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次 0109
(2019/04/15 ~ 04/17)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音檔 2B
27:08 ~ 28:07
廣論段落 P1-LL1
今勤瑜伽多寡聞……復乏理辯教義力
手抄頁/行 第1冊 P63-L6 ~ P63-LL1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63-L7 ~ P63-LL1 )
手抄段落 那麼說:好、好、好!......這個是非常嚴重的事情!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研討《廣論》的時間了,最近大家的心情怎麼樣啊?有沒有很多焦慮、很多沮喪?當看到這些心情的時候,有沒有去調整它?最近我們討論的主題都是「照妖鏡」的問題。學了這麼多年的法,看了這個照妖鏡的問題,可能你我都還是會怵目驚心。當我們用師父講的法來反照自己的語言和自己的行為和思想的時候,就會看到很多做錯的地方,或者:「哇,原來我就是那個拿照妖鏡的!」看了之後,會不會心沉呀? [00′59″]
〔參考資料〕
LR P20L4
復次於法若講若聽,將自相續若置餘處,另說餘法,是則任其講何法事,不關至要。故須正為,決擇自身,而聽聞之。譬如欲知面上有無黑污等垢,照鏡知已即除其垢。若自行為,有諸過失,由聞正法現於法鏡,爾時意中便生熱惱,謂我相續何乃至此。次乃除過,修習功德,是故須應隨法修學。
LR P77L3
本生論云「雖勵不能住,何事不可醫,能作諸怖畏,其中有何益。如是若觀世
法性,諸人作罪當憂悔,又未善作諸妙業,恐於後法起諸苦。臨終畏懼而蒙昧,若何能令我意悔,我未憶作如是事,復善修作白淨業,安住正法誰畏死。」
比如說:啊!只要一想幫忙別人,發現就拿照妖鏡開始照了。用其他幫忙別人的方式好像又不是很熟練,比如說管小孩啊,或者帶學生啊,甚至帶自己的團隊,都會發現這個照妖鏡的問題一直困擾著自己。我希望大家觀察到這一點之後,不用給自己太多的指責、太多的埋怨,或者心力就掉下去了。因為當我們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應該感到欣喜啊!為什麼呢?發現啊!哦,原來這就是照妖鏡的實際操練啊! [01′42″]
當我們發現了這個問題之後,不要認為我就是照妖鏡本身。我可能有這個照妖鏡的現象,但是我還有其他現象呢!比如說我還學習觀功念恩,我在觀功念恩的時候體會到了這個世界的美麗、別人的善良、周圍人互助的這種氛圍,我有時也會感覺到很歡喜的。在聽法的時候,感念善知識的恩德呀,聽到法義的美妙也會生起清涼啊!所以,就像因果一樣,花的種子就會開花,蘋果的種子將來就會結出蘋果,它是分門別類的這樣;不能說用照妖鏡的這個問題觀察自己之後,自己的生命整個就變成照妖鏡,都覆蓋了。所以還是會有其他的觀察點。 [02′33″]
我的想法是你也不用太過心沉,因為拿鏡子照,照到自己的臉有一些沒洗乾淨的地方,不是說:「哎喲,這個太糟了!我的臉怎麼這麼髒呢?」「啊,好可憐啊!」或者說:「我很可惡!」說這些話的同時,可能不如拿點清水把它洗洗就可以了。當我們發現自己有問題的時候去改正它就可以了,不需要給自己戴一堆帽子,說很多埋怨的、自我憎恨的話,可能那個習氣也未必能改變。最重要的,這些法義是讓我們來警覺自己的行為,注意到一些沒有注意到的現象,調整那個方向。這樣可以給我們的生命帶來更多的平靜、更多的喜悅,還有與他人的這些矛盾可能就變小了、甚至消失了,會感到更多的和平。 [03′26″]
所以當我們拿「法鏡外照」的這個問題來照自己,會發現自己很多問題的時候,要避免一個現象,就是心沉!你不要心沉。發現了,高興呀!我終於沿著師父講的理路修心了,修心我就發現我有問題,有問題就改嘛!然後改的過程中可能會涉及到怎麼也改不過來,改不過來,只要在改,其實每天都是有一些小進步的。只不過有一些進步是被我們忽略不計的,我們想要從此頓斷——啊!一下子揮刀斷水,希望水不要流。其實這個無始劫來的習氣,需要我們耐心一點,慢慢地每天改、每天改。當自己做對一點之後,就給自己貼一朵小紅花:「欸,進步了!」要隨喜一下自己。所以我希望大家看到自己這個毛病之後,不要太過心急,尤其是注意到心沉的這個問題。看到問題的時候是要我們解決問題,不是要我們沉下去的;問題是給我們發現,然後收穫發現的喜悅,而且去改變這個痛苦的因,去得到快樂的。 [04′36″]
〔參考資料〕
發現學生潛在的美
在跟很多人接觸的整個過程中,我也會去發現。發現什麼呢?發現那些潛在的美。所謂「潛在的美」就是上面可能覆蓋一些東西,比如說這一段時間他的生命狀態非常地糟糕,或者身體變得非常糟糕,或者心情很糟,或者人際關係一塌糊塗,心力也差到了極點。
在這個時候,作為一個老師,如果能夠非常堅定地指出他生命中那些美好的特質,告訴他說:「這只是一個側面,你還有很多美好的東西,你知不知道?」一定要告訴他那個他自己沒有看到的很莊嚴、很美妙的特質。而且這種勸導,必須常常對他講,當他在某個地方稍稍有一點改進的時候,就馬上予以鼓勵。這種鼓勵不是膚淺的,是發自內心非常真誠的一種隨喜和感動。
