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項


2019年1月23日 星期三

全廣II 第85講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論前皈敬
廣論段落    P1-L6 如極難量勝者教……我禮龍猛無著足


  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裡邊就有這樣的記載:東土重視《般若》,在前代雖然也曾翻譯過,但是不夠完備,所以大家就祈請玄奘大師是不是可以重新翻譯呢?因為《般若經》的部頭很大,那個時候大師在長安的事務非常多,很繁忙吧!玄奘大師就擔心人命無常,很難完成這樣的翻譯呀!於是他就向唐高宗——那個時候是唐高宗了——請求:「能否到玉華寺翻譯呢?」居然得到了唐高宗的允許。玉華寺應該是沒有那麼多人,可能相對地清淨,比較能容易完成這樣的譯著。 [0049]

  所以在顯慶四年冬季的十月,大師就帶領著譯經的大德和弟子們,從長安一同出發前往了玉華寺。他在顯慶五年春天正月一日那一天,大師開始翻譯《大般若經》。《大般若經》的梵本共有二十萬頌,經文非常地廣博、非常非常廣。所以一同翻譯的這些弟子們面對二十萬頌的翻譯,大家就有一些想法,想要請求大師可不可以刪減或者省略經文,甚至多次請求大師刪減、省略經文。 [0134]

  這個時候,玄奘大師也動了這樣的心念,想要隨順大眾的想法,比如說像前輩譯師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那樣,他就是刪除了比較繁複的經文。大師動了這樣的念頭之後,發生什麼事了呢?大家可以想一想。結果玄奘大師晚上就作惡夢了,非常非常恐怖的惡夢,夢見自己身處凶險的地方,還有夢到猛獸來抓他......等等這些夢,然後被惡夢嚇到流汗、顫抖,才從夢中很不容易地脫離、醒過來。 [0219]

  當時醒過來之後,就感到非常地驚慌恐懼,他驚慌恐懼的應該是考慮到譯經的一個方式問題。所以他就告訴大家:「還是要依照原典廣泛地翻譯,不刪!什麼都不刪了!」當大師把這件事告訴大家,把譯場怎麼譯《般若經》的這個原則楷定下來之後,當晚大師又作夢了。惡夢都消失了,然後就夢見諸佛菩薩眉間放光,照在自己的身上,心裡感到非常地歡喜和舒適。然後看到自己手裡拿著花、燈,供養著無量諸佛;又夢見自己登上了法座,為大眾說法,被很多人圍繞、讚嘆、恭敬;還夢見有人供養珍貴的水果,這都是在傳記裡面記載的。這是一個非常吉祥、很喜悅的夢嘛,大師他也覺得非常非常地歡喜,所以那時候徹底地決定不能再刪減《大般若經》,完全遵照梵本翻譯。 [0326]

  在《大般若經》初分中有〈嚴淨佛土品〉,在〈嚴淨佛土品〉說到:菩薩摩訶薩眾為了《般若波羅蜜多》,運用神通、願力,盛滿大千世界的上妙珍寶、諸妙香花、百味飲食、衣服音樂、隨意所生的五塵妙境種種供養,莊嚴說法的處所。這是在經典裡講的。說那些菩薩摩訶薩,都是大菩薩喔!他們為了供養《般若波羅蜜多經》,運用神通、願力,三千大千世界像一個容器一樣,裝滿了上妙珍寶。你可以想我們在地球上有多少珍寶?經典上這樣講,其實我們可以照著這個觀想去供養的。那是要多少種珍寶呢?你可以數數你看過的珍寶,不要看到珍寶的時候只想把它買來,或者只想擁有它。要想一想眼睛看到的珍寶也是可以供養的,比如說供養《般若》,供養所有的佛菩薩。 [0431]

  還有什麼呢?諸妙香花,比如說花海,不同顏色、不同形狀、各種香味的一片花的海洋;然後百味飲食,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能想到百味飲食?就是很多種。全部是非常盛大的一個供養;還有衣服,大家去買衣服的時候,其實這是可以供養的,以前聽師父講過,比如說你去逛街的時候,或者去其它地方的時候,不要只是想:「這個衣服我適不適合穿?」可以唸嗡啊吽、可以供養的,因為這是我們眼所見的,是可以供養的;還有音樂,聽到音樂別只是沈醉在音樂裡邊,也可以供養佛菩薩。所以隨意所生的五塵妙境的種種供養,都是莊嚴說法的處所。 [0520]

