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次 0166 (2019/10/31 ~ 11/03)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皈敬頌〉造論宗旨
廣論段落 P2-L1 故離智者歡喜道……故我心意遍勇喜
入門段落 第1冊 P76-L6 ~ P77-L5 在這個偈頌裡……在論典中並沒有明文。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3271-130166
看這一段我想到以前有一些老師來討論問題的時候,問說:「現在的人很難專注,長時間的專注都很難做到,就習慣看那些片斷的,比如說滑手機,或者影音、影像這樣一些東西。對於紙本的書好像已經很難做到專注,何況是宏篇巨著,那麼到底出路是什麼?」那時候我的觀點依然是傳承經典,正因為是在這樣一個被影像和聲音完全包圍的時代,過分地喧雜,更需要沈澱下去的力量,所以更加顯示了經典存在、傳承的重要性。 [00′55″]
〔心得〕
現前所為:為了很難長時間專注,習慣看片斷的我,經典顯得更為重要。
而且大家如果常常習慣於對一個問題探討得不深入的話,久了之後很多東西都會隨之不深入的。比如信任也不會深入、對內心的觀察也不會深入,當人和人之間彼此有了矛盾,也不深入地去化解矛盾,再建立出更深的信任。所以出現一次問題之後,信任就會缺失一塊,就被打折一下,並沒有做一個及時的修整,到最後把信任的積累分數全部花光了之後,人們就無法建立信任了。信任是要在挫折、失敗和一次次的磨難中,在內心中堅強地建立出來的。你說信任是對其他人的信任嗎?有的時候也是對自己能夠行善的一個信心。 [01′48″]
所以,正因為是在現在這個時代,經典的傳承更具有非凡的意義。看剛才仁波切講的:「所為四法」是一個清淨論典它之所以稱為清淨的必要條件,它的要求是非常清楚的——所詮到底是什麼。不是一個東西看著很高興,然後很高興地度過此時就可以了;它對現在還有究竟的未來,它都有一個一向連貫的利益。不是僅僅現在歡樂地度過此時就可以了,一定要對現在和未來有正確的饒益——我們的心續能夠斷惡修善,這樣才能夠離苦得樂。所以它引導我們的內心走向幸福、走向圓滿、走向會越來越離開痛苦這樣一個究竟的目標,是非常直接的、非常直接的。而且沒有什麼相違的因、沒有什麼相似的因在裡邊,就是直接面對、直接解決問題。 [02′54″]
〔心得〕
所詮:帶給我們現前和究竟的利益,而現前和究竟的利益是連貫的。這是所詮和現前所為以及究竟所為的係屬。
所詮的內容沒有相違、相似的因在裡邊,直接面對、解決問題。
所以論典在這個時代更有它存在的意義,並不是很多都浮躁了,所以論典好像沒人學。沒人學,我們這麼多同學都在學嘛!正因為是這樣一個時代,我們更需要這種深刻剖析什麼是苦、什麼是苦因、如何斷除苦因、什麼是離苦得樂之道;我們更需要清晰準確地對內心做深刻地剖析,對很多現存的現象進行深刻地分析,然後去找到解決之道。解決之道就是在心上要滅除煩惱、在心上要滅除無明,透過轉心的方式達成內心的愉悅和安寧,甚至永遠的快樂。 [03′38″]
所以我們在這樣的時代能夠聽到這樣的一本論,而且是師父講,然後仁波切講《四家合註》,我們現在在一起學,我實在是覺得——不敢說我心全然遍勇喜,但是每次到學全廣的時間我真的是非常、非常地高興!不管我們能不能面對面,不管你在什麼地方聽,我都覺得我們坐在一個大課堂裡一起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學習《四家合註入門》,這真是一件非常有福報的事情!讓我們的心從喧喧嚷嚷、平常的生活中,從一些瑣碎的、煩煩惱惱的不愉快,卡卡的很多事情中抽身、抽心,把我們的心力抽出來在這個論典上努力,讓我們在這一刻非常清晰深刻地傾聽佛語、凝視內心,再調整自己的步伐。然後想一想,我們最高遠的目標是為了成就無上正等菩提,不僅僅是為了自我的安樂做很多努力,而是為了所有的有情都能夠趣入最圓滿的快樂,我做很多努力。 [04′4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