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音檔 3A
02:25 ~ 03:26
廣論段落 P1-LL1
今勤瑜伽多寡聞……復乏理辯教義力
手抄頁/行 第1冊 P68-L2 ~ P68-L6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68-L1 ~ P68-L6 )
手抄段落 那麼另外一種呢......這個非常可惜的事情!
我們接著聽下一段。
那麼另外一種呢,說,啊!原來修行哪它必須要從聽聞佛法開始,所以他,是的,就依照著次第做聽聞。本來聽聞了以後,應該進一步把所了解的,緊跟著去如何驗證,這個才是真正聽聞的目的。不幸又犯了錯誤,說聽聞的人哪,他又不好好地去修行,所以廣聞的人又不能認真善巧了解這個道理,這樣。結果這麼一來的話呢,廣聞的人就變成功空口說白話,修行的人就變成功盲修瞎鍊,這個非常可惜的事情! [01′04″]
看這一段哦!師父說:原來修行它必須要從哪裡開始?聽聞佛法開始。注意!「從聽聞佛法開始」前面有「必須」兩個字。可以再想一下,修行必須從哪裡開始呢?要從聽聞佛法開始。聽聞佛法一定是必須的嗎?是必須的!這樣就夠了嗎?還有什麼?要依著次第做聽聞,還要知道「道次第」。所以這是在說聽聞,對吧?在說一個修行人他要修行的話,那一定要從聽聞佛法開始,而且「必須」要從聽聞佛法開始;不僅僅是必須要從聽聞佛法開始,還要依照次第聽聞。聽聞之後,就應該進一步把所了解的緊跟著去驗證,為什麼呢?因為這是聽聞佛法的目的。 [02′15″]
那麼什麼叫「驗證」呢?何為驗證?注意!提起精神來,仔細考慮一下:什麼叫驗證?是不是把所聽來的教理在內心中去實踐,在內心中去生起如聽聞那樣所說的一個量,或者進行那樣的取捨修,叫驗證?然後師父說:「這才是真正聽聞的目的。」所以我們聽聞佛法是為了能夠用自己的身心實踐佛法、驗證佛法在我們身心上的饒益。這又是說了一個正常狀態,正常狀態是這樣的。 [03′05″]
〔參考資料〕
LR P12L4
此中聖教,如俱舍云﹕「佛正法有二,以教證為體。」除其教證二聖教外,別無聖教。教正法者,謂是決擇受持道理修行正軌。證正法者,謂是如其前決擇時,所決擇已而起修行。故彼二種,成為因果。
但是師父說:「不幸又犯了錯誤!」「不幸」這兩個字,還是可以感受到師父對我們深深的悲憫吧!又犯了錯誤了。犯了什麼錯誤呢?就是聽聞的人啊,不好好地去修行,所以廣聞的人又不能認真善巧地了解這個道理。所以雖然聽了很廣,師父說就變成空口說白話了。 [03′36″]
〔心得〕
今勤瑜伽多寡聞à盲修瞎鍊
廣聞不善於修要à空口說白話
師父用兩個詞生動的描繪出這兩種有問題的行相。
〔參考資料〕
LR P18L5
於殷重修起療病想者。猶如病者,見若不服醫所配藥,病則不瘥,即便飲服。於說法師所垂教授,若不修習,亦見不能摧伏貪等,則應殷重而起修習,不應無修,唯愛多積異類文辭,而為究竟。是亦猶如害重癩疾,手足脫落,若僅習近一二次藥,全無所濟。我等自從無始,而遭煩惱重病之所逼害,若依教授義,僅一二次,非為完足,故於圓具一切道分,應勤勵力,如瀑流水,以觀察慧,而正思惟。如大德月大阿闍黎贊悔中云﹕「此中心亦恆愚昧,長時習近重病痾,如具癩者斷手足,依少服藥有何益。」由是於自作病者想,極為切要。如有此想,餘想皆起。此若僅是空言,則亦不為除煩惱故,修教授義,唯樂多聞,猶如病者,求醫師已,而不服藥,若唯愛著所配藥品,病終無脫。
這個在上節課(104~109講)已經有一個對自我的觀察。師父在上節課說這是一種毛病,聽了之後沒有拿它來實修,就只是停在那裡。還有一種毛病是什麼呢?就是自己不修,還專門管別人閒事(照妖鏡)。這個時候,所聽到的東西有沒有用呢?有沒有用?不是用了嗎?不是用來管閒事了嗎?對不對?用了,是怎麼用的呀?師父說這樣用容不容易?是很容易的。因為眾生無始劫來的常態到底是什麼呢?師父說平常我們任何一個人,因為無始來的習氣,無時無刻在內心中都沒有去掉它,所以我們非常非常地習慣看別人、管別人。 [04′26″]
這裡邊的管別人,我們極力地想把它變成好像是為了利益他人而管的,但是大多數的是看別人不順眼吧!內心裡有煩惱,所以要制伏他一下,或者說使他不要在旁邊礙眼,心裡很不舒服。到底有幾許是出自於對他人的悲憫心,或者真摯的一種饒益他人的心而去管的呢?這個自己可以觀察。 [04′52″]
〔心得〕
我們極力地想把它變成好像是為了利益他人而管的,但是大多數的是看別人不順眼吧!
