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次 0146 (2019/08/22 ~ 08/25)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3144-130146
每天的晨起發心很重要,要讓自己有一個警覺心:今天不管遇到怎樣、怎樣的境界,我的心都要朝著正念的方向去串習,要制止非理作意,因為非理作意會帶來痛苦。這樣的話,當發現那個境界又來了,來了之後隨眠的煩惱被攪起來了,發現之後立刻就停,這樣就不會蓄積;如果停不下來就會蓄積。 [00′36″]
如果及時發現了,需要處理一下。請問蓄積的這種不愉快的情緒,怎麼處理啊?它是一種苦受啊!你怎麼把這個苦受當天處理掉呢?就是不太痛快的這種心情怎麼處理掉呢?要轉啊!怎麼轉呢?有很多種方式,比如說聽《廣論》、聽全廣是一種方式;有的同學是拜三十五佛,拜完就覺得很開心了;還有的比如說出家就承事善知識、承事僧眾啊,在家就承事父母啊,或者為大眾做一些事情。總之要把你的心放在一個善的續流上,從那個非理作意的續流轉到一個善的續流上。而那個善的續流要很強,這個時候這一天才放著,不要還在非理作意的續流上的時候你就不管、就休息了,因為它作夢可能都在增長。 [01′34″]
〔心得〕
老師在第145~146兩講,講到了對境了,產生煩惱應如何行?
可以結合《廣論》P47 密護根門
-- 如何防護 一節思惟。
在145講裡,談到「守護根」,也就對境時產生煩惱,不應該蓋起來、僅止於轉移而已。而必須以正念之矛對治煩惱、削弱煩惱。
但是,我們不知道每天會面對什麼樣的境,所以,必須著正知、正念的鎧甲,防護,準備去忍受境界之刺。
然對於初機的修行者而言,要能做到「守護根」,用正念去對治煩惱,是無法做到的。
所以,老師在146講,談到了「以六根而為防護」,警覺到了在順生煩惱境界,煩惱的隨眠被攪動,而引生了更多的煩惱時。
因為有了正知的警覺心,所以,能夠不非理作意,當即應該轉移境界,讓自己不處在能順生煩惱的境之中。而轉移到能夠生起善心的境界,如聽廣論、拜懺等,讓原本非理作意的續流,能夠轉到善的續流上。
〔參考資料〕
《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第一冊 P378
第四項、如何防護,分為守護諸根,也以六根防護二者。
第一科、守護根:是指透過諸根及外境而生起眼識至意識等六識之後,意識便會對於色乃至法等六種悅意境與六種不悅意境,貪著前六者、瞋恨後六者。見到這個現象,應當非常努力地從中依靠對治法守護自心,令不生起貪。
第二科、也以六根防護:是指對於如果觀看等等就會引生煩惱的那些境界,從一開始便應制止諸根而不放縱、不散入這六種悅意境界。
總而言之,這兩者的差別在於: 前者是在六根散入外境後,生起貪瞔等時,即刻依靠對治法而遮止;後者則是一開始就完全不讓六根散入外境。對於對治力微弱的初修行者而言,後者較為重要。
這二者之中,前者修行守護諸根之法,是對六種悅意境,不以非理作意執取行相與隨好。假若雖不如此執取,然而由於忘念與煩惱強盛而生起貪等罪惡心,也應即刻防護修持。
這二者之中,前者修行守護諸根之法,是對六種悅意境,不以非理作意執取行相與隨好。假若雖不如此執取,然而由於忘念與煩惱強盛而生起貪等罪惡心,也應即刻防護修持。
所以這一段時間大家在探討這個問題,尤其是小朋友都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很小心對境造意業這個部分。一旦開始小心警覺這個部分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到底苦樂的那個權利是放在誰手裡的?我們一開始修行的時候都發現是境界作主、他人作主,如果他人說幾句很歡喜、感恩的話,我們就會高興;說幾句不中聽的話,就會不愉快。我們的心情是非常非常浮動的,非常容易被境界之風吹動,是完全沒有自在的。 [02′22″]
在完全沒有自在的這種現狀和習慣下,我們要得到一點主動權,通常都有一些困難。但是只要開始了之後,就不要一直打擊自己,比如說今天發現我開始警覺的時候已經晚了、已經很難自控了,就不要接著又給自己貼一堆標籤:我不能修行啊、我業障重啊、我笨啊、或者我煩惱盛啊......,一大堆標籤就貼出來,這個時候就是跑題了。不要跑題,繼續地觀察,然後耐心地去尋找原因。 [02′58″]
在上百起、上千起貌似失敗的心對境的安立之中,我們會觀察、會把它列為例子,我們會發現:欸!我覺察到煩惱的速度比以前要快了,雖然我還是控制不了,但是我覺察力變快了、變敏銳了,洞悉煩惱動向的這個慧眼已經變得很清澈了、看清了。然後我會發現煩惱不會有那麼多理由,而正念卻有很多理由了。總之,在看到自己煩惱很多,幾乎是一對境就產生煩惱的時候,請大家不要輕易地打擊自己。因為這就是我們開始準備出征了,要征服煩惱——無始劫來的煩惱。 [03′44″]
〔心得〕
觀察到自己的心是很容易被境風所吹動,被境所轉。從而生起不想被境所轉的心,想要有主動權。
但是,因為不慣修,剛開始時,必然會遇到很多的挫敗。老師特別提醒我們不要給自己貼失敗的標籤。而要從「貌似失敗」的心對境的安立之中,發現自己的進步。包含,覺察煩惱的速度變快了、變敏銳了、洞悉煩動向的慧眼更清澈了。煩惱不再有麼多理由,而正念卻有很多理由了。
因為這是一修長征服,要征服無始劫來的煩惱,所以,我們更應該觀察自所作善,要隨喜自所作善,增長自所作善。
LR P44LL2
隨喜支中一支,於自造善,修歡喜者,亦是增長自所作善。
LR P45L6
所言修者。謂其數數於善所緣,令心安住,將護修習所緣行相。蓋從無始,自為心所自在,心則不為自所自在,心復隨向煩惱等障,而為發起一切罪惡。此修即是,為令其心,隨自自在,堪如所欲,住善所緣。
所以一開始的時候要朝正向的作意鼓勵自己,哪怕我有一念覺察,我有幾念提正念,然後接下來全部都是非理作意,那幾個正念就是光亮,就是我手中的希望,要朝著那個地方鼓勵自己。一定要堅持下去,不要蓄積非理作意,不要蓄積負面情緒。怎麼做到呢?先要覺察,然後設法停止;如果停不下來,能夠越快覺察也好。如果停不下來全部,我可以停下來少部分,或者那個很濃的量變淡、沒有那麼強、變弱,這都是一個進步。 [04′31″]
總之,希望大家能夠朝著進步的方向總結自己。每天如果覺得造了一些惡業,或者你觀察到有很多惡業,那麼晚上就念一遍三十五佛。如果沒有時間拜,念一遍也是功德無量。把三十五佛念一遍、懺悔一遍,然後再休息。每天持之以恆地做下去,一定一定會有收穫的! [04′56″]
這就是把最近我們討論的這個主題很鮮明的議題供養給諸位,希望大家也能從中受益! [05′0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