〔參考資料〕
LR P110LL2
又若如是財物供養自無所集,無從他求,應於一切世界之中,所有如來諸供養具,以歡喜俱及於廣大勝解俱心,周遍思惟,一切隨喜少用功力,而修無量廣大供養,攝集菩提廣大資糧,恆常於此以真善心,起歡喜心,當勤修學。又如寶云經及建立三三昧耶經所說,無主攝持諸華,果樹及珍寶等,亦當供養。

LR P280L2
唯意樂布施者。內居閑靜由淨意樂淳厚淨信,分別化現種種廣大無量財寶,勝
解惠施一切有情,以少功用生無量福,亦名菩薩巧慧布施,是菩薩地說。

  當時在玉華寺翻譯的時候,有一個玉華寺的寺主慧德法師,還有一位譯師叫嘉尚法師,發生了很奇怪的事情,他倆居然作了同樣的夢。其實這種事情在世界上是很不多見的,兩個人能夠同樣作一個夢,是很稀有的事情!兩位法師那天晚上都夢見了玉華寺,那個寺裡邊突然好像變得很廣、很大,非常非常地清淨,也是像經中講的被各種美妙的飾品莊嚴,充滿幢帳、寶輿、花幡,還有伎樂,各式各樣的供品;又看到很多很多僧眾絡繹不絕,手裡拿著華蓋、幢幡,還有各式的供品,一起來供養《大般若經》。他們作夢的時候,夢到這樣的一個供養法會。 [0620]

  而且,寺院裡的道路,還有寺院所有的牆壁,都鋪上美麗的錦緞,這是很難想像的,在夢裡怎麼設計得這麼美!而且寺裡地上所有的地面,都布滿了非常非常美妙的花,眾人都步行其上。到了譯經院就更加地勝妙了,幾乎就像經典裡記載的那麼美、那麼莊嚴,完全被眾寶所莊嚴的譯經院。而且兩個人哦!他們都聽到了譯經院裡有三間法堂有人在講法,而且夢見玄奘大師他就在中堂說法,兩位法師都夢到這樣的景象。可能兩位都從夢裡醒來的時候大概是很高興吧,居然兩位法師一起去拜見大師!我想那個場景是怎樣呢?哇!兩個弟子一起來找到老師,分別啟白他們作的夢,居然兩個人的夢是一樣的。當時玄奘大師說:「現在正翻譯到〈嚴淨佛土品〉,諸菩薩一定會供養的,你們看到之後是否相信了呢?」 [0736]

  當時長在殿旁邊的雙柰樹,那個樹也很奇特,它居然在不該開花的時候開花了,而且還是一再地開花。每一朵花都開出了六片花瓣,紅白相間,非常地鮮艷、非常地茂盛,讓人一看就是:哇!太喜歡了!雙柰樹老是開花、老是開花,好像一直獻供的感覺,所以當時可能大眾也非常非常歡喜吧!大家就圍過去很高興地議論,都說:「啊!這是《般若》再度弘揚的徵兆,花開六瓣,應該代表六種波羅蜜多吧!」 [0826]

  出現了種種的祥瑞、徵兆,但是玄奘大師在翻譯《般若經》的時候,應該還是非常辛苦的,因為太過浩瀚,而且不能刪減,決定不能刪減,所以翻譯的工作一定是非常非常繁重的。在翻譯《大般若經》那個時候,其實玄奘大師自己也非常擔心譯不完,害怕無常到來,所以他就告訴僧眾說:「我今年都六十五歲了,一定會死在玉華寺。而《大般若經》它是非常大部的,我非常非常害怕會翻譯不完,希望人人都能勤奮懇切,不要怕辛苦!」大家可以想像,玄奘大師這樣勸勉大眾,他一定是衝在最前面,一定是最最勤奮懇切,不怕辛苦的,因為他都西行求法經歷那麼多了,譯經的辛苦比之那樣的辛苦可能已經算是沒那麼驚恐了,只是體力的付出可能太過巨大。 [0934]

  這樣努力到了唐高宗龍朔三年冬天的十月二十三日,終於完成了!一共翻譯出六百卷,稱為《大般若經》。玄奘大師非常非常地歡喜呀!合掌告訴弟子們說:「這部經典與漢地有緣,我能來到玉華寺,完全是仰賴《般若經》之力!以前我在長安,被許多外緣牽纏著,怎麼可能完成此事呢!現在能夠完成翻譯,一定是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龍天的擁護啊!這部《大般若經》是鎮國之典、人天大寶,大家應該為此歡喜自慶!」自那個時候開始,我們漢土就有了六百卷《大般若》了。玄奘大師說這是鎮國之典、人天大寶! [1040]

