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項


2020年5月1日 星期五

全廣II 第217講


講次  0217  (2020/04/27 ~ 04/29)
科判  道前基礎
章節  釋儀中諸智者異門
廣論段落   P2-L6 ~ P2-L8 此中傳有二派釋儀……應如後釋。

入門段落   1 P81-LL4 ~ P81-LL1 開示釋儀當中的諸智者異門者……為印度諸僧團中最殊勝者。﹞中
備註  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 第1 P94-L5 ~ P94-LL3 開示釋儀當中諸智者異門者……應如後釋。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學習全廣的時間了。今天我們會學習《四家合註》和《四家合註入門》。現在請大家把《四家合註》翻到 94 頁,我們來一起看文。

  在 94 頁中間藍字的部分,說:「開示釋儀當中諸智者異門者:此中傳有二派釋儀:」括號「〔勝那蘭陀,師云:此為往昔阿育王於舍利弗誕生處,所建安置大乘經函之宏偉經院。五百大乘阿闍黎、陀尊兄弟及龍樹等,皆於其中,以講聞大乘教法之門廣為拓建,為印度諸僧團中最殊勝者。〕中」括號結束。「諸智論師,許由三種清淨門中詮釋正法,謂軌範語淨、學者相續淨、所說法清淨。後時〔止迦摩囉室囉,師云:此寺於摩羯陀北方,恆河畔小丘頂上,具一百零八佛殿,內殿中央供奉與金剛座大菩提像等量之世尊像,外有圍牆環繞。安住其中諸班智達,行種種聖教事業,亦為僧伽資生極妙善處,覺窩大師亦從此處迎赴藏地。建寺者為法王達摩波羅,彼即獅子賢論師之施主。〕聖教盛行,彼諸智者,則許三種而為初要:謂正法造者殊勝、正法殊勝、如何講聞彼法規理。」再看下面的藍字,「明當隨於何規:今於此中,應如後釋。 [0230]

  這一段說明關於「講說方式」,智者們有哪些不同的承許:對於講說的軌理,過去曾經出現過兩派的承許。一派是勝那蘭陀寺,上師說:這是以前阿育王在舍利弗尊者的誕生地所修建的一座安置大乘經函的宏偉經院。五百位大乘阿闍黎、陀尊兄弟以及龍樹菩薩等等,都曾駐錫其中,以講聞大乘佛法之門加以擴建,並且是印度各部僧團中最極超勝的寺院。解釋那蘭陀寺。那裡的智者們承許透過三種清淨的方式來解說正法,這三種清淨即是師長的言語清淨、弟子的相續淨、所詮述的法義清淨。 [0330]

《大唐西域記》卷9:「
城南門外,道左有窣堵波,如來於此說法及度羅怙羅。從此北行三十餘里,至那爛陀(唐言施無厭)僧伽藍。聞之耆舊曰:此伽藍南菴沒羅林中有池,其龍名那爛陀,傍建伽藍,因取為稱。從其實議,是如來在昔修菩薩行,為大國王,建都此地,悲愍眾生,好樂周給,時美其德,號施無厭,由是伽藍因以為稱。其地本菴沒羅園,五百商人以十億金錢買以施佛,佛於此處三月說法,諸商人等亦證聖果。
佛涅槃後未久,此國先王鑠迦羅阿逸多(唐言帝日),敬重一乘,遵崇三寶,式占福地,建此伽藍。初興功也,穿傷龍身,時有善占尼乾外道,見而記曰:「斯勝地也,建立伽藍,當必昌盛,為五印度之軌則,逾千載而彌隆,後進學人易以成業,然多歐血,傷龍故也。」」(CBETA 2020.Q1, T51, no. 2087, p. 923b12-27)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1:「大覺寺東北行七驛許至那爛陀寺。乃是古王室利鑠羯羅昳底。為北天苾芻曷羅社槃所造。此寺初基纔餘方堵。其後代國王苗裔相承造製宏壯。則贍部洲中當今無以加也。軌模不可具述。」(CBETA 2020.Q1, T51, no. 2066, p. 5b17-22)