à我是真正想要利益別人所以管他呢?還是因為心裡有煩惱而管他。我因為煩惱而管他卻假藉利益他人之名,沒有正視自己的煩惱。
所以師父說我們順了無始劫來的習氣,就是看別人、不看自己。那麼為什麼無始劫來我們的習氣不是反的呢?我們為什麼不是天天看自己、不看別人,而是看別人、不看自己呢?為什麼我們有這樣的習氣呢?大家會提這樣奇怪的問題嗎?你們的答案是什麼? [05′16″]
〔心得〕
如果不是因為有這樣的習氣,應該在學習佛法上有很大的進展了。
LR P172L1
第三能生煩惱之因分六。所依者謂煩惱之隨眠,所緣者謂順生煩惱境界現前,猥雜者謂隨學惡友非善士夫,言教者謂聽聞邪法,串習者謂增長煩惱昔串習力,作意者謂妄增益愛非愛相,及於無常妄執常等非理作意。
à
其中,近因有三:所依、所緣及作意。遠因有三:猥雜、言教及串習。
à 在末法時代,世道沉淪,所感的增上果並不理想,多串習增長煩惱的環境,包含:惡友、非善士夫等惡知識及邪法等言教。
當我心裡想這個答案的時候,師父說因為看別人很容易,看自己很困難。就好像非常非常熟悉看別人這樣一個習慣,聽了很多法之後,這個習慣還是沒有改。聽了很多,實際上是要看自己,而且要看自己越來越清楚、越來越容易、越來越快速,是要這樣的。應該把「看別人容易」變成什麼?看自己容易。可是我們聽來的道理沒有用來看自己越來越清晰,而是繼續加深「看別人容易」這樣的業,沒有扭轉觀察的方向。 [05′57″]
〔心得〕
為什麼聽了很多,可是這種習慣沒有改變?沒有扭轉觀察的方向?反而加深「看別人容易」的業?
à
沒有殷重修
還記得上節課師父說:「那麼世間的人,他那個標準本來就是世間的標準,大家都馬馬虎虎。」可是一旦學了佛法之後,那個標準提高了,結果我們就會用一個非常高的標準去看待所有的人。這樣一看的時候,接著師父說了三個字,什麼?還記得嗎?「那害了!」害了!「害」人的害、「害」己的害。 [06′25″]
剛開始大家聽到師父說這幾個字的時候,不知道你們會不會被嚇一跳?說像照妖鏡一樣。大家可以想一想:我們聽得好好的,去照別人的時候,為什麼居然像個照妖鏡一樣呢?這照妖鏡照到什麼程度?說:「這一看哪!世間所有的人都是妖魔鬼怪,沒有一個像樣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這樣看出去的世界還能看嗎?就是幾乎全否了,幾乎沒有一個像樣的人哪!然後只有誰沒看到?師父就非常非常一針見血地告訴我們說:「我們自己沒有看到!」然後師父接著說: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事情!「就是這樣,這個是非常嚴重的事情!」為什麼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事情?前面說:「害了」,是個非常嚴重的自害行為嗎?自己沒有利益到自己,也沒有利益到他人,所以這是個大事情。聽完了佛法之後沒有拿來修行自己,然後拿了這個標準到處去衡量別人,發現別人不夠這個標準之後就生猛烈的煩惱,甚至有時候會看不起別人,生起了很強的慢心吧! [07′44″]
其實這一段我們可以終身受用,乃至生生世世受用無窮的。這確實是我們無始劫來的一個惡習呀!就是我們聽了之後,一旦沒有拿來修行的時候,它就會被反過來用。用去幹什麼了呢?就是去評價別人、去評判別人,然後會站在一個很高的標準。當自己站在一個很高的標準上去評判別人的時候,那種感覺彷彿自己對法已經了解了嗎?當站在那個標準上看的時候,好像自己已經跟那個標準合一了嗎?真的合一了嗎?如果自己也不是那個標準,只是拿那個標準去評判別人的話,實際上連最初的佛法的修鍊都沒有學會呀! [08′33″]
最初的就是什麼呀?就是要拿這面鏡子看自己,拿佛陀為我們建立的標準來衡量自己、來看自己——看我自己有多少過失,看了之後要去改。看自己是越看越多、越看越多,是這樣的一個方式,正好是跟無始劫來很容易的那個習慣是反的。 [09′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