  玄奘大師在西元六六三年十月翻譯完《大般若經》,然後弟子們又去請說:「可不可以請翻下一部?」然後繼續翻譯《大寶積經》,剛剛翻譯了開頭幾行,玄奘大師就感覺到自己的氣力不足,於是就停下了譯筆。就在隔年三月,玄奘大師就圓寂了。所以《大般若經》是玄奘大師在晚年,用所有的生命、嘔心瀝血翻譯出的一個宏篇巨著!所以我們到現在才能夠讀到《大般若經》,然後讀到兩位菩薩詮釋《般若經》的時候,我們才有得依循。 [1130]

  保存經典、傳承經典,也是歷代高僧的神聖使命。師父常常教誨我們說:「莫將經典容易看!」經典的每一個字、每一個字、每一行,都是譯師們用心血和生命換來的,所以我們豈能不珍惜呀!豈能不恭敬呀!豈能不珍愛執持呢! [1204]

〔參考資料〕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10:「
帝以法師先朝所重,嗣位之後禮敬逾隆,中使朝臣問慰無絕,嚫施綿帛、綾錦前後萬餘段,法服、納、袈裟等數百事,法師受已,皆為國造塔及營經像,給施貧窮并外國婆羅門客等,隨得隨散,無所貯畜。發願造十俱胝像,百萬為一俱胝,並造成矣。東國重於《般若》,前代雖翻,不能周備,眾人更請委翻。然《般若》部大,京師多務,又人命無常,恐難得了,乃請就於玉華宮翻譯。帝許焉。即以四年冬十月,法師從京發向玉華宮,并翻經大德及門徒等同去,其供給諸事一如京下,至彼安置肅誠院焉。
至五年春正月一日,起首翻《大般若經》。經梵本總有二十萬頌,文既廣大,學徒每請刪略,法師將順眾意,如羅什所翻,除繁去重。作此念已,於夜夢中即有極怖畏事以相警誡,或見乘危履嶮,或見猛獸搏人,流汗戰慄,方得免脫。覺已驚懼,向諸眾說,還依廣翻。夜中乃見諸佛菩薩眉間放光,照觸己身,心意怡適。法師又自見手執花燈供養諸佛,或昇高座為眾說法,多人圍繞,讚嘆恭敬。或夢見有人奉己名菓,覺而喜慶,不敢更刪,一如梵本。
佛說此經凡在四處:一,王舍城鷲峯山;二,給孤獨園;三,他化自在天王宮;四,王舍城竹林精舍。總一十六會,合為一部。然法師於西域得三本,到此翻譯之日,文有疑錯,即挍三本以定之,慇懃省覆,方乃著文,審慎之心,古來無比。或文乖旨奧,意有躊蹰,必覺異境,似若有人授以明決,情即豁然,若披雲覩日。自云:「如此悟處,豈奘淺懷所通,並是諸佛菩薩所冥加耳。」
經之初會有嚴淨佛土品,品中說諸菩薩摩訶薩眾為般若波羅蜜故,以神通願力,盛大千界上妙珍寶、諸妙香花、百味飲食、衣服、音樂、隨意所生五塵妙境種種供養,嚴說法處。時玉華寺主慧德及翻經僧嘉尚,其夜同夢見玉華寺內廣博嚴淨,綺飾莊嚴,幢帳、寶輿、花幡、伎樂盈滿寺中,又見無量僧眾手執花蓋,如前供具,共來供養《大般若經》,寺內衢巷牆壁皆莊綺錦,地積名華,眾共履踐。至翻經院,其院倍加勝妙,如經所載,寶莊嚴土。又聞院內三堂講說,法師在中堂敷演。既覩此已,歡喜驚覺,俱參法師說所夢事。法師云:「今正翻此品,諸菩薩等必有供養。諸師等見信有此乎!」時殿側有雙柰樹,忽於非時數數開花,花皆六出,鮮榮紅白,非常可愛。時眾詳議,云是《般若》再闡之徵。又六出者,表六到彼岸。
然法師翻此經時,汲汲然恒慮無常,謂諸僧曰:「玄奘今年六十有五,必當卒命於此伽藍,經部甚大,每懼不終,努力人加勤懇,勿辭勞苦。」至龍朔三年冬十月二十三日,功畢絕筆,合成六百卷,稱為《大般若經》焉。合掌歡喜,告徒眾曰:「此經於漢地有緣,玄奘來此玉華者,經之力也。向在京師,諸緣牽亂,豈有了時。今得終訖,並是諸佛冥加,龍天擁祐,此乃鎮國之典,人天大寶,徒眾宜各踊躍欣慶。」
時玉華寺都維那寂照,慶賀功畢,設齋供養。是日請經從肅誠殿往嘉壽殿齋所講讀。當迎經時,《般若》放光,諸天雨花,并聞空中音樂、非常香氣。既覩靈瑞倍增嘉慰,謂門人曰:「經自記此方當有樂大乘者國王、大臣、四部徒眾,書寫受持,讀誦流布,皆得生天究竟解脫。既有此文,不可緘默。」至十一月二十日,令弟子窺基奉表奏聞,請御製經序。至十二月七日,通事舍人馮茂宣勅垂許。」(CBETA, T50, no. 2053, p. 275, c12-p. 276, b23)

