法品〉:「云何有漏。幾是有漏。為何義故觀有漏耶。謂漏自性故。漏相屬故。漏所縛故。漏所隨故。漏隨順故漏種類故。是有漏義。漏自性者。謂諸漏自性漏性合故名為有漏。漏相屬者。謂漏共有心心法。及眼等漏相應故。漏所依故。如其次第名有漏。漏所縛者謂有漏善法。由漏勢力招後有故。漏所隨者。謂餘地法。亦為餘地諸漏麁重所隨逐故。漏隨順者。為順決擇分。雖為煩惱麁重所隨。然得建立為無漏性。以背一切有順彼對治故。漏種類者。謂阿羅漢有漏諸蘊。前生煩惱所起故。五取蘊十五界十處全及三界二處少分是有漏。謂除最後三界二處少分聖道眷屬及諸無為。非有漏故。為捨執著漏合我故。觀察有漏。」(CBETA, T31, no. 1606, p. 706, c4-18)

煩惱的別名,含有漏泄和漏落二義。貪瞋等煩惱,日夜由六根門頭漏泄流注而不止,所以叫做漏。又煩惱能使人漏落於三惡道之中,所以也叫做漏。一切有煩惱之法都叫做「有漏法」,無煩惱之法就叫做「無漏法」。
FROM:【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

  在談到讚美佛身的時候,雖然師父說皈依放在後面講,但師父把漏、業、無量無邊這樣的一個時間和生命是生生相繫的這樣的一個屬性,在這一段裡非常猛烈地就推到我們面前了。其實這些概念是會砸到自己,我覺得好像被砸到一樣,會很驚愕的!開始會有點驚訝:「這都是什麼?」這是現實、我們面對的現實!但另一種更完美的就是佛陀,他達到的理想。所以理想和現實對比起來,才知道現實是不圓滿的、是有缺陷的、是有待改善的、是痛苦的,因為有更快樂的存在。這樣的話,我們就不能說:「我好好的,為什麼要皈依?」因為有漏啊、有痛苦的本哪!所以必須得皈依;不皈依,這些痛苦的本是去不掉的。所以用非常非常有力的理路,回覆了那個心裡耽著於現狀、不去想未來、很短視的一種價值觀吧!我這樣說是要向內觀察的,不是在說別人。 [0745]

  所以我會覺得,這樣一個精闢的闡述,又非常親切地用我們能夠聽懂的語言,再再地告訴我們:我們現在的身體到底有怎樣的問題、它是痛苦之本,因為這個我們才會去禮敬、去了解佛陀的身體有什麼樣的功德。從漏、業和無量無邊的時間來對比:我們無量無邊劫為什麼都這麼痛苦?因為無量無邊劫都造集染汙之業;而佛陀無量無邊劫都造集善淨之業。這樣的對比就像白晝與黑夜一樣,它的差別性是極度明顯,方向是極度兩端的。 [0825]

  所以在這樣的衝擊下,我們就會思考,就會推動我們那個不能思考的、安住眼前的那個現狀、覺得很滿足那種狀態開始睜大眼睛、開始思考:「這是什麼?這是什麼?」我們必須去思考、去觀察:是真的嗎?是這樣嗎?是痛苦之本嗎?為什麼會有一個無量無邊劫都造集善業這樣一個偉大的佛陀的心續存在?而我為什麼是這樣子?所以在師父的這種引導下,我們向內心觀察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這是能動心意、是會觸動內心的一種開示。 [0914]

題綱:老師如何引導我們深入 師父的法意?生起想要皈依的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