比如說持守某一戒律,一直持得很辛苦,一直堅持、一直堅持,慢慢地、慢慢地有一天超越了以前,做到了以前做不到的部份,我聽了之後常常很感動,因為我知道,這小小的一點進步,他白天、黑夜付出了多少的努力。也許別人看起來不費吹灰之力,因為大家的情況不一樣,其他人很容易就做很好,可是某一部分同學,他就非常、非常辛苦,這個時候要給予他力量。不能總認為他很差、對他沒信心,必須發現他的優點。
這樣鼓勵過的人,多半會成為你鼓勵的那樣子,會像你想的那樣成長。我看到很多人在我面前的歷程都是這樣的。
(摘自關愛教育第七則)
所以在這一點,就希望大家也要警醒一下自己。如果發現自己看到麻煩就會有心沉的習慣,那要考慮一下:看到麻煩是發現,那麼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有嗎?有!那麼當下怎麼運作會嗎?對境的時候,就看自己的心。如果看到一點,又開始法鏡外照了,那就想一想:他有的毛病我有沒有呢?可能我比他還嚴重呢!那麼我們就不會在痛苦發生的時候,認為痛苦的來源和起因是他人的錯誤。可能他人的行為和語言是個緣,如果沒有那個勾是勾不出來的,但是真正麻煩的因素是在內心深處,這就是我們常常要法鏡內照發現的東西。 [05′22″]
真正的苦因是在裡邊,是在內心上,而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明啊!就是對境的時候,境那邊好像是獨立出現的,沒有我的心安立的那一分。我們常常會感覺不到,也觀察不到內心對境有安立的那一分;就是自己的心對現在這個狀況是負有絕對責任的,我們常常會忽略這一點。那麼因為發現了,忽略了也沒關係!為什麼沒關係?因為我們現在想改變它了! [05′52″]
〔參考資料〕
LR P290LL2
一觀察有無自在不應者。應當觀察,於能怨害應之因相為何。如是觀已,覺彼於自欲作損害,意樂為先,次起方便遮我安樂,或於身心作非愛苦。為彼於我能有
自在不作損害,強作損害而瞋恚耶,抑無自在由他所使而作損害故瞋恚耶。若如初者瞋不應理,他於損害無自在故。謂由宿習煩惱種子境界現前,非理作意,因緣和合起損害心,縱不故思,此諸因緣亦能生故。若彼因緣有所缺少,則故思令生,亦定不生故。如是由諸因緣起損害欲,由此復起損害加行,由此加行生他苦故。
LR P301LL1
集學論亦云,「此中若修小苦為先,則於大苦及極大苦而能串習。譬如一切有情由串習力,於諸苦上妄起樂想,如是若於一切苦上,安住樂想而漸串習,則亦能住安樂之想。」
LR P301LL1
集學論亦云,「此中若修小苦為先,則於大苦及極大苦而能串習。譬如一切有情由串習力,於諸苦上妄起樂想,如是若於一切苦上,安住樂想而漸串習,則亦能住安樂之想。」
所以也不要看到自己的毛病之後,就引生很多焦灼、嘆息,甚至是沮喪的情緒,因為發現缺點好多啊!那一點點改吧!改缺點不能心急。然後不要沒改過來就拼命又開始打擊自己,就跑題了!你改缺點就改缺點,打擊自己是另一回事情。 [06′12″]
所以在這點上,就希望大家能夠相互地鼓勵,發現看到法鏡外照這個習慣之後,就趕快照自己一下嘛!就每一次法鏡外照的習慣,都拿回來照自己一下。這樣的話,好像我們犯一次過去的習慣,欸!又產生一個、又長養了一下現在的美好的習慣,就是法鏡內照。堅持用功下去一定會學會的,怎麼可能學不會!師父說只要我們願意學,他會永遠帶著我們,直到成佛都帶著我們,所以也不用特別擔心在這條路上自己會很孤單。 [06′46″]
〔參考資料〕
LR P301LL2
從微漸修無所難者。如云﹕「若習不易成,此事定非有,故修忍小苦,大苦亦能忍。」若被忍甲受苦意樂,雜諸小苦漸次修習,則忍苦力漸能增廣。
LR P334LL3
若由未習如是希有難行諸行,聞時憂惱,應念菩薩於最初時亦不能行,然由先知所作願境漸次修習,久習之後,不待功用能任連轉,故其串習極為切要。若見現前不能實行,即便棄捨全不修心,是極稽留清淨之道。如無邊功德贊云﹕「若由聞何法,令世間生怖
,尊亦於此法,久未能實行。然尊習其行,時至任運轉,是故諸功德,不修難增長。」
這條法義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很多的自我的警醒、很多的振奮,就是:欸!我又看到了,然後我可以改!不要對著那個舊習慣只是嘆氣而已。要看到我們的內心是有行動力的,我們的語言也是會有修改的力量,為什麼?因為我們聽到了真理的召喚,我們看見了這樣做對自己、對他人都是好的。 [07′14″]
那麼一時學得沒有那麼順利,慢慢學呀!很多東西都是慢慢學的。像我們上幼兒園,從一開始要學排排坐都不會,繫鞋帶也不會,可能吃個飯、拿個筷子都要練很久,但是父母和師長都是這樣教導我們的。所以我們對我們的心要有一點點的耐心,看著它一點一點地成長,然後也去體會內心成長的喜悅。當我們看到別人做得好的時候,我們就會有一分隨喜的喜悅;當觀功念恩的時候,我們真的就會從另一個角度看到這個世界的美好。 [07′49″]
所以請大家看到這個照妖鏡的效應之後,要體會到:我發現了我生命有這種現象,我終於警覺到了,那開始改就可以了! [08′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