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玉華寺
位於陝西鄜州宜君縣西南。即玉花寺。又稱玉華宮寺。始建於唐武德七年(624),初名仁智宮。貞觀二十一年(647),太宗幸此,予以擴建,並更名玉華宮。貞觀二十二年五月,玄奘應太宗之召來此宮;十月於弘法臺,譯能斷金剛般若經。永徽三年(651)廢宮為寺,名玉華寺。顯慶四年(659)十月,玄奘奉敕譯大般若經時,因厭惡長安之繁擾,入住此寺,寂照為都維那,窺基、普光、玄則等皆列其譯場,其中,光雲殿、明月殿、嘉壽殿、慶福殿、八桂亭等均為昔日譯出大般若經及其他經典之道場。今寺西有駐鸞崖,係太宗駐驆之所;寺東所存石室,傳為眾僧修行之處。又石室外有水流,下游有一寺,即水簾寺。〔阿毘達磨界身足論後序、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六、卷十、續高僧傳卷四、開元釋教錄卷八、廣輿記卷八〕

〔參考資料〕
吸取好書精髓的「智慧倍增讀書法」~文殊讀書法

讀好書,是快速吸收他人生命智慧的最佳途徑。
遇上好書時,無不期盼融會貫通,吸納其精髓成為自己的知見,進而在工作與生活運用,內化為帶得走的人生智慧,這是愛書人的共同心情。
在十年前偶然的因緣獲贈「文殊讀書法」,是前所未聞極其精彩的深度讀書法。每本書讀七遍,分七個層次閱讀,層層加深加廣,由粗到細,由狹到廣,由淺入深,從個人的閱讀角度擴展到多人的觀點,再旁徵博引講說此書。特別整理這很好的讀書技巧分享大家。

第一遍:快速瀏覽找出宗旨
以敏銳的洞察力,很快地閱讀,找到其中的宗旨,提出自己的觀點。

第二遍:用心感受觸動點貫穿全書
用深沉的感受尋找書中讓你心靈受感之點,從這一點透進去,穿連一章,直至貫穿整本書。跟自己的生命做比對,於觸動時加以思維,將受感之點做眉註,進而反觀自己的生命。

第三遍:以平靜的心詳讀,安立每章主題
用一顆平靜的心,細細、慢慢的詳讀,使書中的血脈、骨架朗達於心。看完每一章節,為這一章安立一個主題,使自己掌握住這一章重點為何,了解全書內容。

第四遍:用別人的角度來閱讀,擴大識見
用別人的心情看待此書,從不同觀點、層面,就像很多人一起共讀,再一起討論,各提問題,不一定都解決。幫助自己擴大識見,打開心胸侷限,看到原來看不到的地方。

第五遍:以論辯的方式閱讀,放寬格局
就疑難問題,通閱全書。由四面八方,各種不同角度提出,則不但心胸格局大大放寬,必也疑難大增,如同以論辯的方式,不斷的提問題、回答問題。

第六遍:次第交錯的閱讀,掌握全書架構精神
試著從後面往前看(反推)、從中間往後面看,以次第交錯混雜的方式閱讀,體會到任何一點,即是面即是體,對整本書的架構、內涵、精神及緣起都能掌握到。

第七遍:視自己為作者旁徵博引做講說
廣泛的去閱讀,找一些譬喻、佐證及典故,來輔助講說(講解)本書,好像這本書是自己寫的一般。

每一遍都做一些筆記,對照前後差異。這個珍貴的深度閱讀法,足以讓每一本好書的精髓內化為自己的智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