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項


2020年10月26日 星期一

全廣II 第267講

 

講次  0267  (2020/10/19 ~ 10/21)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所言根本及直接造者

廣論段落   P2-L9 ~ P2-L10 由是菩提道次引導分四……別諱共稱勝阿底峽

入門段落   1 P94-L1 ~ P94-L7 別則此之教典......這裡所說的「此」即《廣論》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5151-130267


  那麼什麼是隱義現觀呢?「隱義」顧名思義就是隱藏的意涵,隱義是相對於顯義來說的。《般若經》的所詮可以分為顯義和隱義兩個部分:顯義就是指空性,我們在讀《般若經》的時候,從字面上很容易看到《般若經》是在宣講空性的內涵,所以空性就是《般若經》的顯義;而隱義就是《般若經》裡所含的現觀的道次第,現觀的次第隱藏在《般若經》裡,隱藏在開示空性的經文的內涵裡面。 [0048]

 

  現觀次第是什麼呢?就是指修道的整個過程中要修什麼——先修什麼、再修什麼、後修什麼。比如說它的體性、數量、次第決定等等,這些內涵就是屬於現觀的次第。通常我們一般的話,不容易一讀《般若經》的經文就能夠明了現觀的道次第,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必須要有善知識的傳承教授才能了解,所以現觀的次第才被稱之為「隱義」。 [0131]

 

  那麼隱義的現觀和顯義的空性能為我們帶來什麼勝利呢?隱義的現觀次第是指完整的修道次第,一個凡夫要怎麼修行才能夠最後到達佛地,這樣整個修道的過程,超越所有的菩薩——成佛。在這個過程當中必須要修學空性,才能夠斷除煩惱的根本,徹底地脫離輪迴,乃至成佛。所以我們透過學習隱義的現觀和顯義的空性,能夠了解如何修行,沿著佛陀、祖師、菩薩教導我們的次第循序漸進,最後能夠徹底地遠離所有的苦、得到一切的快樂。我再說一遍:是徹底地遠離,那種痛苦不是說把它打退了之後,過了一段時間再回來;是消滅掉,是永遠不會再生起痛苦。而所有的快樂也不用費力地得到,就像湧泉一樣,是圓滿的、一切的快樂。 [0243]

 

  按照《廣論》的次第來說,我們必須要先學習隱義的現觀次第,因為那是趣向空性的基礎。有了前面的基礎,我們才能夠更進一步地學後面的〈毗缽舍那〉,在〈毗缽舍那〉的章節裡我們就會學到空性。所以,隱義是顯義的基礎。 [0309]

 

〔心得〕

為什麼《般若經》的顯義是空性,而隱義是現觀道次第,而隱義又是顯義的基礎。如此一來現觀道次第不是應該是顯義比較合理?畢竟,是隱義的話,代表絶對多數的眾生是無法直接從《般若經》趣入,因為看不到現觀道次第,就無法學習空性,因為現觀道次第是空性的基礎的緣故。

è  觀待 仏陀講《般若經》時,眾生應該是比較利根,所以,可以直接趣入顯義空性,不需要再學習隱義現觀道次第。

 

  像以前在聽師父講的時候,有一天早晨的時候,我去請問師父。師父那時候剛讀完《般若經》,師父就很高興捧著《般若經》,然後就問我說:「《般若經》有沒有《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次第呀?」又接著問我說:「你有沒有讀到道次第?」然後師父把剛讀的那一段《般若經》,說:「你念一遍。」然後我就念了一遍。念了一遍,師父說:「那你給我講一遍。」當時就很驚訝,說:「師父,你讓我講嗎?」然後師父說:「你給我解釋一遍。」當時我在心中祈求了一下,請師父加持,因為師父讓我講,我就開始照字面意思那樣,在師父面前講了一下。 [0404]

 

〔心得〕

師父如同彌勒菩薩一般看到《般若經》中的隱義道次第。

老師自謙只能照字面意思,講《般若經》。

由此可以看到 師父和 老師的功德。

 

  那一段寫的其實就是道次第,那也是一個緣起吧!希望以後能講《般若經》中的一段,我是會沿著祖師的釋去講。敬請期待! [0420]

 

  下面我們看《四家合註入門》的 94 頁:

 

  「別則此之教典,即是《菩提道炬》」,所謂的「教典」是什麼呢?就是「令意正安住故,名為教典」。「令意」,就是令我們的心意,怎麼安住呢?前面有個詞叫「正安住」,就是讓我們的心非常非常舒適清涼這樣的教授,就是教典。這是巴梭法王的箋註。 [0457]

 

  這個教典如果有個譬喻的話,就像什麼呢?這個《菩提道炬論》像什麼呢?「如燈照明闇中之黃金等」,如果有個屋子裡桌子上堆滿了黃金,那個金磚或金塊,能想多大都可以。可是我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看不清楚,可能是以為一些鐵呀或者銅塊,甚至是木盒子什麼的。可是這個時候,如果房間裡的燈突然亮起來,我們會發現說:「哇!這桌子上堆的原來都是黃金啊!閃閃發光的黃金啊!」所以這個「照」,是照什麼呢?照這個金子,就是照顯菩提道——如黃金般珍貴價值的菩提道。有了這個教典的燈,我們才能夠認知、才能夠看到。如果黑暗裡沒有光明的話,放了黃金也看不到、也不知道;如果在裡邊點燃了火炬,那我們瞬間就能看到:哇!原來這是寶藏、這是金子! [0612]

 

〔心得〕

我會希求桌上的黃金嗎?

如果不希求桌上的黃金,自然就不會希求照亮黃金的燈。如果希求桌上黃金,自然也會想要得到照亮黃金的燈。

 

  同樣地,因為有了《菩提道炬論》,才能完全清晰地看見什麼樣的道路呢?趣往佛地的道路。這樣的教典是什麼呢?「即是《菩提道炬》」,就是阿底峽尊者造的《菩提道炬論》。「故彼造者,亦即此之造者」。這裡說的「此」就是指《菩提道次第廣論》。 [064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