  另外一派,源自後來教法極為興盛的止迦摩囉室囉寺。上師說:該寺是在摩羯陀北方恆河畔小丘頂上的一座寺院,包含了一百零八座佛殿,這是很宏偉的一座寺院。內殿中央供奉著與金剛座大菩提像大小相等的釋迦世尊像,外圍都有圍牆環繞。寺中的班智達們廣行種種不同的弘法事業,而且是僧眾生活條件非常優越的一個道場。聖阿底峽尊者也從此處被迎請到藏地。這座寺院的修建者是誰呢?就是法王達摩波羅,他就是獅子賢論師的施主。其中的智者們,則承許有三者在最初的時候是極為重要的。這三者是什麼呢?正法造者殊勝、正法殊勝、如何講說聽聞正法的軌理。說明此處依循哪一種軌理呢?就是本論會依照後者的方式來解說。這是《四家合註》裡的原文和白話解釋。 [0450]

〔參考資料〕
《印度佛教史》卷30:「
一 達磨波羅王與師子賢智足
其後彼王之子達磨波羅王即位,享國六十四年,並統治迦摩盧波,底羅孚抵與溝駄等地,領土極廣,東至大海,西至提梨之邊境,北至闍蘭陀羅,南至瀕陀耶山,皆聽命焉。以師子賢、智足為上師,於一切處,普弘般若波羅蜜多,與吉祥密集。置通達密集與般若之班支達於上首。
約於此王在位之時,成就者阿闍黎顧顧梨波,亦出世於藩伽羅國,作利益有情事,彼之傳記,於餘處詳。
此王即位,即迎請諸說般若波羅蜜多者,於阿闍黎師子賢,乃所最信仰者也。

二 超岩寺及其餘伽藍之建立
此王共建道場,約五十所。中有三十五所,為說般若之道場,建立吉祥毘俱羅摩什羅(超岩寺,西藏則譯為映戒寺)伽藍。更於摩揭陀北鄙恆河畔之一小山巔,建立大菩提身量之佛殿,四周圍以內密咒乘之小佛殿五十三所,及普通佛殿五十四所,共百八所,繚以周墻。於中有班支達百八人。

三 般若經之弘傳
此王而後,般若弘傳,極一時之盛。般若經弘傳之國,大別之則為:最初弘揚於中國,此後南方,此後復於中國,此後北方,更至北方之北焉。於南方後,復弘傳於中國者,約為此王之時。有謂:「北方以後,再弘傳於中國,此亦經中之言也。」云云,此未如實讀經之過也。

四 茶苦羅祐陀王時代之諸阿闍黎
同此王時,西印度有茶苦羅祐陀王者,約與西藏恥松得贊王同一時代。
此王之時,大因明者,善護、師子賢、美嚴、海雲、光生、滿增、大金剛阿闍黎佛智足,及其心愛之諸弟子,乃至佛密、佛寂,罽賓國之阿闍黎蓮華生音,因明家法源授,持律者師子面等人皆出世。

五 師子賢之講說般若
彼眾之中,師子賢者,王族出家,諸宗之義,皆廣了知。從阿闍黎靜命聽講諸中觀論及教授等。於堪布徧照賢處,聽講般若經,現觀莊嚴論及教授。為達磨波羅王所迎請,往黎迦覩迦三熱伽藍中,為數千聽眾,說般若法,註八千般若等書之論甚多,於達磨波羅王即位二十餘年後入滅。」(CBETA 2020.Q1, B11, no. 76, pp. 910a4-912a7)

  現在我們再把《四家合註入門》翻到 81 頁,再看也是中間藍字一行下面黑字。「開示釋儀當中的諸智者異門者:此中傳有二派釋儀:﹝勝那蘭陀,謂蘆葦塘。師云:此為往昔阿育王於舍利弗誕生處,所建安置大乘經函之宏偉經院。五百大乘阿闍黎、陀尊兄弟及龍樹等,皆於其中,以講聞大乘教法之門廣為拓建,為印度諸僧團中最殊勝者。﹞中」。 [0528]

  這個解釋,很明顯說「勝那蘭陀寺」,跟《四家合註》不一樣的就是,這有一個「蘆葦塘」,因為這是拉卜楞寺的版本,拉卜楞寺版就是這樣的。這個「釋儀」,仁波切的講記就是:接著是說明要用什麼樣的講解方式來闡述道次第呢?在印度有兩座大寺院,第一座就是「勝那蘭陀寺」——這裡邊就有語王尊者的註:所謂「那蘭陀」意思就是「蘆葦塘」,因為那裡的水池長了很多長長的蘆葦,所以拿來稱呼那個地方。那蘭陀同時也是舍利弗尊者的出生地。接下來,語王尊者的箋註說:「此為往昔阿育王於舍利弗誕生處,所建安置大乘經函之宏偉經院。」本來是舍利弗尊者的出生地,之後到了阿育王時,在這裡建造了安放許多經典的寺院。 [063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